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3日17:42 來源:中國江蘇網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甲骨文發(fā)現和研究120周年,向長期致力于傳承弘揚甲骨文等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專家學者們表示熱烈的祝賀,并致以誠摯的問候。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強調,新形勢下,要確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傳承。希望廣大研究人員堅定文化自信,發(fā)揚老一輩學人的家國情懷和優(yōu)良學風,深入研究甲骨文的歷史思想和文化價值,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為推動中華文明發(fā)展和人類社會進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1899年,甲骨文沉睡數千年后被發(fā)現。它記載了上古時期殷商王朝的各種信息,為中華文明史鑄就了堅實的一環(huán)。與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書字、古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中美洲的瑪雅文字不同,甲骨文一直綿延流傳下來,演變成今天通行的漢字。甲骨文歷經三千多年演變而不改其形,以強烈的民族凝聚力和綿延不斷的歷史,印證著中華民族前進的足跡,也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卓越智慧和偉大創(chuàng)新精神。
2017年,甲骨文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在贏得世界范圍的認同與尊重的同時,也對推動甲骨學研究意義重大寄予世界別樣的“眼光”。這些寶貴的歷史文化遺存,描繪了中華文明發(fā)展的精神脈絡,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yǎng)。截至目前,已出土甲骨文約16萬片,甲骨文單字約4500余個,人們從一個個被釋譯的靜態(tài)漢字中步入動態(tài)的歷史文化圈,從數千年前造字者的邏輯里發(fā)現當下生活的相似面貌。
由于年代久遠,出土的完整甲骨極少,絕大部分是破碎的,重新綴合難度極高。但經過幾代學者的追求、守護和探索,一批甲骨文研究的標志性成果先后問世。據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出版甲骨著書約280種,發(fā)表各類論文3萬余篇。甲骨學者承前啟后,傾力付出,孜孜以求,他們?yōu)榧坠俏牡氖占怼⒀芯靠坚尅⒈Wo傳承作出了重要貢獻。正是一代代中國人對中華文化的珍視,讓五千多年中華文明長河不斷孕育著百川匯聚的生機。
甲骨文傳承數千年,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它獨特的間架結構和形式之美,為今天的文化創(chuàng)造帶來特別的啟示。2011年春節(jié),中國郵政官方發(fā)行《甲骨文吉祥成語》系列賀年明信片,分別為“太平有象、歌舞升平、魚躍龍門、風調雨順”,畫面中的圖形元素皆為甲骨文字構成。近年來,甲骨文書法、甲骨文實物以及學者的研究成果逐漸走近大眾、走向世界,在普及傳播中更加堅定了我們的文化自信。
“越是中國的,越是世界的”。漢字作為中華文明的載體,在歷史上曾傳播到東亞的許多鄰國,形成漢字文化圈。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對漢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中國也在積極地把漢字介紹給世界。“數字化甲骨文”通過基礎組合、設色、故事化添加等手段,創(chuàng)作各種主題的甲骨文文字畫,妙趣橫生,吸引了無數人;表情包、文字庫、共享平臺,鮮活的甲骨文文化產品,讓“深藏閨中”的古老文字走近大眾、走向世界。
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甲骨文發(fā)現和研究120周年,是致敬學者釋讀與研究的卓越成就,也讓我們重溫那些發(fā)現與發(fā)掘的驚世過往,樹立文化傳承與弘揚的中國自信。融入基因的文化根脈煥發(fā)新光彩,百世甲骨續(xù)寫中華文明新輝煌,文化自信之光照亮復興之路,新征程上,我們激情滿懷,步履鏗鏘。(蘇子)
在第三十六個教師節(jié)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jié)日的祝賀和誠摯的慰問,強調“讓教師真正成為最受社會尊重和令人羨慕的職業(yè),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 當天,習近平同陳仲韓、陳秋影等幾位當年教過他的老師見面。陳秋影說,在她看來,習近平在回信中使用的“尊師敬教”這個詞,一個“敬”字道出了學生對老師的情誼。
敬獻花籃、肅立默哀寄托著對抗戰(zhàn)先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哀思,凜然千秋的英雄之氣回蕩于祖國山河,激蕩于新時代。把“堅韌”銘刻在錚錚鐵骨上,薪火相傳著“百折不撓”的偉大力量。
2019年12月,由民法總則與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合體”而來的完整版民法典草案首次展現在世人眼前。區(qū)別于西方民法典的價值理念,我國民法典清晰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入到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價值內核之中。
2019年12月,由民法總則與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合體”而來的完整版民法典草案首次展現在世人眼前。區(qū)別于西方民法典的價值理念,我國民法典清晰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入到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價值內核之中。
新中國成立的70年,是不斷創(chuàng)造偉大奇跡、徹底改變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70年,是沿著民族復興之路不忘初心、追夢前行的70年,也是中華民族精神氣質煥然一新的70年。在70年追夢圓夢的征途上,在走進新時代的躍遷中,古老的中華民族正在鑄就精神新高度,彰顯更加成熟自信的中國氣質。
就這樣,我國北方冬季普遍存在的吃菜難問題,起于三元朱村,成于壽光市,在一個黨支部書記的率先攻堅中,悄然化解。在壽光市稻田鎮(zhèn)崔嶺西村,村民崔江元在大棚里操作水肥一體化設備。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3月4日下午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讓我們一起攜手前進,為幸福的復興夢奔跑,寫出屬于新時代的夢想之作,譜出屬于新時代的精神之曲,繪出屬于新時代的藍圖之美,唱出屬于新時代的高亢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