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09日07:13 來源:河南廣播電視新聞中心
河南廣播電視臺“學習貫徹省委十屆十次全會精神系列評論”《不負總書記重托》,今日播出第四篇《寫好黃河大文章》。
每一個中華兒女的血管里,都奔流著一條黃河。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遍布沿黃九個省區,他說,一定要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70年來,正是在共產黨領導下,三年兩決口的黃河創造了歲歲安瀾的歷史奇跡。如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剛剛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河南責無旁貸要寫好新時代黃河大文章。
省委全會提出,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黃河治理的鮮明主題,要在高水平保護中促進高質量發展。
說起,“保護母親河”這幾個字我們并不陌生,很多人還都參加過相關公益活動,可是,往深處想一想,這些年來,在黃河治理與保護上,我們有沒有需要反思的地方呢?
比方說,有沒有一些地方把“西部大開發”搞成了“西部大開挖”,給生態帶來了不可逆的損失?有沒有一些地方對原生態資源超負荷“旅游化”,影響了野生動物繁衍,破壞了原始生態?有沒有一些地方打著“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旗號,在黃河岸邊搞開發區、工業園?
老實說,這些做法恐怕都有。
河南要寫好黃河大文章,有兩個關鍵詞有別于其他省區。一個關鍵詞是“豆腐腰”,黃河河南段處于“豆腐腰”特殊地理位置,地上懸河的威脅依然嚴峻;一個關鍵詞是“黃河文明”,習近平總書記說,以中原文化為中心的黃河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寫好黃河大文章,一定要牢記三個立足點:沿黃生態保護示范區、沿黃先進制造產業帶、黃河文化核心展示區。
寫好黃河大文章,還要警惕一些想當然的錯覺。比如,有人問,守著全國第二大河,還會缺水嗎?實際上,河南沿黃地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缺水嚴重。
所以,要堅持“有多少湯泡多少饃”,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
不久前,一部名為《黃河新時代》的系列專題片在熒屏熱播,回顧治河成就,總結治河方略,直面大河癥結,尋覓治河良策,體現了方方面面的自覺與思考。
遵照總書記的囑托,按照省委全會部署,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千年大計的歷史維度,河南一定會寫好黃河這篇大文章。
我省選準建好支撐發展的重大平臺,即鄭州和洛陽“雙引擎”,一方面兼顧“治”與“建”、建好黃河生態保護示范區,另一方面突出“魂”與“源”、建好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我省圍繞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文化傳承等重點領域,先期啟動具有引領性、示范性的八大標志性項目,帶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河南廣播電視臺“學習貫徹省委十屆十次全會精神系列評論”《不負總書記重托》,今日播出第四篇《寫好黃河大文章》。寫好黃河大文章,一定要牢記三個立足點:沿黃生態保護示范區、沿黃先進制造產業帶、黃河文化核心展示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