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1日16:07 來源:人民網
編者按: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70年來,在這片有著8000年底蘊的黃土地上,億萬中原兒女團結一致、敢闖敢拼,推動河南大地改革潮涌、各項事業發展取得新成就,開放的河南越來越“中”!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人民網河南頻道聯合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策劃推出《壯麗70年?河南創造的70個第一》融媒體系列報道,對河南在新中國成立以來創造的國內或省內多個“第一”進行集中采訪。今天推出第43篇,探訪河南省第一個被中宣部表彰的“時代楷?!薄囍荨熬幫饫卒h團”。
一次偶然的人生際遇,一場永恒的道德洗禮,河南鄧州560名雷鋒生前戰友帶著“雷鋒精神”的種子回到家鄉,成立“編外雷鋒團”,傳播雷鋒事跡、雷鋒精神,實現了由分散的個體學雷鋒逐步走向團體學雷鋒、由團體學雷鋒帶動全社會學雷鋒的轉變,成為全國最大的學雷鋒志愿者團體。2014年6月25日,鄧州“編外雷鋒團”成為河南省第一個被中宣部表彰的“時代楷?!?。
在半個多世紀的歲月中,他們用自己的點滴行動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情演繹著真善美永恒不滅、雷鋒精神跨越時空的不朽傳奇。
信念凝聚 “編外雷鋒團”應運而生
1960年8月,鄧州560名青年參軍入伍,來到沈陽軍區工程兵第十團服役。巧合與緣分,讓他們與雷鋒成為親密戰友。
入伍后的第一次全團軍人大會,戰友們聆聽的就是雷鋒的憶苦思甜報告。接下來的日子里,相繼有30多名鄧州籍戰士與雷鋒分在同一個連隊。
在一起站崗、一同施工、一道學習的朝夕相處中,許多鄧州戰友耳聞目睹了雷鋒的先進事跡,得到過雷鋒的熱情幫助,親身感受到了雷鋒精神的可貴。
自1964年至1985年底,當年一同參軍的560名戰士相繼退伍。戰友們把雷鋒日記、照片打進背包,連同雷鋒精神一起“背”回了家鄉鄧州。抱定“無愧為雷鋒戰友”的誓言,他們一個個在各自崗位上自覺踐行和傳播雷鋒精神,書寫著新的雷鋒故事。半個多世紀以來,先后有318人擔任了基層民兵連、中小學校國防教育輔導員,400多人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
一次老戰友聚會,大家眼睛一亮:咋不組建個“編外雷鋒團”呢?1997年4月,在“學雷鋒小組”“學雷鋒服務隊”等戰友群體基礎上,“編外雷鋒團”成立。仿照部隊編制,“編外雷鋒團”下設營連排,原沈陽軍區“雷鋒團”第9任團長宋清梅擔任團長,“雷鋒團”原政治處主任姚德奇擔任政委。
自此,這群雷鋒的戰友在家鄉傳播雷鋒事跡、弘揚雷鋒精神,實現了由自發到組織、由個體到群體的轉變。截至目前,“編外雷鋒團”已經擁有了28個營和11個直屬分隊,總人數達1.5萬余人,成為全國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學雷鋒志愿服務組織,成為中原大地傳承弘揚雷鋒精神的一面鮮艷旗幟。
“雷鋒”在行動 南陽市委宣傳部供圖
信仰永存 讓“雷鋒精神”生根發芽
弘揚雷鋒精神,“鄧州編外雷鋒團”的戰友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在日常小事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們嚴于律己、甘于奉獻。
宋清梅既是雷鋒生前所在團的團長,又是“編外雷鋒團”團長,但接觸過他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普普通通、任勞任怨的老兵,一個自覺自愿踐行學雷鋒行動的人。
現在當地人還記得老宋團長的許多故事:家境并不富裕的他給南陽幼師的困難學生捐款,給城關供銷社的下崗職工買三輪車,給陶營鎮的孤兒盧宇航捐助上學費用,給汶川地震災區捐款……
最讓鄉親們津津樂道的是老宋的鐵面無私。1989年,他負責拓寬鄧州市交通路,有一個工程隊偷工減料被他查出,包工頭幾次給他送紅包都被他嚴詞拒絕。對方又托關系說情,也被他頂了回去,最終不得不返工重修。正是因為老宋的嚴格把關,這條路成了遠近聞名的樣板工程,一直使用了28年才新鋪了一次瀝青,至今路基仍完好無損。
被譽為“園林駱駝”的張三明當了8年的園林處副主任,帶領干部職工為鄧州打造出30余公里的綠色長廊。
在村支書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的高國建,帶領高集鄉楊莊村村民苦干巧干,讓家家戶戶住上了小洋樓,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2000年3月14日,由于長期超負荷操勞,他工作期間突發心臟病不幸去世。全村男女老少2000多人自發為他吊唁送葬。
“雷鋒”在行動 南陽市委宣傳部供圖
薪火相傳 雷鋒精神歷久彌新
“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如今,560名老戰友已有200多人先后離世,在雷鋒精神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新生力量加入進來。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成立22年來,“編外雷鋒團”先后20多次“擴編”, “退伍軍人薪火營”“大學生雷鋒營”“教師營”“交警營”“巾幗營”等紛紛組建。成員從最初的3個營發展到20個營,人員超過1.5萬人,遍布南陽各行各業。在積極服務社會、助人為樂、愛崗敬業中,“編外雷鋒團”實現了薪火相傳。
受父輩影響,許多“編外雷鋒團”成員的子女和孫輩,自小就在心靈上刻下雷鋒精神的烙印。他們牢記教誨,處處學雷鋒做雷鋒,紛紛申請加入“編外雷鋒團”。近年來,他們定期召開協調會,經常開展社會活動,“雷鋒新傳人”的名號越叫越響亮。
“滴水只有融進大海才不會干涸”“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在“編外雷鋒團”的影響下,南陽好人、南陽英雄層出不窮。在深圳打工的鄧州籍青年孫天帥,面對外國老板的淫威,不屈不撓,據理力爭,被譽為“不跪的中國人”;北京打工的鄧州籍青年孫天叢救人不留姓名,做好事不要報酬,事跡感動全國,被譽為“京城活雷鋒”;被評為2016“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救人英雄王鋒,就是聽著雷鋒的故事成長的,他三次勇闖火海,先后救出20多人,自己卻重度燒傷,都在全國引起廣泛關注。
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在雷鋒精神的感召下,鄧州“編外雷鋒團”已經成為河南人急公好義、俠肝義膽、拼搏奉獻的精神名片,是出彩河南的一道亮麗風景線。(王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