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7日12:29 來源:中國經濟網
“全面完成188萬人易地扶貧搬遷!”12月23日,貴州省經濟工作會議上傳出了令人振奮的消息。
從數量上看,貴州易地扶貧搬遷規模相當于冰島全國總人口的5倍多;
從時間上看,用了4年時間。
從安置方式看,貴州95%以上實施城鎮化集中安置。
這么短時間,完成如此大規模的搬遷,老鄉們滿意嗎?他們住上了什么樣的房子?對搬遷后的生活是否適應?搬遷后靠什么來維持生計?
老鄉們的新家長啥樣?
“現在摸黑也要回來,不習慣在上面了”,
今年53歲的文安畢
開心地向記者介紹現在居住的房子。
文安畢在2017年
從貴州極度貧困的晴隆縣三寶鄉,
搬到了縣城安置點阿妹戚托小鎮。
貴州晴隆縣阿妹戚托小鎮。
按照人均20平的安置面積標準,
文安畢家分到了總面積100平左右、
四室兩衛一廚一廳的兩層房子。
“現在住得好,日子不錯!”
文安畢笑得合不攏嘴,
兒子是音樂教師,
他和老伴也還在工作,
一家人一個月下來收入近8000元。
文安畢家門口。
文安畢家里特別熱鬧,
因為他26歲的兒子文定兵
正張羅娶新媳婦,
左鄰右舍都來幫忙。
12月23日,文定兵與新婚妻子在新家門口。
除了晴隆縣阿妹戚托小鎮,記者還走訪了貴州黔西南州的多個移民安置點,我們一起來看看老鄉們的新家↓↓
沒WIFI?
不舍得點開視頻?
沒關系,往下看
走訪多個安置點后,
記者最深刻的感覺就是——設施齊全!
公園
健身步道
休閑廣場
小學
衛生室
超市、農貿市場
……
一應俱全!
方便,
是記者在各個安置點聽到最多的一個詞!
行路難、上學難、看病難,
不存在的!
以前,孩子們上學單程要走1小時山路,
現在幾分鐘就到校了。
據晴隆縣第六小學校長田超講,
搬遷以后,縣教育局遴選49名在編優秀教師來任教,
師資力量有了質的飛躍,
完全可滿足縣城安置區的新市民子女就近入學。
在搬遷過程中,貴州從公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社區服務四個方面,確保搬遷群眾享有同等城市配套、同等公共服務、同等市民待遇。
老鄉們對搬遷后的生活適應嗎?
剛開始各種不適應!
離開土地,不適應!
新家的鎖以前沒用過,打不開!
垃圾為什么要扔進垃圾桶里?
……
記者也理解,
換了新環境,出現不適應很正常。
不過沒關系,
咱們提供“保姆式服務”
想種地?
貴州銅仁思南縣塘頭安置點,
每戶給你一分地。
打不開門,反鎖門外?
沒關系,隨叫隨到!
安龍縣蘑菇小鎮A區65歲的潘應翠老人,
前不久,晚上出門扔垃圾,被反鎖在屋外,
已睡的聯絡員余登鋒接到消息,
貴州安龍蘑菇小鎮聯絡員余登鋒手機上安裝的安龍縣新市民智慧服務平臺上顯示的信息。
立馬穿上衣服,
跑步趕到老人家幫老人開門。
生活習慣改不了?
隨手丟垃圾,
亂吐,亂倒,
咱們有樓長、網格長,
有紅黑榜,有懲戒,有獎勵,
幫你培養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
摒棄陳規陋習!
舍不了鄉村記憶,依戀民族文化?
充分尊重!
阿妹戚托小鎮的房屋,
保留苗族和彝族的文化習俗,
將彝族的“虎圖騰”和苗族的“牛圖騰”運用于建筑設計中。
安龍蘑菇小鎮修建了民族文化館,
陳列著犁頭、背簍、
民族服飾、民族樂器等物件,
把搬遷群眾對家鄉的記憶一起搬進了新社區。
“鄉俗”在這里傳承、“鄉愁”在這里延續。
聊起現在的條件,
阿妹戚托小鎮上
72歲的楊炳芬老人連連伸出大拇指,
夸好!
大家看到這,是不是會說,
硬件設施可以,軟件配套也不錯,
可是若老鄉們“手中沒糧,心中也會慌”啊!
別著急,繼續看!
靠什么來養家糊口奔小康?
搬得出,還須穩得住。
為了讓搬遷群眾留住心、扎下根,
貴州省可謂想盡了辦法,
各種“花式扶貧”。
“樓上樓下模式”
↑
這是記者給取的名字,
為什么這么叫,一起來看看!
在安龍蘑菇小鎮、普安茶源小鎮,
居民樓下就是大大小小的扶貧車間。
在普安縣茶源街道才華扶貧車間,
工人們正在加工包包,
這批產品訂單來自美國。
“雖然沒有外出打工賺得多,但心里踏實 ”
正在給包包打標簽的梁芬說,
因家中有老人需要照顧,
她從廣州東莞回到家鄉,
如今,樓上照顧老人,樓下車間工作,
由于是新手,目前一個月能拿到1800。
貴州普安茶源小鎮上
共有5個這樣的扶貧車間,
已解決就業1466人。
“樓上帶孩子,樓下掙票子,居家過日子”
是這些搬遷群眾的新生活寫照。
怎么樣?
有沒有很羨慕?
門口吃上旅游飯模式
這個工作不復雜,
每天晚上8點到9點,
拉起游客跳一個小時舞就行了,
45歲的阿妹戚托群眾楊芬芳說。
吶,就這樣的↓記者已去現場幫你們看了
2019年7月,
阿妹戚托小鎮獲批成為國家級3A級景區,
許多搬遷群眾在這里開啟社會新角色
——景區服務者。
22歲的楊霞柵,
是“阿妹戚托民族藝術團”成員,
“我喜歡跳舞,就在藝術團學習,
學了又能教鄉親們跳火把舞,
自己獲得3900元/月工資的同時,
讓鄉親們也能多一份收入。”
產業發展帶動模式
這個模式,簡單來說就是,
依靠當地頭號產業,
讓農戶加入產業鏈條,
來獲得收益。
舉個栗子吧,
張平原,25歲,
貴州安龍縣蘑菇小鎮上的新市民。
2018年,河南工業大學畢業后,
他選擇返鄉創業;
成立菌菇合作社,承包大棚種植食用菌。
如今,張平原已是:
住新家、迎新人、添新人!
三個問題回答完了
答得漂不漂亮,
你們心中自然有數了吧!
最后,
看看這些故事吧。
晴隆縣三寶彝族鄉扶貧干部劉金松講,
在搬遷動員時,吃“閉門羹”、被謾罵是常有的事。
然而,劉金松仍然不厭其煩地上門,
幫群眾打消顧慮,轉變觀念,
兩年多來,
他同近二十個貧困農戶結上了“親”,
讓群眾們搬進了新家
……
聽聽他們的心聲↓
貴州興義扶貧干部王斌,
曾在鄉鎮工作10年,很少回家;
貴州普安縣江西坡聯盟村扶貧干部周陳杰,由于無法經常陪伴女兒,
提起女兒,就哭了起來
……
舍小家為大家,
在貴州,
這種故事每天都在發生~
來源:經濟日報
總有一些年份,注定會在時間的坐標軸上鐫刻下熠熠生輝的印記。近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趙辰昕宣布,“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已全面完成,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全部喬遷新居。
日前,貴州省宣布,全省剩余9個未摘帽的貧困縣全部出列。得知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比岡感到十分振奮:“這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當地實施的脫貧政策的有效性。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中國的減貧仍穩步推進,經濟最落后的山區也實現了脫貧。
日前,貴州省宣布,全省剩余9個未摘帽的貧困縣全部出列。得知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比岡感到十分振奮:“這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當地實施的脫貧政策的有效性。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中國的減貧仍穩步推進,經濟最落后的山區也實現了脫貧。
日新月異的中國,從來不缺振奮人心、提振士氣的好消息。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角吹響,是心頭的關切,也是腳下的實踐。從“愿景”到“實景”的美妙變化,也為時代記錄著一方水土的奮斗場景,就此砥礪著更加長遠的壯美征程。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而奮斗者永不止步。
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習近平總書記主持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在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土橋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搬遷戶楊喜梅在家中收拾家務。
國新辦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情況。搬出來只是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第一步,搬遷后續幫扶工作關系到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安置社區治理也是鞏固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成果的重要后續工作。
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2019年底已有920萬貧困搬遷群眾實現脫貧,今年剩余的40萬貧困搬遷群眾各地已完成相關退出工作,目前正在接受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結果表明,搬遷群眾住房質量安全驗收率達100%,子女就學條件改善率達99%、就醫條件改善率達99.87%,“兩不愁三保障”實現率達100%,搬遷群眾滿意度達100%。
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陳越良會上表示,安置社區治理是鞏固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成果的重要后續工作,關系到千萬搬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組織開展新時代新生活行動,引導專業社會工作等服務,幫助搬遷群眾盡快融入社區新生活。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會上介紹,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與有關部門一道,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拓渠道、強政策、優服務,持續加大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就業幫扶力度,累計幫助358萬搬遷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實現了有勞動力的搬遷家庭至少1人就業。
近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宣布最后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標志著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到那時,現在針對絕對貧困的脫貧攻堅舉措要逐步調整為針對相對貧困的日常性幫扶措施,并納入鄉村振興戰略架構下統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