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加深文明交融互鑒 共同應對全球挑戰——來自中法文明對話會的聲音

2019年10月31日14:58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5034

  中法文明對話會“2019·巴黎共識”

  我們,中法兩國知識界、文化藝術界和國際組織代表,于2019年10月21日至22日相聚巴黎,共同參加中法文明對話會,共商中法文明交流互鑒大計。

  我們認為,文化和文明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不竭動力。開展中法文明對話,是我們的共同心聲,也是需要我們為之不懈努力的偉大事業。中法兩國在加強文明對話交流,應對全球性挑戰、促進世界和平與可持續發展方面,應作出表率、走在世界前列。

  我們看到,中法兩國作為東西方兩大文明的代表,共同致力于維護人類文明多樣性,共舉多邊主義旗幟,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

  我們建議,不同文明平等共存、和諧共生,珍惜尊重每一種文明,讓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多樣文明,成就人類星球的勃勃生機。

  我們建議,不同文明相互欣賞、包容并蓄,在對話交流中取長補短,為人類提供價值引領和精神支撐。

  我們建議,不同文明守望相助、共同合作,讓各種文明成果成為人類共享的寶貴財富,保障世界和平發展和繁榮穩定。

  我們希望,以本次會議為契機,定期開展文明交流對話,搭建溝通平臺,汲取文明智慧,促進民心相通,讓文明之光更好照亮人類星球。

  編者按

  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辦、中國外文局與法國“橋”智庫聯合承辦的中法文明對話會,于10月21日至22日在巴黎舉行。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蔣建國、法國憲法委員會主席洛朗·法比尤斯、法國前總理多米尼克·德維爾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等出席并致辭,中法兩國政府高級別官員、知名專家學者、文化藝術領域杰出人士、中法合作企業高管等200多名代表參會。雙方代表圍繞“文明對話與互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會議主題,坦誠交流、深入對話,貢獻思想智慧。

  王毅

  讓平等、包容、合作的人類文明之光永恒閃耀

  王毅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

  作為東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中法兩國各自創造出博大精深的優秀文化,如同兩顆璀璨的明珠,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交相輝映。不僅如此,中法之間的文化交流也源遠流長,在過去數百年時間里,我們雙方始終彼此欣賞,相互借鑒,成為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典范。

  早在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和啟蒙時代,包括伏爾泰在內的很多法國思想家就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倡導歐洲學習中國的理性精神。1688年,路易十四國王向中國派出第一批“國王的數學家”,為促進中法科技與文化交流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近代學貫中西的儒家大師辜鴻銘曾在著名的《中國的精神》一書中說:“世界上似乎只有法國人最理解中國和中國文明,因為法國人擁有一種和中國人一樣非凡的精神特質。”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法關系與中法文化交流翻開了新的篇章。1964年,法國成為第一個與新中國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國,中國在西方建立的第一個文化中心就設在巴黎,“中法文化年”則開啟了中國與外國互辦文化年的風氣之先。今年3月,習近平主席對法國進行歷史性訪問。訪問期間,馬克龍總統將一本1688年首版的《論語導讀》法文版作為國禮贈送給習主席,再次為東西方文化的相遇相知寫下了一段佳話。過一會兒,我將同勒德里昂外長共同主持中法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第五次會議,我們雙方將落實好兩國元首關于加強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共識,推動中法文化交流不斷邁上新的臺階。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國是走向沖突還是繁榮,歷史是走向倒退還是進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如何看待和處理不同文明之間的差異。中國和法國作為兩個文明大國,完全有能力為人類提供答案,那就是要有一雙欣賞不同文明之美的慧眼,要有比海洋和天空更寬廣的胸懷,要讓平等、包容、合作的人類文明之光永恒閃耀。

  我們要堅持平等相待,讓不同文明各美其美。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每一種文明都扎根于自身的土壤,都有優點和長處,都成為人類的共同財富。中華文明2000多年前就倡導“和而不同”,講究“萬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們反對任何形式的“文明優越論”或者是“文明沖突論”,主張尊重所有國家和民族傳承發展自身文明、自主選擇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讓我們這個世界百花齊放,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我們要堅持開放包容,讓不同文明美人之美。歷史告訴我們,自私狹隘的文明注定不能持久,任何文明唯有欣賞、接納并且不斷借鑒其他文明才能長盛不衰。中法兩國就是如此。各國都應當本著理性包容的心態看待其他文明以及其他國家的進步,而不能把本國利益凌駕于別國之上。中國圣賢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則指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不同國家、不同文明應當互尊互敬,互諒互讓,更多地成人之美而非成人之惡,這樣才能彼此成就,共同發展。

  我們要堅持合作共進,讓不同文明美美與共。過去幾十年,全球化和信息化徹底打破了地理上的隔絕,為各國加強互利合作,實現集體繁榮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事實證明,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自我孤立不合時宜,單邊主義不得人心。近年來,習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一系列重要的倡議,這是古老中華文明在21世紀為人類作出的新的重大貢獻。我們愿意在這些倡議指引下,堅持和弘揚多邊主義理念,與各國不斷深化合作,共同為推動人類文明的整體發展和進步作出不懈的努力。

  蔣建國

  汲取文明智慧 促進民心相通 共同向著實現中法夢的目標邁進

  蔣建國 (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

  剛才,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的演講,深刻闡述了以文明交流互鑒破解國際關系難題的重要主張。法比尤斯主席的演講,表達了對多樣文明共同發展的獨特見解。兩位領導人的演講,為我們這次對話會定下了基調、提供了指引。這里,我愿用幾個象征性的歷史符號,與大家分享我對中法文明交流互鑒的理解。

  第一個符號:“一條路”。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進步的主要驅動輪。2000多年前,先輩們懷著友好交往的樸素愿望,開辟了古絲綢之路,開啟了人類文明史上大交流時代。在這條路上,中法兩國人民和各國人民一道,不斷深化對不同文明的認知,領略不同文明的魅力,以開放包容的姿態汲取不同文明之長。大量事實充分證明,文明交流互鑒可以使不同文明創造的豐碩成果,為全人類所共享。也正是在這條路上的交流,使中法兩國站上世界文明高地,成為相互輝映東西方兩大文明的璀璨明珠。

  第二個符號:“一本書”。馬克龍總統向習近平主席贈送1688年法國出版的《論語導讀》,喚起我們對中法文明交流史上的一段珍貴記憶。“漢學西傳”“歐學東漸”,是東西方文明相遇互學的一個傳奇,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記。孔子的《論語》等儒家經典,對孟德斯鳩、伏爾泰的哲學思想產生了重要影響。事實充分證明,中法兩大文明互學互鑒,猶如一盞燈點亮另一盞燈,不僅能夠照亮兩國人民前進的道路,也能夠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第三個符號:“一群人”。100年前,一群中國有志青年,帶著對法國文明進步的向往,不遠萬里來到法國,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和改造舊中國的良方。熱情的法蘭西人民向這些負笈求學的年輕人敞開了懷抱,幫助他們為報效祖國儲備了知識和技能。他們當中,有的成為新中國杰出領導人,有的成為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領域杰出人才。這里我想說的是,中國人民飲水思源,永遠銘記幫助過自己的人,要和他們世世代代做好朋友。先輩們播下的中法友誼的種子,早已在歲月的風雨中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

  第四個符號:“一句話”。戴高樂將軍當年說:“中法兩大民族都對對方懷有深厚的仰慕和尊敬,兩國間存在的明顯默契,總有一天會發展成一種越來越深厚的合作。”我們十分高興地看到,自毛澤東主席和戴高樂將軍作出中法全面建交歷史性決策的半個多世紀以來,中法兩國和兩國人民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彼此支持、密切合作,中法關系已成為不同制度和文化傳統合作共贏的典范。

  第五個符號:“一個夢”。習近平主席2014年在慶祝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說:“我真誠希望,中法兩國和兩國人民在實現中國夢和法國夢的過程中相互理解、相互關注,共同實現‘中法夢’。”馬克龍總統在2018年首訪中國時說:“我們生活在法國和中國可以共享一個夢想的時代。這正是我對中法關系的期待。”兩國元首的話讓我們深刻體悟到,中國夢和法國夢是相通的,我們共有一個“中法夢”。實現“中法夢”,就是深化中法文明交流、推動兩國合作共贏的進程。

  開展中法文明對話,是我們中法雙方為之努力的事業。今天的對話會,是一次有益嘗試,也是一個新的開端。我相信,中法文明對話會,一定會成為中法文明交流互鑒的思想盛宴!

  單霽翔

  單霽翔 (故宮博物院原院長)

  2013年,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這一跨越時空的宏偉構想,氣勢磅礴的藍圖,承載著各國發展繁榮的夢想。中國和法國均是連接東西方的貿易中心和文化樞紐,穿越千年,見證了駝鈴聲聲、舟楫相望的歷史篇章。千年親緣,萬里茗香,古老而又青春的絲綢之路,將兩大文明緊緊相連,交流互鑒,彼此汲取營養。

  法國孕育了綿延千載的古老文明,走過了曲折漫長的自強之路,絢爛的科學文化、豐富的藝術創造、激蕩的哲學思想,千百年來一直是人類文明的寶藏。在文化遺產保護和博物館建設方面,法國始終走在世界前列。中法文化交流不斷涌現出強大生命力,未來更是令人憧憬。近年來,兩國博物館之間開展了包括藏品研究、文物修復、教育培訓、學術交流等多項務實合作。在這些活動中兩國古老文明散發出新的異彩,譜寫出文化交流的一段段佳話,擴大了民眾間的相互認知。

  賈斯廷·瓦伊斯

  賈斯廷·瓦伊斯 (法國巴黎和平論壇主席)

  中法兩大文明,跨越千里距離,相互吸引。我認為文化的主題可以把兩個文明連接起來。兩個文明都能夠超越地理邊界。中法都有遠見和想法。我們說到文化傳播,也就是軟實力,就是說文化的力量能夠吸引其他國家。

  我們兩國不能只是互相看,還要向相同的方向看,我們雙方的機構怎樣處理雙邊關系、這不僅促進中法關系,而且中法合作能帶來很多成果。討論文明的含義是什么?就是怎么以好的方式管理地球,在地球上和諧共存,并關注未來,也就涉及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等。這也是中法文明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

  張維為

  張維為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教授)

  我把中國崛起看作是21世紀最偉大的事件,中國從落后到追趕,到逐步地在部分領域內領先。現在中國已經進入了以大數據、量子通信為標志的、還有AI、人工智能為標志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現在是在第一方陣里,這是改變國際格局的。中國的崛起是不一樣的,我稱它為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它的定義是一個數千年沒有中斷的古老文明和一個超大型的現代國家,幾乎完全地疊合在一起。

  中國和法國有悠久的聯系,都有優良的傳統,都比較包容。像伏爾泰、狄德羅這樣偉大的啟蒙運動思想家,他們的精神本質上也是解放思想,也是實事求是。在這種精神指導下,我相信中法文明的對話會越做越好,中法的關系也會越來越好。

  迪埃·貝奈姆

  迪埃·貝奈姆 (法蘭西藝術院通訊院士、中國事務代表

  法蘭西美術院可能不太為人所知,但是很多中國人非常了解,莫奈的博物館,還有吉維尼的莫奈之家,都有很多中國游客。我們和中國的關系很悠久。

  中法之間很親近。我去過中國國家博物館,曾看到一個青銅的花瓶,可能有3000年歷史,我能看出雕刻者當時的手勢和工具,這說明跨越3000年的藝術手法和感受是可以交流的。在組織辦理展覽的時候,最讓我感動的是中國觀眾。中國觀眾來自各個年齡、文化背景,我記得一個中國女孩,可能是15歲,她在一個雕塑前看了至少15分鐘,我們在法國看不到這么專注的觀眾,我很感動。

  吳為山

  吳為山 (中國美術館館長)

  在承載著法蘭西深厚歷史,流淌著法蘭西文化血液,折射著法蘭西智慧之光的塞納河畔的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聳立著兩位中國圣人的銅像雕塑,他們是老子、孔子。表現的主題是孔子向老子問道。這是一則廣為流傳的歷史典故。這組雕塑點明了中國人謙虛向他人學習的品格,也點明了中國文化中心是向世界問道的平臺。只有將問道、傳道相結合,才能產生世界范圍內的廣泛對話。也只有通過對話才能溝通心靈,融通情感,增進了解,共求發展。

  對話,作為不同文明之間交流的理性形式,如今已成為一股浩浩蕩蕩的世界性潮流。古老的絲綢之路曾為我們示范了文明對話和合作共贏帶來輝煌,同時更向我們啟示了走向未來的希望。

  劉燁

  劉燁 (中國知名演員)

  2001年我參與了一部中法合作拍攝的電影,叫《巴爾扎克和中國小裁縫》,它是根據旅法華人作家戴思杰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的。那是我第一次和法國電影人合作,我們拍攝之余討論最多是對電影美學的理解。法國是最早引進中國電影的西方國家,這些電影讓很多人對中國美學和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

  我太太安娜是法國女孩,出生在尼斯。我每次來法國都會被稱為尼斯女婿,我太太在中國也會被叫作東北媳婦。我的兩個孩子喜歡讀唐詩,也喜歡唱《艾維尼翁的橋上》(法國著名童謠)。孩子是未來,中法友誼的未來要靠他們。

  基亞拉·科拉扎

  基亞拉·科拉扎 (法國婦女經濟社會論壇主席)

  我一直在推廣法國,講法國的吸引力,吸引投資。現在我想去中國,我想看到中國的作用。而且中國有很大的潛力,中國的男性和女性可以一起來創造未來。

  現在我們非常關注四個主題。一是氣候,我們希望婦女也要坐到談判桌上參與氣候談判。要研究怎么能夠讓婦女更多地參與到氣候行動中。第二個領域是如何獲得資金,尤其是婦女創業等。我們想要更多的女性成為企業家,能夠創造就業創造財富。另一個主題就是科學、人工智能等。要讓婦女在這些領域獲得更多的機會。還有就是要鼓勵女性參與到改變社會的工作中。提高婦女在科學方面的參與,這也是文明的一個重大主題。

  讓·克里斯托弗·巴斯

  讓·克里斯托弗·巴斯 (文明對話研究院首席執行官、聯合國文明聯盟戰略發展與合作高級顧問)

  柏林墻倒塌已經30年了。當時很多人認為,柏林墻的倒塌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普世的、單一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時代將來臨。但實際上,30年后的現狀與這些人當初的設想大相徑庭。金磚國家的崛起和世界的經濟金融格局的變化讓他們倍感擔憂。金磚國家的發展不僅涉及經濟層面,實際上,金磚國家實力的增強也給全世界帶來了新興國家的價值觀。以前,我們會談到“民族國家”的概念,現在則是“文明國家”。“文明國家”建立在千年以來的文化積淀之上,其在國際交流當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麥家

  麥家 (浙江省特級專家、杭州市文聯專職作家)

  在我和各國讀者交流互學中,我深切感受到,在這個“世界是平的”的時代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里,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尤為顯得重要。交流、對話,是消除誤會、減少沖突、正確認知對方最有效的途徑。經貿往來是交流,坐在一起開會、對話是交流,互相閱讀、傳承對方的文藝作品也是交流。我們希望世界各國能夠像我們分享世界文學一樣來多多地分享中國文學,并從中認知中國。

  今天的中國作家生而有幸,既能暢通地學習、借鑒世界文學的優秀成果,同時又處在活力四射、國泰民安的大好時期,熱火朝天、多層次、多觸角的生活給中國作家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創作活水。

  蒙曼

  蒙曼 (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我們到底應該怎樣面對自己的文化傳統?孔子在中國被稱為圣人。在法國也罷,在其他各國也罷,孔子都是中國文化最重要的符號。在孔子看來,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守護和傳遞周文化,其實就是秩序與和諧。在孔子同時代的思想家里,孔子看起來是最保守的那一個,但恰恰也是走得最遠的那一個。一直到今天,我們還深受他的影響,比如,在與不同的文化打交道時,我們會講“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都是孔子的說法。我從小生活在中國的北方,最常吃的水果是蘋果。而法國,因為葡萄酒出名。文化不也是這樣嗎?交流最重要的意義是你我都知道彼此,理解彼此,欣賞彼此。吃自家的果子,也品嘗別人的果子,這樣,嘴里才能充滿豐盈的味道。

  埃爾韋·巴爾巴萊

  埃爾韋·巴爾巴萊 (法國文化部前秘書長、盧浮宮博物館前副館長)

  中法文明之間的一個共同點是具有悠久的歷史,所以我們的這個對話應該會更有成果。還有我們之間的差異,應該承認我們有差異。我們也經常聽到“和諧”這個詞,但和諧,并不是說要趨同,而是要和而不同,承認我們有不同的見解。在這種前提下,通過文明對話共同往前走,建設更有成果的未來。

  博物館可以說是法國的傳統價值中的一個主題,即這些作品是國家的,但同時也是要由人類來共同分享的。博物館顯示出了人類漫長且可見的歷史。作為博物館的專業人員,最讓我觸動的就是文明之間的對話是非常活躍的。在過去的幾個世紀中,這種對話對人類發展都是巨大的動力。

  趙曉星

  趙曉星 (敦煌研究院文獻所副所長、研究員)

  自古以來,敦煌就處在東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開放、包容、多元、互鑒一直以來都是敦煌文化的屬性。我們的敦煌學研究也是建立在國際合作與交流基礎上的,從2014年開始我們每年舉辦一次國際性學術會議“敦煌論壇”,為全世界的敦煌研究者提供到敦煌交流考察的平臺。我們也積極派出我院學者參加國際會議、參與國際合作。其中,每年向法國國家科學院東亞文明研究中心派出兩位訪問學者。在這里,我要向一直為我們提供幫助的法國同行表示衷心的感謝!我也希望,在未來我們能夠進一步開展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古藏文文獻、吉美亞洲藝術館藏敦煌藝術品的合作研究。

  史鼐

  史鼐 (法國駐華使館前公使銜參贊、駐菲律賓前大使)

  價值觀的傳播有兩種方式,其中一種是通過戰爭和革命方式的傳播,但強迫他人接受自由的價值觀,本身是有悖自由的。拿破侖在斯洛文尼亞強迫推廣法語,但該國的語言、文化特點也保留了下來。這一時期法國文化的傳播,背后是高度集權。

  我們向孔子學習、向中國學習,實行了考試制度,像我一樣出身貧寒的人,也能成為外交官。法語是外交官的語言、聯合國的官方語言、北約的官方語言,世界上有5.5億人學習法語及法國的文化,在中國有17個法盟中心。

  沈堅

  沈堅 (浙江大學教授、中國法國史研究會會長)

  中國法國史研究會是改革開放以來最早的國家一級學術型群眾團體之一。1979年8月成立迄今已40年。40年間,研究會通過老中青幾代學者、研究人員的努力,大力推動和開展中國法國史的研究和教學,加強與國外同行的聯系交流,取得了豐碩成果。

  在中法雙方的共同推動下,2003年起研究會開始實施一項中法歷史文化間學術交流的計劃。我們每年利用暑假,將法國一些著名的歷史學家請到中國,與中國學者一起為中國的年輕學者和研究生授課。通過交流,我們培養了大批法國史研究的人才。

  洛朗·法比尤斯 (法國憲法委員會主席)

  洛朗·法比尤斯 (法國憲法委員會主席)

  中法對話不只是開會討論,而且應實踐兩國的共同未來和整個世界的未來。中法的文明是不一樣的,在教育、歷史、國土面積、鄰國等方面有所不同,正因如此,有共同遠見才更重要,團結起來才更重要。1964年戴高樂和毛澤東決定兩國建交,法國是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40年的從政過程中,我一直和中國朋友保持溝通。最近我們兩國加強了聯系,高層互訪頻繁,這更顯示出我們的想法是一致的。雖然我們是有差異的,但是我們仍有共同點。

  首先,中法都是有建立長期聯系的長遠想法。中國是這樣,法國也是這樣,不是看短期利益,而是能夠預見未來,克服短期困難,能夠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問題。

  其次,中法兩國都有開放的精神。我們兩國歷史上都曾經受到誘惑,想要封閉起來,最終我們都選擇了開放,所以我們很自豪。現在好多國家尤其是大國,都越來越封閉了。可是中法并不是這樣的,這表明了我們共同走過的這段路的重要性。

  最后,我們都重視找到平衡,也就是王毅講的求同存異。當今世界面臨很多威脅,最大的威脅是針對多邊主義的威脅。有些人越來越不接受多邊主義,中法這兩個大國要在多邊主義、求同存異的原則下找到解決困難的辦法。我們對歷史的學習,可以找到新的知識,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是偉大的大師。未來,要讓每個人都成為這樣的人,祝中法文明對話大會圓滿成功。

  多米尼克·德維爾潘 (法國前總理)

  多米尼克·德維爾潘 (法國前總理)

  當前世界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這種危機是全面性的,威脅著幾十年來的社會、經濟、政治、國際關系體系。

  當前,各種國際關系體系交叉復雜,現在是雙極、多邊、單邊關系相互交叉。而且我們看到現在的國際體系還有一種強權政治的傾向。今天的世界面臨著信任危機。1945年以來人們對和平、穩定、社會公正的信心正在動搖。還有一個是工具危機,聯合國的體制,國際貨幣,世界銀行,等等。美國離開教科文組織,因其質疑國際組織的效率。

  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我們應該從文明入手,文明沖突會導致一種自我封閉,保護主義在“9·11”事件后越來越盛行,極端主義向西向南蔓延,而且我們也看到了很多沖突,特別是在中東、利比亞。還有就是文明間有了區塊化趨勢,我們看到有些人動不動就挑起制裁,或者挑起爭端,明顯例子就是中美貿易爭端。還有在許多地方有戰爭風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對世界文明的摧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并肩作戰。戰爭是對文明的野蠻摧毀。

  此外,我們還面臨兩大挑戰,一個是自私的全球化,為了自己的利益從全球化獲取好處,另一個則是環境的挑戰。

  我提三個建議,非常緊迫。第一是我們的外交必須致力于共同利益。各國的人民必須是平等的,各種文明也是相互平等的。和平非常重要,聯合國軍校和參謀部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思路,因為我們都面臨恐怖主義危機。法國和中國都是受害國,中法可以攜手各方力量,從全球層面打擊極端主義。第二是保護環境,建立全球碳市場迫在眉睫,全球排放11%的增長是由于森林砍伐。第三個是文化,許多中國藝術家在法國居住過,他們對于兩國文明交流作出過很大貢獻。特別是在文學和美術方面,文化多樣性是非常重要的。另外還要強調多邊主義,合作促進務實外交,保證區域性科學文化合作。法國對非洲進行援助,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也對非洲進行援助。應當促進三方合作,建立一個常設的秘書處。

  中法有責任為全球文化作出貢獻,發揮思想實驗室的作用。

  羅國祥

  羅國祥 (武漢大學法國研究中心主任)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也變得更加頻繁和卓有成效。但是我們也看到當今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紛爭仍然不斷,世界仍然不太平,這就急需我們文化研究者做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尋找建立一個能持續穩定發展的和諧世界。

  我認為,以尊重多樣性為核心價值觀的法國文化和伏爾泰曾經推崇和借鑒的中國儒家思想可以成為解決上述問題的選項之一。孔夫子曾對他的弟子子路說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可以說,無論是治理一個團體、一個國家、還是整個世界,中法文化中均居主流地位的“多樣性和諧”原則不僅在文化意義上,而且在政治上和經濟上也能使我們的世界更加公平。

  劉少文

  劉少文 (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副院長)

  互聯網經過50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文化交流的主要渠道和平臺,各種文明成果以數字形式在全球范圍內廣泛匯集、便捷流動、加速傳播,網絡空間日益成為全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為保護和展現人類文明多樣性提供了廣闊空間。

  中法兩國擁有悠久文明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運用網絡渠道深化兩國文明交流,對于增進兩國友誼、促進民心相通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我們應堅持平等尊重原則,讓各國人民通過互聯網相互了解世界優秀文化,以共同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平臺為愿景,推進多層次、多維度、多領域的文化對話,尊重多元文化,維護文化多樣性,真正實現各國文化、多樣文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和諧共生。

  黛博拉·弗雷特

  黛博拉·弗雷特 (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發展主任)

  孔子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德國的啟蒙思想家萊蒙尼茨在1617年的時候讀了《論語》的拉丁文翻譯本,他表示,這給他帶來了很多收獲,學習內容與法國大革命聯系起來。有一次我看到了一個中國人寫的文章,這篇文章談到《論語》翻譯時提到,最終的英文譯本實際上是從法文版本翻譯過來的,這些翻譯實際上是美國一位翻譯家做的,這樣串聯起來的話,我們可以推測馬丁·路德·金可能也受到了《論語》的影響。

  法語版的《論語》中寫道“哲學的唯一目標就是不斷提升自己和他人。自我提升是必須的,也是提升他人的前提。”如今社會變得越來越物質化,我們應當重溫古代思想家的思想。

  艾瑪紐埃爾·林科

  艾瑪紐埃爾·林科 (法國巴黎天主教大學教授,中國政治和藝術史專家、漢學家)

  每個國家每個文明都和其他國家有共同的價值觀,也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文明包涵意識形態、價值觀。法國歷史學家提到中國文明的時候,帶有歐洲人看世界的色彩,法國人把這種觀點叫作東方主義。對應的還有西方主義,比如東方學者看西方的時候帶有東方的色彩。也有學者認為,西方文明是現實文明,西方通過戰爭、殖民把價值觀分散、強加到各個地區。

  中法文化交流就是要對抗野蠻,文明的反面就是野蠻,就是恐怖主義。中法都面臨恐怖主義的威脅。基地組織毀掉了很多世界文化遺產。以文明的名義,我們要打擊野蠻行徑,中法要在這點合作,共同反對恐怖主義。

  伊琳娜·博科娃

  伊琳娜·博科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干事)

  感謝大家邀請我參加這次大會討論文化及世界的多極化。文明怎么在多樣性中保護,這個話題非常重要而且應景。尊重國際法是唯一維護和平的方法。我們只能通過合作來應對挑戰。我們尊重多樣化,所以很團結。中國和法國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兩國都是多極化的捍衛者,兩國都堅信文化對發展的作用。今天的大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機會。我們看見技術、信息以及溝通帶來的巨大變革,讓成千上萬人擺脫貧困,能夠把全球化和地方化緊密連接在一起。但是社會和個人也越來越分裂,我們應該怎么保護和平呢?

  人類組成大的家庭,共享地球,共享多樣化。我們一直都在尋找這種解決辦法。因為另外一種文化可能帶來沖突,甚至排斥別人,毀掉文化遺產。有人是根據宗教標準排斥他人,認為不同的民族無法和平共處,認為世界應該回到過去。我們要反對孤立主義,要尊重其他文化,所有文化都能互相借鑒,讓人產生更多歸屬感。

  絲綢之路的千年歷史就是民族、宗教和知識之間的對話,這些過去的交流帶來更多交流、創新。更多文化、藝術一代代傳下去。絲綢之路的文化顯示出,沒有任何一個文化能夠獨自發展。絲綢之路是重要的交流,是通過經貿、商品的交流——還不只這些,還有創新、身份的交流帶來對話。

  從前,絲綢之路就是社交網絡,把人們聯系在一起,講述人類之間互相學習的歷史,沒有一個文化是獨自發展的,人類文明是互相借鑒的,絲綢之路是重要的、持久性的發展,是一種軟實力。這樣才能在不同語言、文化中,找到解決所有社會挑戰的方法。

  過去幾年中,我們不斷創新,我們文化的概念不斷拓展,顯示出我們的文化和歷史應該得到保留和分享。

  文化是扎根人民之中的,影響到我們的觀念,每個文化都是活著的、不斷進化的。最終的結果是美好的世界。

  多樣性表現在世界遺產上。可以說過去一個世紀,這些遺產雖然屬于不同文化,但是代表共同價值。文化不同不會導致我們分裂,而是會讓我們團結起來。法國有45處文化遺產,中國有55處文化遺產,中法都是文化遺產比較多的國家。我再次祝賀7月中國涼州一處遺產、浙江一處文化遺產,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世界各民族必須交流創新、創造聯系,這樣多樣性才能為我們所用。中法文化底蘊深厚,有遺產有創新,同時在傳統與創新中融合。法國有1000多個博物館,200個文化機構管理各種檔案。

  一個國家覺醒的時候首先是文化的覺醒。中國知道文化是有凝聚力的,能促進經濟發展。中國的文化產業發展得非常快,文化傳承方面做了很多工作。2015年,中國在文化方面的投資也在不斷增加,顯示出文化能夠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創新。

  中法的經驗都表明,文化是可以不斷創新的。要鼓勵人類擴大想象,能夠借此看得更遠,人類需要這種看得更遠的能力。

  向云駒

  向云駒 (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中國的當下成就是在文明交流互鑒中發展起來的,中國人民愿意將這一偉大的寶貴經驗奉獻給世界,中國也愿意為世界和平發展提出中國的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進人類各種文明交流交融、互學互鑒,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各國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政治多極、文明多樣、經濟多元、主權平等、民族獨立、個性自由互為表里,是人類共性和個性辯證統一的理論,是中國文化天人合一宇宙觀、和而不同社會觀、人心和善道德觀的必然結論。

  人類命運共同體追求和促進文明交流與互鑒,化解和超越文明沖突與敵視。中國文化將擁抱時代的開放和世界文明,中華民族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將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實現偉大復興。

  讓-弗朗索瓦·迪·梅利奧

  讓-弗朗索瓦·迪·梅利奧 (法國亞洲研究中心主席)

  我關注中國超過40年了。此刻,我們主要討論不同意識形態文化之間的交流。中法之間對話由來已久,18世紀法國的家具裝飾深受中國風格的影響,這說明了法國對中國藝術的認可。

  中國的文明本身具有多樣性,我們要和所有表現形式進行對話,而不是以偏概全。中國文明在當代藝術中也具備不同的表現形式。提到中國文明,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當代藝術,但是說到文明,實際上還包括文化的多元化,正是這種多元化,才使得我們能夠與其他文化對話。中華文明比中國本身更大。說到中華文明,除了本土的根,也要考慮東南亞以及海外華人聚集地的文化元素。中華文明已經超出了自己國家的領土。

  馮英

  馮英 (中央芭蕾舞團團長)

  歷史證明,“和而不同”的現實世界造就了文明多樣性與世界多極化的必然。文明前進發展的趨勢又讓人類更為緊密地形成命運共同體,在未來將會各顯燦爛且攜手一同駛向更廣闊的星辰大海。這種“不同而同、同而不同”的發展規律,在人類文明史上比比皆是。芭蕾藝術當然也不例外,今天,當我們在欣賞意大利和法國芭蕾之浪漫、英國和德國芭蕾之創新、俄國芭蕾之奔放、美國芭蕾之隨意自然、中國芭蕾之細膩時,不難發現盡管各學派多彩多姿,但各學派在秉持傳承的同時,都不約而同地將未來發展置身于國際通行藝術語匯對當代潮流新途徑的探索,真可謂攜手并進、多元發展。

  弗朗索瓦·岡坦

  弗朗索瓦·岡坦 (華為技術法國董事會前主席、研究與戰略預測中心董事長)

  在與不同國家的合作中,我們面臨不同文化與語言的差異。對于企業家來說,在任何一個國家想要順利開展業務,一定要深度了解當地的風俗與文化,這些無法只靠看報紙來獲取。

  世界現在面臨多極化,局勢已經不像二三十年前那么簡單。以前我們使用單一語言,商業模式逐漸一體化,但現在是多元文化。因此,要成為一個跨國企業比以前更難。團隊的多元化特性,要求未來國際的大集團,領導培訓課程中一定要吸納文化課程,把文化納入集團戰略之中,否則難以展開經營。知識的分享可以超越文化多樣性帶來的挑戰,這也是企業必須要克服的挑戰。

  本版圖片均為會議主辦方提供

  《光明日報》( 2019年10月31日 06版)

文章關鍵詞:互鑒 中法文化年 文明對話 國友誼 古藏文文獻 敦煌藝術品 中法文化交流 全球治理 共同利益 全球層面 責編:彭向華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相向而行,推動國際合作”

    從1992年起,卡麥克每年都率團隊來到中國,共帶領50批、400余人次專家訪問中國,并與南京市第一醫院心胸血管外科團隊建立起深厚友誼。2018年,卡麥克辭去美國的工作,和家人一起來到南京,全職擔任南京市第一醫院心胸血管外科名譽主任。

  • “中歐班列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由荷蘭普羅梅地亞集團主辦的歐洲絲綢之路峰會日前在線舉行。面對疫情挑戰,中歐班列成為中歐抗疫合作的“生命通道”,為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提供了重要支撐。荷蘭GVT物流集團總經理羅蘭德·弗布拉克說,中歐班列成都—蒂爾堡線路自2016年正式開通以來,班列次數不斷增加。

  • 鑒往知來,讓璀璨的中華文明照亮復興之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目標任務。華夏大地上,綿延五千多年而歷久彌新的中華文明,蘊藏著令人驚嘆的燦爛成就,積淀著中華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

  • 鑒往知來,讓璀璨的中華文明照亮復興之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目標任務。華夏大地上,綿延五千多年而歷久彌新的中華文明,蘊藏著令人驚嘆的燦爛成就,積淀著中華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

  • 天天學習 | 異域琉璃,跨越千年見證文明互鑒

    值得一提的是,法門寺唐代地宮出土的琉璃器中,還有一副琉璃茶碗托子具有明顯的“中國風”,這套琉璃茶具原材料產自域外,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產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

  • 習近平向緬甸全國民主聯盟主席昂山素季致賀信

    11月1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致信緬甸全國民主聯盟主席昂山素季,祝賀她領導的緬甸全國民主聯盟在近期舉行的選舉中蟬聯執政。習近平在賀信中說,欣聞緬甸近期順利舉行大選,你領導緬甸全國民主聯盟取得佳績,我謹向你和緬甸人民致以誠摯祝賀。

  • 習近平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次會議上的講話(全文)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以來,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經歷了時間檢驗,成為歐亞地區和國際事務中重要的建設性力量。當前形勢下,上海合作組織要弘揚“上海精神”,深化團結協作,為地區國家穩定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多實踐探索。

  • 意大利駐華大使:進博會給意大利帶來更多機會

    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目前正在上海進行。意大利駐華大使方瀾意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表示,進博會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博覽會,給意大利提供了更多機會。”  11月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通電話,慶賀中意建交50周年。

  • 聯播+丨三點倡議、四項舉措,習主席進博會上展示中國開放新氣象

    聯播+2020年11月4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在上海舉行。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基石的多邊貿易體制,完善全球經濟治理規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 習近平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

    習近平強調,盡管受到疫情影響,今年中國擴大開放的步伐仍在加快。習近平指出,剛剛閉幕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對中國“十四五”時期發展作出全面規劃。中國愿同各國一道,在開放中創造機遇,在合作中破解難題,攜手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明天!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