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2日16:46 來源:中國鐵路
在沈陽客運段
有這樣的一個大家庭
全家共有16名鐵路職工
太爺爺趙榮均曾是沈陽站的守車整備員
爺爺趙振儒當過列車“鉤子手”
爸爸趙澤強是沈陽客運段
客運二隊車隊長
孫子趙鵬是沈陽北至威海
G2652/2654次列車列車長
趙鵬的媽媽、奶奶、舅舅、姑姑、妻子
都是鐵路職工
新中國成立70年來
趙家四代人經歷了鐵路車輛
從人貨混運的“大篷車”、木質座椅的綠皮車
到新型空調車、再到高鐵動車組的變化
見證了中國鐵路的高速發展
黑色“大篷車”人貨混運
1943年趙振儒出生在鐵嶺縣
趙振儒的爸爸趙榮均
是沈陽站的一名守車整備員
當時的火車是一輛黑黑的“大篷車”
每天天不亮
趙榮均就要到車尾“鍋爐房”里燒鍋爐
渾身滿是煤煙和汗水味
確保鍋爐各方面都在標準范圍里
火車才能動力足,跑得快
而從那時起
安全就成為了這一家的準則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綠皮車
“大哥,這身衣服真好看!”
每次見到表哥穿著
海藍色客運工作服去上班
趙振儒都會十分羨慕
那時候他最開心的就是坐綠皮車回老家
木頭地板、木質座席的綠皮車
就是他的夢想
畢業后
趙振儒到蘇家屯車站當調度員
并與同站的貨運員馬鳳蘭組成了家庭
這就是四代鐵路家庭最初的模樣
上世紀七十年代
車廂里的“鐵道游擊隊”
在當調度員的3年時間里
趙振儒是出了名的“安全能手”
隨后就被分配到了“鉤子手”的工作崗位
“每天我們都在跟著車廂一起‘飛’
就像電影《鐵道游擊隊》里演的那樣?!?/p>
1979年
趙振儒被調到沈陽周邊的小站當起了站長
他吃住都在車站,回家的日子少之又少
一個人將小站管理得井井有條
后來他的安全管理經驗在
沈陽周邊小站推廣
上世紀八十年代
繁忙的火車車廂
1985年,趙振儒的兒子
20歲的趙澤強
退伍后來到沈陽客運段
成為了一名列車員
成為老趙家的第三代鐵路人
當時他負責的是非常熱門的
198次沈陽至上海的列車
幾乎每節車廂都要滿員
“經常要從窗戶爬進車廂
廁所里經常都擠著六七名旅客?!?/p>
趙澤強因為工作出色
成為了列車長
也是老趙家的第一位列車長
上世紀九十年代
旅客坐上了空調車
當年的綠皮車
冬天四處透風,車上特別冷
而夏天則是旅客和乘務員們最難熬的時候
車廂內溫度高達40多攝氏度
讓人根本無法入睡
直到上世紀90年代
火車車型中首次出現了
更為舒適的新型空調車
其中一部分車體
就用在趙澤強值乘的線路上
由于旅客越來越多
趙澤強每個月有一半的
時間都在列車上
但是他始終秉承著一條服務理念
那就是
“讓旅客走得了、吃上飯、喝上水”
2003年,趙振儒退休了
把堅守一輩子的光榮使命
交付給了兒子趙澤強
趙澤強也不負父親期望
2000年起
先后在北部線、滬杭線擔任車隊長
又成為了東北第一趟
開往改革開放前沿陣地深圳線的車隊長
高鐵時代
以鐵路騰飛為驕傲
“我爺爺、爸爸都是鐵路人
我長大了也要當列車員。”
從小,趙鵬的心里就裝下了這個愿望
而這個愿望也在2010年實現了
那一年,趙鵬當兵回來
在爺爺和父親的影響下
成為了一名動車乘務員
由于出色的工作業績
“90后”趙鵬先后擔任了
沈陽北至蒼南G1226次
沈陽北至北京D11次
沈陽北至威海G2652/1次列車的列車長
成為了這個鐵路家庭的第四代接班人
也是繼父親之后的第二位列車長
如今,趙鵬的工作環境跟
爸爸、爺爺那會兒相比
有著天壤之別
但是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
卻是這個四代鐵路家庭始終不變的堅持
同樣是從沈陽到上海
爸爸當列車長時需要50多個小時
現在趙鵬只要15個小時就能當天到達
四季如春的車廂、帥氣精神的工裝
方便實用的皮箱、營養均衡的盒飯
這一切的變化
趙鵬都在爸爸、爺爺的感嘆中親身感受著
“作為鐵路人,我很幸運
作為中國人,我很自豪!”
四代鐵路人、三世同堂
兩代列車長
一家人生活條件與工作環境的變化
正是中國鐵路發展的真實寫照
未來,這個鐵路家庭
還將傳承著真誠的心和
吃苦耐勞的精神
繼續走在中國鐵路繁榮發展的道路上
《人民鐵道》報業有限公司新媒體中心
沈陽局集團公司融媒體中心
沈陽客運段融媒體工作室
攜手呈現
文圖:黃偉彬 宋曉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