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09日10:39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在新疆昌吉州境內的瑪納斯國家濕地公園,繼去年首次拍到世界瀕危物種侏鸕鶿后,今年又發現成群侏鸕鶿來這里安家越冬。
在瑪納斯國家濕地公園,60多只侏鸕鶿正在一處池塘里戲水覓食。去年11月,當地觀鳥愛好者劉忠德首次發現侏鸕鶿,今年,他又發現了成群的侏鸕鶿。
觀鳥愛好者 劉忠德:這是我第二年拍到侏鸕鶿,隨著長期跟蹤拍攝侏鸕鶿,發現它對環境要求特別苛刻。它喜歡呆在水比較清澈的地方,而且有魚,我們在拍攝的時候發現它離我們比較近,而且不懼人。
侏鸕鶿,收錄于《世界鳥類名錄》,屬于瀕危物種,是鸕鶿中體型最小的鳥類,體長45-55cm,嘴巴比較短,嘴尖彎曲,脖子短而粗,全身羽毛深棕色。喜歡在沿海地帶、湖泊、池塘等岸邊及出海口低空飛行,主要以魚類和甲殼類動物為食。
瑪納斯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保護科科長 柴世元:去年侏鸕鶿在我們濕地公園越冬,很有可能是因為天氣原因影響了它的棲息遷徙路線,所以造成它在這個地方變成迷鳥。但是今年在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地點,它又出現在我們這個濕地公園,說明在去年留鳥的基礎上我們的生態環境在日益改變,水質越來越好,并且有它過冬所需要的食物。
作為世界候鳥遷徙三號線上瑪納斯國家濕地公園是地球生物鏈的重要節點,是世界候鳥的重要棲息地繁殖地,是候鳥飛越天山的“能量補充站”。近年來,瑪納斯縣先后投入2億多元,完成退耕還濕1.5萬畝,退牧還濕6萬多畝,濕地面積從原先的9萬畝擴大到現在的17萬畝,濕地植物達200余種。
新疆瑪納斯濕地是候鳥遷徙的重要棲息地和繁殖地。近年來,瑪納斯縣通過退耕還濕、退牧還濕、退塘還濕等保護措施,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濕地面積和鳥類數量逐年增加,白鷺、鸕鶿、漁鷗等候鳥數量增加一倍。
冬季候鳥南飛,近日,江蘇省鹽城大縱湖旅游度假區就迎來了大批候鳥落腳“歇息”。近年來,大縱湖濕地已經成為許多鳥類遷徙途中的重要越冬地,鴻雁、鸕鶿、野鴨等候鳥都會來此歇腳。
單身久了,看見竹簍都覺得像個人。@有帥哥了:竟然被個竹簍子酸了一天,難受。@若無其事的貳:從“二十年了,終于脫單了”到“二十年了,還沒脫單”心情的轉變。@追憶_時光:事實是單身久了,看見個竹簍都覺得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