2020年01月08日15:59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嫦娥四號翩然落月,長征五號一飛沖天,“雪龍2”號勇闖南極……剛剛過去的2019年,中國科技創新精彩紛呈。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瞄準深空、深海,2020年,中國科技領域一系列重大項目更值得期待。專家表示,2020年,科技發展將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引領力量,也是中國步入創新型國家的核心動力。
2020年,中國將繼續實施月球探測工程,突破探測器地外天體自動采樣返回技術。探月三期的嫦娥五號將擇機發射,實現區域軟著陸及采樣返回,探月工程將實現“繞、落、回”三步走目標;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也將在2020年實施,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
2020年,中國空間站飛行任務將拉開序幕。空間站核心艙、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和首飛載荷將先后運往文昌航天發射場,進行合練。作為執行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的主力火箭——長征五號B火箭,預計將在2020年迎來首秀。
海洋科技領域將迎來重要的成果豐產期,備受矚目的“蛟龍”“潛龍”等深潛器將完成改裝,為大洋深海科考貢獻更多力量。同時,新型萬米級載人深潛器即將下水,力爭在海底天然氣水合物高分辨率三維地震探測、原位監測與探測、海底鉆探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中國已建成并運行的各個大科學裝置持續發力。預計2020年,FAST有望對國內的天文學家開放,并支持一些優先和重大項目。2020年,中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將迎來快速發展期。據統計,國家已批準立項、在建、運行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共計50余項,它們將為基礎科學和工程科學等領域的原創性、突破性創新研究提供重要支撐。
2019年是中國5G商用元年。專家預計,2020年年底有望實現全國所有地級市覆蓋5G網絡。隨著5G規模效應顯現,終端和套餐資費有望進一步降低。2020年,車聯網產業跨行業融合實現突破,具備高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實現特定場景規模應用。與此同時,企業正加速由硬件制造向物聯網服務加快轉型,在工業互聯網和智慧生活等領域結出更多碩果。
專家表示,根據科技創新“三步走”戰略,到2020年中國將進入創新型國家。2020年,科技將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引領力量,也是驅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11月24日凌晨4點30分,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11月22日22時30分,距離嫦娥五號發射還有30小時,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指揮中心4樓指控大廳燈火通明,火箭發射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推進劑加注開始了。
△2014年10月發射的嫦娥五號T1試驗器拍攝的地球和月球合影國家航天局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掀開了嫦娥探月工程的大幕,全方位研究了月球的總體情況。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發射,進一步挑戰全新技術,結束月球探測任務后,飛過距離地球150萬千米的日地拉格朗日二點,隨后,飛掠圖塔蒂斯小行星。
《變形金剛》中機器人爭奪的這種體積小、能量大的“能量塊”,在現實生活中也可以找到原型,它就是可燃冰。對此,有專家解釋,記憶合金,又稱形狀記憶合金,是一種在特定條件下變形,之后又能恢復其變形前原始形狀的合金材料。
我國一批專家學者,早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就開始跟蹤國外動向,把探月作為深空探測的起點進行論證。2018年5月,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被發射升空,一番長途跋涉后,它到達了月球背面一側的地月拉格朗日2點。
探月工程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標志性工程,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科學技術水平的重要體現。我國計劃在明年實施嫦娥五號工程,實現月面采樣返回,為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畫上圓滿的句號。
70年前:新中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開國大典上,受閱的飛機因為數量不夠,不得不飛完一圈繞回來再飛一圈。這是涓滴而成的大海,重大工程的跨越,正來自“中國方案”凝結而成的厚積薄發,是集中力量辦大事奏出的時代強音。
70年前:新中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開國大典上,受閱的飛機因為數量不夠,不得不飛完一圈繞回來再飛一圈。這是涓滴而成的大海,重大工程的跨越,正來自“中國方案”凝結而成的厚積薄發,是集中力量辦大事奏出的時代強音。
35年的前期準備10年的論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 35年的前期準備10年的論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
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從探月工程到載人深潛,經過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科技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的載人深潛從無到有、從淺海到深海,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
7月26日晚,書博會迎賓誦讀活動在西安城墻永寧門開展,表演者飽含深情地誦讀一篇篇經典詩章,歡迎各方來賓。作為本次書博會的分會場,延安、銅川兩地也舉辦了豐富多彩的圖書展銷與文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