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6日12:1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廣州11月6日電(記者黃垚)光影流動、視覺上還原立體空間……走進“清明上河圖3.0”數字藝術展,一幅近5米高、30余米長的《清明上河圖》巨幅動態高清投影呈現在眼前,使觀眾仿佛置身于繁華的汴京,一觀“兩岸風煙天下無”的人文盛景。
作為2019廣州文交會開幕系列活動的“清明上河圖3.0”數字藝術展·廣州展5日啟動,通過全新的數字科技與藝術語言相結合,全方位、多角度解讀《清明上河圖》,吸引了不少媒體的目光。
其實,在文化產業中引入科技元素早已有諸多實踐。借助先進的技術手段,許多原本陳列在博物館或平時難以接觸到的文化展品紛紛“飛入尋常百姓家”,為人們帶來了可聽、可看、可感等豐富生動的體驗。
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在主題論壇上分享道,通過科學技術手段的應用,很多“沉睡”在故宮的文物都“活”了起來,人們足不出戶就可通過網頁、手機App等方式進行全方位觀賞,一些為文物專門研發的App更是為觀眾帶來了良好的交互體驗。
據介紹,此次文交會希望通過“文化科技融合”的主線,聚合高端要素,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合作、人文交流、文化傳播等,搭建全國性的文化創意產業交流合作平臺。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研究所所長金元浦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重點在于走向跨界融合的創意經濟,其中,以科技創新為根本的創意產業是核心。“在5G發展的背景下,打破文化產業和科技創新的鴻溝,將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結合起來,雙輪驅動,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插上新的翅膀。”
入冬以來,夾在昆侖山和塔克拉瑪干沙漠之間的新疆和田地區天氣漸涼,當地厚重溫暖、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羊毛手工地毯也到了產銷旺季。
中國農民豐收節歷來豐富多彩,老少咸宜,既能飽眼福,又能飽口福。特色:9項互動項目,石斛采摘體驗、中藥炮制體驗、搗藥體驗、古法中藥稱重、配藥體驗、香囊制作體驗、藥枕制作體驗、猜中藥名、養生運動模仿等。
9月16日,參加“中國夢 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的媒體記者繼續在河南采訪。如今的開封,按照其水系的總體規劃,“黃河為源、四橫五縱、十湖連通、水林田草濕地相融共生”的生態格局正在形成。
千年隋唐古跡點亮燈光,宋都城墻下游人如織,“米”字形高鐵交匯處,城市商業體夜間煙火升騰……今年的夏夜,河南都市的燈火分外璀璨。游客在河南開封城墻景區大梁門游覽(無人機照片,6月1日攝)。
題:燈火闌珊煥生機——河南“休閑夜游”激活消費市場掃描 走入金水門,數百米的街巷上,商戶清一色宋服宋裝打扮,說書、皮影、相聲等夜市小劇場沿街林立,走入其中,就仿佛融入了《清明上河圖》的長卷。
全省共接待游客575.96萬人次,同比恢復了61%;旅游收入18.05億元,同比恢復了40%;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0個、9個百分點。假日期間,各景區嚴格按照“限量、預約、錯峰”有序開放的要求,實行實名信息登記、紅外測溫、車輛消毒、人數限流等措施,引導游客間隔入園、錯峰游覽。
假日期間,各景區嚴格按照“限量、預約、錯峰”有序開放的要求,實行實名信息登記、紅外測溫、車輛消毒、人數限流等措施,引導游客間隔入園、錯峰游覽。為方便游客夜間出游,黃河沿線的鄭州、洛陽、開封等城市間,加開了下午5點至午夜12點的高鐵旅游列車,方便游客短途錯峰出游。
近日貴州六盤水市突降傾盆大雨一位外賣小哥為了保住自己的餐盒沖入水流想把電動車拖到路邊結果,他的左腳卡進車輪支架被拖行二三十米遠 浙江寧波一女子在姚江落水 外賣小哥牟滿洪剛好路過
5月22日晚,第二屆全球文旅創作者大會(開封站)啟動儀式暨清明上河園2020版《大宋·東京夢華》首演儀式在國家5A級旅游景區——開封清明上河園成功舉行。
由中國文聯、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國民協主辦,中國文聯民間文藝藝術中心、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委網信辦、河南省文明辦、河南省文聯、河南省民協和中共開封市委、開封市人民政府承辦的2020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自2020年4月1日至4月10日,為期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