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6日19:36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他把信陽毛尖引入歐美國際市場,是北上南下推廣信陽毛尖的第一人;他牽頭成立專業合作社帶領40多家茶農推動潢川茶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他被評為“ 河南省優秀農村實用人才”“ 60年茶事功勛”,光榮入選2016年“中國好人榜”。他就是河南信陽光州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祥國。
情系毛尖 四十載風雨榮光路
74歲的劉祥國在潢川當地,無論走到哪兒,都會贏得敬仰和尊重。
四十年風雨茶路走下來,茶韻已浸入他的言談舉止,平和緩慢的語調中似乎也透出清冽純粹的茶香,娓娓道來讓人如沐甘霖。
劉祥國出生于1947年,1966年高三畢業那年正好趕上上山下鄉,他從此開始了人生的淬煉。炊事員,飼養員,種蔬菜,當獸醫,劉祥國見啥學啥,學啥有啥樣,然而命運最終還是把他與故鄉的茶緊緊地捆綁在一起。
1981年,劉祥國從平頂山煤礦調到信陽市潢川縣凌集茶廠,主要負責電機維修。
2019年12月10日下午,在凌集茶場的舊址車間里,劉祥國撫摸著一臺臺當年自己親手研發改制的炒茶機烘干機,深有感觸。
“原先是‘冷揉’,不加火手工揉搓成型,后來為了提升茶葉品質,我們就試著燒柴火加溫配合揉捻過程,但是很快又發現火候的穩定性不能控制。最后大家合計,決定改用電,也就是電鍋加溫揉捻。毛尖的口感從那以后真的好了很多!”
將殺青的“生鍋”改為滾筒殺青,更加高效地完成高溫快速殺青,確保了毛尖茶的色綠湯清,后又改為揉捻機輕揉、熱揉,再用整形機理條提毫,最后用烘干機初烘和足火兩次烘干,改變了原來的手工“兩鍋”“三烘”的費時且難掌握的老工藝。
全程機械運作的新工藝,保證了質量,省工省力還降低了成本,開創了信陽毛尖茶機械化的新路。
這套機械制茶新工藝三十年來不斷完善,至今已在潢川、商城、光山、新縣、固始等地普遍推廣,極大地推動了信陽茶產業的發展。
1990年,由于統購統銷的模式被打破,茶葉滯銷積壓,劉祥國臨危受命,被派往外地尋找銷路。南陽,鄧縣,他走街串巷找渠道。省內銷不動,劉祥國就嘗試著往北京上海跑。
崇文門菜市場,元長厚、張一元、吳裕泰、憩園、西單茶莊等北京老字號茶店,都被劉祥國跑了個遍。在他的努力下,信陽毛尖的銷路慢慢打開,緊接著,天津、河北、山東市場也逐漸打開了大門。
“淮南茶,光州上”,近千年的歷史傳承是信陽毛尖在市場上最好的背書,隨著銷量的提升,劉祥國的信心也越來越足。1994年,他以潢川凌集茶場為龍頭,聯合周邊縣市數十家鄉村茶場,組建了潢川縣光州名茶精制加工廠。2000年,他申請注冊了“光州”牌茶葉商標,后被河南省商務廳認定為“河南老字號”品牌。
做茶如做人 茶品見人品
“寧可拉棍要飯,絕不坑蒙拐騙!”這句口頭禪幾十年來一直掛在劉祥國嘴邊。他說,“誠信為本、仁義經商、先做人、后做生意”是企業的核心教義,一切的根本。
茶葉價格虛高的那些年,劉祥國一直堅持毛利率不超過20%,一杯他親自指導炒制的金桂紅茶,香氣馥郁,回甘清甜,資深茶客一嘗就贊不絕口。但一問價格,竟然只有百十塊!“茶的成本在那里放著,動輒上萬的茶不是給咱老百姓準備的!我要做的就是讓茶農富裕,讓茶葉安全,讓老百姓實惠。”
為了做出“老百姓喝得起喝著美”的茶,劉祥國可謂費盡心思。“這些年我們堅持要求各個基地茶場使用餅肥,并與茶場簽訂茶葉收購協議。凡不按照要求亂施肥的,不論外形多好、價格多低,合作社概不收購。這樣做促進了茶農增產增收,大大提升了茶葉的內在品質,提高了品牌的市場競爭力和知名度,真正實現了多贏”。
劉祥國還主張按照毛尖傳統采一芽一葉、一芽兩葉,一芽二三葉采摘,他認為只有這樣才不浪費鮮葉資源。光州茶業堅持春茶尾、夏茶尖、綠茶及紅茶生產加工,茶葉生產加工延長至5月下旬,茶葉鮮葉利用率提高一倍多,實現茶農畝均多增收200元以上,既滿足了市場對中低檔茶葉的需求,又增加了茶農的收入,為信陽茶產業可持續發展積累了有益經驗。
每年春茶季節,劉祥國都會親自指導合作社的茶農種植和加工,以保證茶葉質量的穩定。最后,合作社直接從各成員手中收購合格的茶葉,統一出售。茶農無需操心銷路,專心在源頭將產品做好。
歐美苛刻的“綠色壁壘”一直是大部分中國茶商難以逾越的高墻,但光州茶葉卻早已進入歐美市場。也正是因為品質有保障,北京幾家老字號茶店多年來都由光州茶業供貨,個別客戶因為種種原因失聯了,最后又輾轉打聽到劉祥國,雙方再續前緣,成為相互信賴的合作客戶。
在潢川,劉祥國獲得了很多人的尊重,這些不僅僅源于他對茶葉品質的極致追求,更緣于他誠信守諾的茶人素養。
劉祥國的兒子劉磊現在是光州茶業的總經理,每提起父親,言語中都是油然而生的敬意。從小到大,父親的言傳身教,一言一行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
有一年,劉磊跟著父親去農戶家里收茶,劉磊感覺茶的質量參差不齊,達不到收購標準。但是沒想到一向嚴苛的父親竟以比正常價還略高的價格把這戶茶農的茶全部收購。
劉磊很不解:這樣的茶收回去之后要進一步加工多耗成本,為什么卻要以高價收回來?
劉祥國就讓他仔細觀察茶農的手,那是一雙被機器打傷致殘活動不便的手。劉磊看后再也不多說什么,在心里一直默默地記著這件事。“這些年我隨父親了解很多茶農的生活,有的家庭情況特別困難,父親有時收茶會故意抬高收購價格,就為了多幫助一下茶農。”
“他的茶好喝,做事又特別認真。”河南省茶葉商會會長姬霞敏提起劉祥國,稱贊他是一位極其認真執著的茶人,多年來一直在業界為茶農的利益鼓與呼。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而今,已過花甲之年的劉祥國仍不想停歇,他說,“其實信陽毛尖可以制作出非常好的紅茶白茶甚至黑茶,如果假以天年,這就是我最想干的事!我希望用余生為世界做一杯好茶。”(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