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0日08:56 來源:新華網
10月29日,楊芳從丹寨萬達小鎮內的鼓樓前經過。
今年52歲的楊芳是貴州丹寨縣人。丹寨縣是以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縣,“家家戶戶有染缸,婦女人人會點蠟”,制作蠟染布藝是當地苗族的傳統。
貴州苗族蠟染也被稱作“貴州蠟花”,是苗族世代相傳的民間手工技藝。當地群眾以蜂蠟熔汁,用蠟刀將花紋點繪在麻、絲、棉、毛等天然纖維織物上,然后放入靛藍染料缸中浸染,染色后取出煮于水中,蠟去則花現,經晾曬之后成為蠟染。它以素雅的色調、優美的紋樣、豐富的文化內涵,在貴州民間藝術中獨樹一幟。
楊芳12歲開始跟長輩學蠟染技藝。1986年,她受邀到香港表演蠟染技藝,經媒體報道得了個雅號叫“蠟花小姐”。2004年,楊芳成立合作社,培訓當地婦女學習蠟染工藝。幾十年來,她以刀為筆,以蠟為墨,把傳承和交流展示苗族蠟染文化當成自己生活的全部。2018年,楊芳獲得國家級苗族蠟染技藝傳承人稱號。
“作為國家級傳承人,我不僅要讓蠟花在畫布上綻放,還要將自己的技藝傳承給更多的年輕人,讓朵朵‘蠟花’在苗鄉綻放?!睏罘颊f。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人們在貴州省丹寨縣萬達小鎮舉辦的活動上吹奏蘆笙(2019年12月7日攝)。苗族蠟染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張義蘋,2016年在揚武鎮基加村的蠟染合作社基礎上成立公司創業,2017年把公司搬到了縣城附近的卡拉村。
“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贝_保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必須做好文化扶貧“大文章”,闖出以特色文化造血的脫貧之路,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讓“軟實力”成為“硬支撐”。
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的瑰寶,然而由于手藝人多為傳統小作坊的生產模式,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民族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道阻且長”。” 2003年,“永子”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國偉經過近二十年的實踐摸索,終于找回失傳近百年的煉造技藝,讓國寶“永子”重現棋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