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3日09:23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十九屆四中全會剛開完,習近平總書記就到了上海考察調研。
△視頻:習近平在上海考察調研
探濱江,百年工業遺存“蝶變”世界級濱水區
習近平首先來到黃浦江邊的楊浦區濱江公共空間。100年前,這里開啟中國近現代工業,三百多家企業機器轟鳴。100年后,這里還江于民,躋身世界級濱水區。
△《相遇濱江》講述上海最耀眼“工業銹帶”的前世今生
2016年8月,上海啟動黃浦江兩岸公共空間貫通工程。第二年年底,從楊浦大橋到徐浦大橋兩岸,共45公里公共空間岸線貫通開放。
△楊浦濱江公共空間,總長5.5公里。(央視記者魏建拍攝)
11月2日當天,習近平考察的是楊樹浦水廠濱江段。楊樹浦水廠始建于1881年,當時是遠東最大的自來水廠,日供水能力148萬立方米。
△楊樹浦水廠(央視記者周力拍攝)
為了還江于民,建筑設計師們在楊樹浦水廠外的防撞樁上架起了全長535米的空中走廊。不僅貫通了整個公共空間,還為老水廠的文物建筑提供了極佳的觀賞點。
△楊樹浦水廠棧橋(央視記者周力拍攝)
今年2月,習近平在北京考察的石景山首鋼園區,也是將百年工業遺存化身為時尚建筑群,這與楊浦濱江的建設理念異曲同工。
△這里是楊浦濱江的一處雨水花園,也叫蘆池杉徑。利用海綿城市的原理,將雨水儲存在地下儲水罐里,在缺水季節用于灌溉綠化。(央視記者周力拍攝)
在楊浦濱江公共空間,還有一個給市民歇腳的地方——人人屋黨群服務站。木結構搭成“人”字,取名“人人屋”,彰顯以人為本的理念。
△楊浦濱江人人屋黨群服務站。(央視記者黃京輝拍攝)
考察期間,習近平同當地居民親切交談。其中就包括一位叫黃寶妹的老人。
△黃寶妹,89歲。先后7次被評為上海市、紡織工業部和全國勞模。(央視記者黃京輝拍攝)
黃寶妹老人出生在浦東,十幾歲進入日資裕豐紗廠(國棉十七廠的前身),在這里工作了四十多年。導演謝晉以她的事跡拍攝了電影《黃寶妹》,在影片中黃寶妹扮演她自己。
△當天,黃寶妹和16歲的曾孫女黃夢菡在楊浦濱江。(央視記者郭曉龍拍攝)
退休后的黃寶妹依然精力充沛,健步如飛,她的一大樂趣就是在社區給年輕人講黨課。
△年輕人,聽一聽黃寶妹想對你說什么……(央視記者沈忱拍攝)
訪社區,“小小聯合國”有一趟“立法直通車”
習近平在上海考察的第二站是長寧區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時政新聞眼》發現,這個社區市民中心“大有來頭”。
△長寧區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央視記者馬亞陽拍攝)
古北新區是全國最早一批涉外社區。榮華居委會成立于1996年,是全國首個涉外居委會。在2.02平方公里的轄區內,居住著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籍居民,被稱為“小小聯合國”。
△上世紀90年代,榮華居委會的中外居民聯誼活動。
△在古北市民中心,外國人在社區就能申請辦理來華工作許可證,這在上海還是頭一個。
古北新區的另一個特點,是這里有一趟“立法直通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2015年在全國設立了4個基層立法聯系點,其中一個就在這里。
△古北社區居民夏云龍的信息員聘書和他對《國歌法》立法的建議。
△2017年正式頒布的國歌法采納了夏云龍等人的建議,增加了第五條:國家倡導公民和組織在適宜的場合奏唱國歌,表達愛國情感。(央視記者馬亞陽拍攝)
△四年來,這個基層立法聯系點完成了30部全國性法律草案的意見征集工作,上報建議491條,其中25條已被采納。這是這個立法聯系點貢獻了“金點子”的部分法律和地方法規。(央視記者馬亞陽拍攝)
習近平考察古北市民中心當天,這里就開了一場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修正草案)的意見建議征詢會。
△征詢會現場。(央視記者王哈男拍攝)
在征詢會現場,有一個“洋面孔”——德國人戴雷,他是一家電動汽車品牌的首席執行官。這是他第三次參與立法征詢。他說他很高興見到草案強調了對企業信息的保護,同時建議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實行包容審慎的監管方式。
△戴雷是慕尼黑大學經濟學博士,熟練掌握中文、英文、德語三種語言,已在中國生活近二十年。他說他是中國茶文化的粉絲。
△“親眼看到習主席很高興!”許多外籍居民在市民中心門口目送車隊離開。
親歷這一天
《時政新聞眼》Get到了這三個點
↓↓↓
時機有深意
四中全會結束第二天,總書記再赴上海考察,他關注的不僅是這座城,更是這個國。總書記去年在上海說過,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繡花需功夫
總書記此次詳細了解城市公共空間規劃建設、社區治理與服務等情況。他以自己的行動提醒各級城市管理者,要通過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細化水平。
主題更聚焦
從行程安排來看,總書記看的點雖然不多,但涵蓋了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諸多議題。作為曾經主政這座超大城市的領導人,他深知“解剖麻雀”應該從何下手。
聯播+12月7日,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進出口已連續6個月實現正增長。從戰“疫”主戰場武漢到三秦大地陜西,從國家糧食主產區之一松遼平原到澎湃著經濟活力的長三角……習近平總書記今年的考察足跡中,留下許多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的殷殷囑托。
12月7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脫貧攻堅、雙擁工作、知識產權保護等。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革命文化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與改革中創造的,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
習近平: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在今年多場多邊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密集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回應時代之問,給出中國方案。“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風高浪急之時,人類唯有團結合作、同舟共濟,才能應對全球性風險挑戰,才能乘風破浪,行穩致遠,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天天學習福州繁華鬧市中,靜立著一座古樸的院落。這里是林覺民在《與妻書》中回憶到的“楊橋巷故居”,也是冰心在《我的故鄉》中用細膩筆觸描繪的令她魂牽夢繞的“父母之鄉”。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以“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揚憲法精神”為主題的第三個全國“憲法宣傳周”在各地同步展開。建立憲法宣誓制度,設立國家憲法日;國歌法、國旗法、國徽法等,以國家立法形式,落實了憲法規定的關于國家象征和標志的重要制度;
“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時代全民普法的頭等大事。”唐一軍表示,目前正值“七五”普法收官、“八五”普法規劃謀劃之際,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將把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宣傳貫徹與普法緊密結合起來,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
重逾千鈞
全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12月3日至4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切接見全體會議代表,代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對全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大家致以誠摯的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