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07日11:44 來源:中國環境新聞
大江東注,奔流不息;長江兩岸,綠意盈盈。
2016年1月,重慶,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2018年4月,武漢,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關鍵是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等關系”。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振聾發聵、字字千鈞,為新時代長江經濟帶發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定調領航。
四年來,有關部門和沿江省(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十九大確立的“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基本方略,在思想認識上清晰一致,在攻堅克難中凝成一股勁,在實際行動中統籌一盤棋。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11月,長江經濟帶優良水質比例達到82.5%,同比上升3.4個百分點;劣Ⅴ類比例為1.2%,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水質明顯優于全國平均水平。2019年前三季度,沿江11省市地區生產總值達31.46萬億元,同比增長7.1%,高于全國平均增速0.9個百分點,經濟總量占全國的44.5%,占比持續提升。
沿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已然發生影響深遠的巨變。
湖北省洪湖市長江岸線呈現出一幅綠色生態美景。人民圖片網供圖
開展重大行動,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效果初顯
發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長江,自西向東蜿蜒6300多公里,橫穿中國后注入東海。
承載著全國超過四成的經濟總量,養育著超過四成的人口。“長江沿江省市曾過度追求經濟指標快速增長,忽視了流域環境容量的有限性和生態承載力的脆弱性,導致生態‘賬戶’透支嚴重,湖泊、濕地和草地萎縮。”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舜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四年來,全國生態環境系統以持續改善長江水質為中心,統籌推進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先后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專項行動,解決了一批“老大難”問題,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效果初顯。
——“三線一單”編制全部完成。
2019年12月,長江經濟帶戰略環評“三線一單”成果云南省審核會召開。
云南省的編制成果通過審核,標志著2017年9月原環境保護部啟動的長江經濟帶戰略環評項目第一批12省(市)(長江經濟帶11省、市和青海省)“三線一單”全部完成編制并通過技術審核。
據統計,12省(市)共劃分綜合管控單元1萬余個,重點地區空間管控精度達到鄉鎮及園區級別,從空間布局約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環境風險防控、資源利用效率要求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差別化生態環境管控要求。
——飲用水水源地得到有效保護。
2017年12月30日,湖南省株洲市二、三水廠水源地保護區內電廠溫排口移出工程完工,新箱涵排口正式投入使用。
至此,原環境保護部于2016年5月啟動的長江經濟帶地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執法專項行動圓滿收官。沿江11省(市)126個地級市319個飲用水水源地排查出的490個環境問題,全部完成清理整治。
緊接著,2018年年初,長江經濟帶縣級飲用水水源地整治工作展開,截至2019年年底,長江經濟帶縣級飲用水水源地整治也已全面完成。
——入河排污口排查有序開展。
抓好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就抓住了水污染治理的“牛鼻子”,就能夠倒逼污染物達標排放,倒逼產業轉型升級。
2019年2月,生態環境部在重慶召開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暨試點工作啟動會,打響了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的“發令槍”。專項行動選取江蘇省泰州市和重慶市渝北區、兩江新區開展試點工作。
2019年9月,長江入河排污口現場排查(第一批次)正式啟動,涉及江蘇、浙江、重慶、貴州、云南5省(市),近7000公里岸線。生態環境部抽調了24個省份、7個流域局和10余個直屬單位超千名工作人員奔赴一線。目前,這項工作已進入收尾階段。
——黑臭水體治理、“三磷”專項排查整治進展良好。
2018年年底,生態環境部、住建部印發《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實施方案》。截至2019年7月,全國259個地級城市黑臭水體數量1807個,消除比例72.1%。其中,長江經濟帶98個地級城市黑臭水體數量1048個,消除比例74.4%。
2019年4月,生態環境部印發《長江“三磷”專項排查整治行動實施方案》,行動涉及湖北、四川、貴州、云南、湖南、重慶、江蘇7省(市)。地方自查數據顯示,7省(市)聚集了全國60%以上的涉磷企業,“三磷”企業(礦、庫)數量達692家(個),其中有276家存在生態環境問題,占比40%。目前,行動已進入“定方案解決問題”階段。
四年來,一系列的重大行動,為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提供了重要抓手,有力推動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質量的不斷改善,為攻堅戰取得圓滿成效奠定了堅實基礎。
完善體制機制,長江生態環保制度體系日益嚴密
長江以水為紐帶,連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經濟社會大系統。
但是,在這個經濟帶上,行政區域經濟特征明顯,要素難以自由流動;流域管理“九龍治水”,難以形成治理合力……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共”字是瓶頸,也是突破口。
打通一個堵點,能為市場釋放巨大活力,對長江經濟帶而言,同樣如此。
四年來,頂層設計密集出臺,權威性越來越高——
在中央層面,2016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這是我國首個把生態文明、綠色發展作為首要原則的區域發展戰略。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強化生態環境共保聯治、高水平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成為國家戰略中的重要內容。
同月,第一部全面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法律——《長江保護法》(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
此外,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于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2017年7月,原環境保護部等多部門印發《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從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保護等方面,提出更加細化、量化的目標任務;2018年9月,出臺《長江流域水環境質量監測預警辦法(試行)》,初步實現了長江國控斷面水環境質量統一監測、統一發布。
2020年1月1日,農業農村部發出通告,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
四年來,體制建設實招頻出,針對性越來越強——
成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擔任組長,依托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設立辦公室。
針對長江流域“橫向多部門、縱向多層級”“多龍管水、多龍治水”的監管體系,2019年,經中央批準同意,作為生態環境部設在七大流域的派出機構,設立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主要負責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相關工作,實行生態環境部和水利部雙重領導、以生態環境部為主的管理體制。目前,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已經掛牌,相應的編制、人員、資金已基本就位,逐步擔負起相應監管職責。
2019年2月,生態環境部與三峽集團簽署長江大保護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國家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中心。截至目前,長江中心已完成58個駐點跟蹤研究城市工作組的組建,并提出“一市一策”綜合解決方案,開展《駐點跟蹤研究技術手冊/指南》編制等工作。
四年來,省市政府間合作頻繁,協同力越來越大——
2016年12月,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會議暨省際協商合作機制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長江經濟帶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建立。
2017年6月,首屆長江上游地區省際協商聯席會議在重慶召開,重慶、四川、云南、貴州四省市審議通過了《長江上游地區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實施細則》。
長江中游的湖北、江西、湖南三省發布《長江中游湖泊保護與生態修復聯合宣言》,加強湖泊保護與生態修復方面的合作,并聯合執法打擊在長江干流非法建設碼頭、非法采砂、非法捕撈行為。
長江下游的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四省市建立了“三級運作、統分結合、務實高效”的合作協調機制。
沿江省市越來越意識到加強協作的重要性,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長江流域系統性著眼,合力推進長江保護,推動長江經濟帶形成多層次的協商合作機制架構。
四年來,一系列的制度安排,為長江經濟帶的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有力保障。
強化監管執法,綠色發展路徑日漸清晰
2018年4月,武漢,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2019年11月,馬鞍山市,韓正副總理主持召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現場會。
兩次會議,連續播放最新的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給所有人都敲響了警鐘,必須緊緊抓住問題不放,持續加大監管力度,壓實整改責任。
四年來,生態環境部及有關部門、沿江省(市)不斷強化監管執法,以問題為導向,動真碰硬,久久為功,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取得明顯成效。
——強化長江沿線自然保護地和固體廢物監管。
2017年以來,生態環境部聯合多部門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全面排查長江干流、主要支流和重點湖庫的各級自然保護地中存在的對長江生態環境影響較大的開發建設活動。此外,還開展了“清廢”專項行動,全面排查長江干流、主要支流、重點湖泊和灘涂、濕地及溝、渠、涵洞2公里范圍內固體廢物堆放、貯存、傾倒和填埋情況。
——整治取締長江干流非法碼頭。
湖北武漢余家頭水廠,是附近60萬居民的“生命之源”。在距離水廠上游不足一公里處,13個非法碼頭一度沿江而建,環境臟亂不堪。而今,砂堆消失,碼頭關閉……這是湖北省取締571個長江、漢江非法碼頭的縮影。
2016年以來,交通運輸部對長江干線非法碼頭情況開展了摸底調查和整治行動。截至目前,長江干線1361座非法碼頭已經全部完成整改,其中拆除1254座,規范提升107座。
——嚴厲打擊長江沿線破壞生態環境犯罪行為。
不久前,最高檢舉辦第二屆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論壇。
四年來,全國各級檢察機關綜合發揮各項檢察職能,努力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月-10月,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檢察機關對破壞環境資源犯罪案件批準逮捕3692件6068人,同比分別上升51%和50.46%;提起公訴9969件17591人,同比分別上升18.24%和24.94%。2019年1月-9月,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檢察機關立案環境資源領域公益訴訟案件23060件,辦理訴前程序19307件。
實踐證明,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而是辯證統一;共抓大保護非但沒有影響經濟發展,反而推動長江經濟帶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嚴格監管執法有力地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
四年來,長江經濟帶沿線,生態與發展互促互長的發展模式逐漸成型。
下游,昔日貨船和擺渡船進出的上海吳淞港,已變身亞洲最大的郵輪母港;不遠處,上海吳淞炮臺灣國家濕地公園,曾經的鋼渣回填灘和鐵砂采砂場,已成為濕地植物和鳥類的樂園。
中游,因武鋼設區的武漢青山區,工業“三廢”排放量一度占全市的60%,正著力發展高端制造業、高品質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上游,貴州省借力大數據實現跨越式發展,依靠大生態守住長江上游綠色屏障;深居內陸的重慶,悄然間發展成重要的汽車生產基地和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這是一盤重塑中國經濟發展空間的戰略大棋局。
這是一幅指引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宏偉大藍圖。
千帆競秀,百舸爭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上下同心,憑借功成不必在我的定力和決心,久久為功的耐心和信心,長江經濟帶必將走上綠色、生態、永續的發展之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必將永葆生機活力。
自2019年《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啟動以來,長江經濟帶席卷起一場環保風暴,讓各地發展的思想愈加統一:碧波清流,是優勢是財富;污泥濁水,是劣勢是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