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9日15:21 來源:新華社
12月18日消息,山東東營海水稻示范種植基地平均畝產600公斤,最高畝產達800公斤;浙江臺州基地實現最高畝產670公斤……18日,記者從在海南三亞舉辦的第四屆國際海水稻論壇上獲悉,我國耐鹽堿海水稻研究取得較大進展,區域試驗種植基地平均畝產突破400公斤。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常務副主任張國棟介紹,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擔任首席科學家的海水稻研究團隊在山東、浙江等多個省份已建立9個區域試驗種植基地,覆蓋示范種植面積近兩萬畝,今年各基地平均畝產達400多公斤。
我國鹽堿地面積多達10多億畝,在耕地資源日益趨緊情況下,培育并推廣耐高鹽堿度的海水稻意義重大。袁隆平指出,我國海水稻研究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類型多樣的、豐富的土地資源利于開展各種條件下的海水稻種植研究。我國還具有雜交水稻的雜種優勢,通過改良選育運用在鹽堿地水稻種植中也表現出較高產量。研究團隊還在探索運用常規育種和分子育種技術,提高海水稻對稻瘟病、百葉枯病等水稻主要病害的抗病能力。
據介紹,2017年,由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等多家單位首次聯合進行全國海水稻區域試驗,當時共有10多個耐鹽堿水稻品種通過。而在參與2018年試驗的三組共40個耐鹽堿水稻品種中,有28個通過試驗。預計2020年將有一系列耐鹽堿水稻品種通過水稻品種審定,可在國內鹽堿地上推廣。
豐收在望,為了保衛自己的土豆,劉云只好拼一把——每天從吃過晚飯到凌晨三點,蹲守在自己的土豆田旁邊,直到收獲為止。而在另一邊,劉云的競爭對手——老農民段發種植的希森六號土豆得到了技術員的表揚。劉云種的新型良種土豆在當地市場雖然還沒上市,但知道的人不少,口碑也很不錯。
超級稻高產,眾所周知,但它好吃、綠色嗎?20日,記者從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團隊主持承擔的“十三五”國
今年,雙季稻合計均畝產1365公斤,創下了我國雙季稻產量新高。” 據悉,在今年7月和11月湖南省農學會組織的早、晚稻現場測產驗收中,早稻均畝產591.7公斤,晚稻均畝產773.3公斤,兩季稻合計均畝產1365公斤,創造了我國雙季稻產量新高。
新華社哈爾濱11月7日電(記者王建)記者從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佳木斯分院了解到,由該分院郭泰研究員團隊等選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種“合農71”,日前通過了科技部專家組的現場驗收,該新品種畝產達到447.47公斤,創國產大豆單產新紀錄。專家表示,這對擴大國產大豆種植面積,振興大豆產業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范衡南基地測產結果公布,兩塊試驗田平均畝產1046.3公斤。袁隆平表示,此次測產結果達到預期,他很滿意。專家組認為,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表現優勢強,產量有重大突破,建議國家及相關單位給予大力支持,加快推動產業化進程。
這個結果我滿意。專家認為,這些第三代雜交晚稻組合優勢強,有望帶來產量上的重大突破,成為全球水稻種植的新“福利”。
(王昊昊 楊華峰 徐志雄)第三代雜交水稻首次專家測產結果22日在位于湖南長沙的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發布,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范衡南基地平均畝產達到1046.3公斤。
對衡南縣云集鎮示范的新組合G3-1S/親19進行機收測產,第1丘實收面積468.48平方米,實收毛谷882.8公斤;第2丘實收面積711.52平方米,實收毛谷1363.0公斤;按照標準含水量13.5%折算,分別折合畝產1034.4公斤、1058.3公斤,平均畝產1046.3公斤。
10月21-22日,湖南省農學會各單位專家,對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湖南省衡南縣云集鎮、湘潭市雨湖區及長沙市芙蓉區示范展示的第三代雜交晚稻系列組合進行了現場考察與測產。此次測產驗收是我國第三代雜交水稻首次專家測產驗收,對于評估第三代雜交水稻產量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飯碗,實現了由‘吃不飽’到‘吃得飽’,并且“吃得好”的歷史性轉變。秉持這樣的信念與決心,瞄準新技術、新業態,練就“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的本領,中國的糧食安全將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