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1日13:45 來源:光明日報
從破鏡重圓說起:漢代銅鏡中的歷史文化信息
演講人:孔祥星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國博講堂 時間:2019年9月
孔祥星
圖1 青海貴南齊家文化墓葬出土的七角星紋鏡
圖2 開羅博物館藏埃及卡薇特皇后石棺雕刻梳妝圖
圖3 《女史箴圖》中展現的銅鏡
圖4 唐貞順皇后敬陵石槨中的侍女手持銅鏡
圖5 漢代墓葬中出土的四葉紋鏡半邊
圖6 放射式四龍草葉紋鏡
圖7 星云紋鏡
圖8 刻有西王母戴勝的漢代銅鏡
圖9 有東王公和西王母的銅鏡
圖10 反映吳越爭霸、西施與美人計的銅鏡
圖11 佛像鏡(局部)
孔祥星 1939年生,中國歷史博物館原副館長,研究館員。曾任北京市“十五”社會科學規劃歷史專家組組長,原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專家組組長。主要研究博物館學、隋唐文物考古、吐魯番文書和中國古代銅鏡。主編有《中國銅鏡圖典》,合著有《中國古代銅鏡》等。
我來國博做講座感到非常榮幸,因為我在這個地方工作了35年,其中兩次擔任副館長。原來我是研究吐魯番文書,后來研究銅鏡。今天我主要是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國漢代銅鏡的相關內容。
銅鏡在古代的功用
先介紹一下我們在遼金墓葬、明代墓葬中發現的有關銅鏡的情況:我們通過考古,發現遼代墓葬的墓門上通常會掛一枚銅鏡。也就是在從墓道進墓門的地方,掛上銅鏡。在墓室中,古人也會在棺材的上方掛一枚銅鏡,也有的是在棺材的四壁上掛銅鏡。為什么說這類銅鏡是掛上去的?因為我們發現銅鏡是用鐵釘子穿進去以后鑲到墓門上或者墓室上的,銅鏡鈕孔中有殘斷鐵釘,只不過時間長了鐵釘銹蝕之后它掉下來了。在明代墓葬中,我們也發現,明朝人在棺材內放上一枚銅鏡,有的是在內棺前后幫上部也放上一枚銅鏡。
大家都知道“照妖鏡”的說法。古人把銅鏡放進去有兩個作用,放到墓道掛在墓門上就是辟邪,目的是不讓妖魔鬼怪進到墓室里來。放在墓室里則是“破暗取明”之意,就是破除黑暗來獲取光明。從這些墓葬來觀察,銅鏡在古代是辟邪的東西,所以當時盜墓的人,是不會主動拿走它的。當然,現在的盜墓賊在違法犯罪時是不可能放過這類東西的,2011年某拍賣會上一枚銅鏡咨詢價竟定到6000萬元的高價。
日本有學者曾經說過,一旦進入銅鏡的世界,就會發現出人意料的事情。我今天就請大家跟著我走進中國古代銅鏡的世界,我今天主要講的是豐滿奇異的漢代銅鏡。
為什么稱之為“青銅鏡”?我們對青銅廣義的定義是泛稱所有以銅為主的合金,現代金屬材料叫錫青銅、鉛青銅、鋁青銅。狹義的就是銅錫合金,青銅中再加入鉛就稱鉛青銅,紅銅就是純銅。
目前中國最早的銅鏡是距今4000年。這枚銅鏡發現于青海貴南齊家文化墓葬中(圖1),齊家文化相當于夏代范圍,距今大約4000年。
而西方的銅鏡比中國還要早,最早的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年。這是埃及第十一王朝卡薇特皇后石棺上雕刻的梳妝圖。這枚銅鏡是圓形,有一個柄(圖2)。而中國的銅鏡是圓形,背面有一個鈕,鈕孔上面可以穿絲帶。通過目前藏于大英博物館的《女史箴圖》(圖3),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鏡子是圓形的,背面有一個鈕,可以把它系在鏡臺桿上。
中國古代銅鏡是日常生活用品,用于照面飾容、正人衣冠。前幾天,我在西安看了唐貞順皇后敬陵石槨,注意到石槨線刻畫中的古代銅鏡(圖4)。貞順皇后是唐玄宗時候的皇后。看到這些拿著銅鏡的女性,由此也可以認定,銅鏡的功能之一是照人衣冠。
除此之外,鏡子還用于墓葬的隨葬。后來有了銅鏡文化的衍生內容,鏡子就成了驅邪照妖的法寶。日本天皇傳位有三件神器:勾玉、八尺鏡和草薙劍。他們把銅鏡當作一種神圣的器物、權力的象征。
鏡子在古代還能表達對美好愿望的追求,比如古代衙門往往會掛一塊牌匾“明鏡高懸”,象征著公正。鏡子還有一個內涵,那就是象征愛情圓滿,這就是著名的典故——“破鏡重圓”。
“破鏡重圓”習俗與典故的差異
那么,“破鏡重圓”這種現象是從什么時候出現的呢?我們在洛陽燒溝漢墓和輝縣路固漢墓中都發現隨葬殘銅鏡現象,發現了半邊的變形四葉紋鏡(圖5)和博局鏡。在洛陽燒溝漢墓38號墓“同穴異室墓”中,這座墓有三口棺材,其中A室和B室的棺材里各有銅鏡的一半,正好符合“破鏡重圓”的歷史含義。
我們認為“破鏡重圓”的這個習俗,在漢代已經出現了。而且不止漢代,在安徽懷寧兩座相距3米的唐墓中,各隨葬有半面銅鏡,合起來實為一面直徑22.5厘米的銅鏡。江西星子縣宋墓兩棺中各隨葬半面銅鏡,合起來為一面毬路紋鏡。根據該墓墓志記載,丈夫比妻子晚去世9年,應是丈夫死后與妻子合葬的。當時考古報告發的照片是一面鏡子,鏡子已經粘合得很好了,我再一看文字說明,原來是丈夫的墓和妻子的墓,有了墓志更清楚了,確實是按照“丈夫埋一半,妻子埋一半”的埋鏡習俗進行的。
值得注意的是,歷史上的“破鏡重圓”典故,出現的時間要比我們的考古發現的年代晚一些。其故事的主人公,是南北朝時期南朝陳后主的妹妹樂昌公主。她的丈夫是太子舍人徐德言。隋朝統一天下的時候,隋軍打到了現在的南京,樂昌公主跟他的丈夫徐德言說,隋朝軍隊打進來以后,我們兩個人肯定要分離。所以咱們現在就把一面鏡子分成兩半。公主跟徐德言說,明年正月的時候,我要派一個仆人把半面鏡子拿出來去隋朝首都大興城的西市,你到時候也拿你的半面鏡子到那里去。陳朝被隋朝滅亡以后,樂昌公主被越國公楊素擄去了。徐德言如約到了大興城,把他的鏡子跟公主的仆人拿過來的鏡子一對,寫下了一首詩:“鏡與人俱去,鏡歸人未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仆人把這首詩帶給樂昌公主看,公主就哭了。楊素問她為什么哭?樂昌公主就把這件事說了。楊素于是把徐德言招進宮來,讓樂昌公主跟他一起走。在告別宴會上,樂昌公主寫了一首詩:“今日何遷次,新官對舊官。笑啼俱不敢,方驗作人難。”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破鏡重圓的典故。
豐富多彩的漢代銅鏡
目前通常把中國銅鏡的發展史分為六個時期。早期的出現時期是齊家文化、商、西周銅鏡;發展流行時期是春秋戰國銅鏡;繁榮鼎盛時期是兩漢銅鏡;南北差異時期是三國魏晉南北朝銅鏡;高度發展時期是隋唐銅鏡;日趨衰落時期是五代明清銅鏡。其中,春秋戰國、兩漢和隋唐是銅鏡發展最重要的時期。
當我們拿到一面銅鏡時,我們怎么認識它?
我們首先要關注鏡子的鏡形,鏡鈕,鈕外面是鈕座。鈕座外面是鈕區,鏡背紋飾的分區如內區、外區。有銘文的叫銘文帶。有乳釘的叫乳釘,最后是鏡緣,等等。
我們研究銅鏡,主要是研究什么呢?
首先要看它的紋飾,紋飾是顯示不同歷史時期銅鏡特點最重要的標志。中國古代銅鏡的基本紋飾有幾何紋飾、靈異怪物、禽獸花鳥、人物故事、宗教題材等。
其次是銘文。不同時代的銅鏡,特點鮮明、內容豐富,排列形式不同、銘文內容不同(吉祥、紀年、紀事、紀地、商標等)、銘文書法不同(隸書、篆書、楷書等)。比如說,如果鏡子上面有紀年,說這個鏡子是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鑄造的,我就可以把它作為標準鏡,其他鏡子跟它的紋飾、銘文大致相像的,也可以認為都是在唐代開元這個年代鑄造的。
第三是形制。不同時代的銅鏡具有自己特色的形制。作為文物考古學者,在確定時代、鑒別真偽時候,一定要小處著眼、微觀觀察,要觀察它的鈕、鈕座、緣、棱脊等。
第四是表面狀態。不同地區、不同時代的銅鏡,表面腐蝕狀態具有明顯特征。比如一面古鏡呈黑色澤,這可能就是南方的鏡子。而從考古發現上來說,通常北方的鏡子多呈現白亮色澤。
銅鏡能夠帶給我們很多信息。山東淄博出土的長方形五鈕龍紋鏡,長達115.1厘米,寬57.7厘米。看到這面大鏡子,很多人可能就會想到《西京雜記》記載的那段話:“漢高祖初入咸陽宮,周行庫府,……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洞明……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腸胃五臟。……則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則膽張心動,秦始皇常以照宮人,膽張心動者,則殺之。”
到目前為止,考古資料還未發現戰國時代墓葬里出現過帶有銘文的銅鏡。因此,有銘文的銅鏡的年代,我們暫時定在西漢初年。比如有一面“貴富”四葉蟠螭紋鏡。這面銅鏡的銘文是“大樂貴富千秋萬歲宜酒食”,也就是說,從漢代開始就有人提倡大吃大喝。
草葉紋鏡則確立了西漢銅鏡的風格(圖6)。這類銅鏡有圓形鈕,有四瓣花鈕座和螭龍。有人建議我把它叫麥穗紋,這樣更形象、更有寓意。因為在西漢初年,漢文帝、漢景帝重視農業,叫麥穗紋是不是更好。也有的學者叫它火焰紋,也有的叫它山形紋。因為學界長期把它叫作草葉紋,所以約定俗成叫作草葉紋鏡。
還有一種星云紋鏡(圖7),是漢武帝時期流行的重要鏡類,有人認為它表示的是天象。如果說草葉紋鏡是重視農業,那么星云紋鏡就是重視天象。星云紋鏡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連峰鈕。四個乳釘分了四區,小乳釘就是星,連接它們的是流云。
銘文鏡就是在鏡子的周圍有銘文,銘文鏡是漢代最流行的鏡類,銘文都是一些吉祥語,比如“家常富貴”,以及“見日有喜,宜酒食”等等。這些銘文有的是很漂亮的書法。
還有一種四乳四螭鏡,這是以乳釘數量稱呼的類型。我們在這面鏡子上面發現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圖案,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四神。此外還有玉兔搗藥、三足金烏(象征太陽)、蟾蜍(象征月亮)、九尾狐圖案。根據漢代文獻記載,如果九尾狐出現,天下太平、國泰民安。在古代,玉兔搗藥往往是跟西王母聯系在一起,西王母能夠長生不老,那么她的長生不老藥是誰搗的呢?就是玉兔。
漢代的銅鏡有很多奇異故事。比如七乳禽獸鏡的故事就非常多,其中出現了九尾狐和比目魚,比目魚是象征愛情的。古人記載這種魚因為只有一側有眼睛,一條魚不好游,所以通常是兩條魚一起游,象征愛情和諧。鏡子上還有大象。這些都是有故事的。
還有一種規矩鏡,有很豐富的紋飾。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朱雀放在上面,玄武在底下。這是“天之四靈,以征四方”,相當于東南西北的行軍方向。我們在一面規矩鏡中發現了西王母戴勝(圖8),戴勝其實就是戴一個玉石的裝飾,像插著簪子,兩邊是玉石,她手上拿著三花草,旁邊是玉兔搗藥,搗的是長生不老藥。我們最早是在西漢銅鏡里發現了西王母。到了東漢的時候,因為道教的發展,在銅鏡上又同時出現了東王公和西王母。國家博物館內的著名學者孫機先生曾經列出過不少西王母的頭像,戴著各種各樣的勝。我們現在認為西王母是神仙,但根據最早的記載,它是神同時又是獸。
銅鏡所反映的古代文化
通過銅鏡,我們還能體會它所處的年代的歷史文化、社會生活。
比如說,漢代出土銅鏡里出現了白虎圖案,白虎前面的月亮里還有蟾蜍。講到這里,可能有人會問,為什么古人會在月亮里設置蟾蜍?這就需要回顧一下嫦娥奔月的神話。按照神話傳說,嫦娥是偷吃了后羿從西王母那里拿來的藥,所以她才能到月亮里去。嫦娥到月亮里去之后,又是什么形象呢?古書記載,嫦娥到了月亮里面“是為月精”。月精是什么?蟾蜍也。也就是說,古人認為,嫦娥到了月亮里之后,根本不是我們現在想象的仙女形象,而是變成了一只蟾蜍。蟾蜍還好聽一點,用土語說就是癩蛤蟆。當我們發現嫦娥呈現出月中仙女狀態的時候,那已經是在唐代的銅鏡中了。李白、李商隱都描述過仙女狀態的嫦娥,所以有詩“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還有的銅鏡中出現了青龍、白虎和羽人。有一位學者告訴我,這類圖案的出現,其實是古人為了實現升天的愿望。漢代人特別追求羽化升天,漢武帝都要找長生不老的藥。我們看到羽人跟龍或虎的形象出現,那么一定是有三個寓意:接引升天,賜仙藥;行氣導引,助長壽;奉神娛樂,辟不祥。漢代的羽人都希望升天,兩只手臂變成了翅膀。而且銅鏡里的羽人都比較瘦,可能那時候的古人認為,羽人輕身好升天。
由此生發,我們專門講一下畫像鏡中蘊藏的信息。
比如這個漢代的神人車馬畫像鏡(圖9),出現了戴三山冠的東王公。這是因為自漢代以后,道教流行,東王公和西王母就此聯系在了一起。鏡面上有漢代的車,雖然不是漢代車的形制,但雕刻特別細致,連窗格都刻畫得非常精致。漢代人是非常崇拜西王母的,東漢時期曾經有一次很大的集會來祭祀西王母。這是因為她那里有長生不老藥。同時她掌握著疾病生死。
這是著名的吳王伍子胥畫像鏡(圖10),在上面出現了一幅連環圖畫,由四個圖案組成。它的出現,說明吳越之戰的歷史故事在漢代銅鏡中已經有所表現。第一個畫面標出了“越王”“范蠡”。吳國攻越以后,我們大家都知道越王從此臥薪嘗膽,這就相當于第一個鏡頭,表現的是越王跟范蠡商量未來要怎么才能滅掉吳國。我在圖紋里發現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這就是放劍的劍架子,文獻記載這個劍架子叫“蘭锜”,是放置兵器的木架。顯然,它出現在這里,說明越王勾踐是要用武力來滅亡吳國;第二幅畫是“越王二女”。大家知道我們中國有四大美女,這個畫面表現的就是越國將美女西施跟美女鄭旦獻入吳國,這就是美人計的來源;第三幅畫是吳王夫差,他怡然自得坐著,好像他覺得把越國滅掉以后就天下太平了;第四幅畫中有榜題“忠臣伍子胥”。伍子胥告訴吳王夫差,勾踐在臥薪嘗膽,在操練軍隊,未來一定會滅亡吳國,所以要警惕。吳王夫差不聽他的勸諫,賜他一把劍,讓他自殺。伍子胥說,如果越國打進來,你要把我的頭掛在城墻上,讓我看見越國軍隊進城。大家看到這幅圖,伍子胥的劍已經是劍出鞘了。這種鏡子出現在紹興,也就是古代越國所在。
漢代銅鏡的銘文,有紀年銘、紀事銘等等。這里要說明一下,漢代的銘文內容跟唐代不一樣。唐代的銘文內容基本就是描述這個鏡子怎么美、照鏡子的仕女怎么美。而漢代不一樣,漢代銅鏡銘文的思想性特別強,一般涉及高官厚祿、大樂貴富、長生不死、羽化升天、子孫蕃昌。比如,“大樂貴富,千秋萬歲,宜酒食”“尚方作鏡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饑食棗”,世界觀的內容比較突出。
最后我要介紹一面收藏在國家博物館的三國時期的八鳳佛像鏡(圖11)。這是變形的桃形四葉鏡,大家能看出里面是什么嗎?四片葉子里已經不是我們所說的東王公、西王母,大家看到的這處紋飾是頭上有頭光、底下有蓮花座的形象,這已經出現了佛的造型了。這是湖北鄂州出土的銅鏡,這說明,當時佛教已經在長江中下游出現,而且請注意,此時的佛像還只是在生活用品里出現,還沒有在寺廟里接受信眾的頂禮膜拜。這就說明,佛教當時是剛傳到長江中下游地區不久。
以上我只是選取一些漢代銅鏡向各位介紹。應該說銅鏡中涉及的歷史、考古、文化、美術等等方面的內容甚多,研究銅鏡的樂趣也就在于此。
(演講資料及圖片由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