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9日12:10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灌區建設
守護糧食安全“命脈”
本刊記者 / 張瑜洪自古以來,水利對于我國農業生產舉足輕重。農諺說:“多收少收在于肥,有收無收在于水?!毖芯勘砻?,在影響糧食生產的諸多要素中,水的增產效用最為突出,1畝水澆地的收益是1畝旱地的2~4倍,水利對糧食生產的貢獻率達到40%以上。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不言而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70年來,我們通過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灌溉農業之路,牢牢端穩自己的飯碗,創造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跡。70年來,我國持續開展了以發展灌溉面積為核心的大規模農田水利建設,全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由1949年的2.4億畝增長到2018年的10.2億畝,用約占全國耕地面積50%的灌溉面積,生產了占全國總量75%的糧食和90%的經濟作物。經過大規模灌區建設與改造,大中型灌區發展到7800多處,依托小型泵站、機井、塘堰等發展起來的小型灌區、灌片多達2000多萬處,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農田灌排體系,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大幅度提高,為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及主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農民持續增收、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貢獻。保障糧食安全始終是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每一幅金色豐收畫面背后,都離不開水利的重要支撐,而灌區,作為糧食生產的中流砥柱,一頭連著國家糧倉,一頭連著百姓生計。
淠河總干渠(蔣常虹 攝)
新中國成立前,水利基礎設施嚴重缺乏,水利工程破敗、失修,灌排能力嚴重不足,糧食生產能力低下,一遇大的旱澇災害,往往赤地千里,餓殍遍野。新中國成立后,為解決糧食短缺問題,黨帶領全國人民掀起了農田水利建設高潮,興建了淠史杭、位山、紅旗渠等一批30萬畝以上的大型灌區。尤其是灌溉面積超過千萬畝級的淠史杭灌區,把昔日荒崗連綿的江淮丘陵地區變成了今天旱澇保收的魚米之鄉,這個年產超百億斤的大糧倉,使安徽省穩居我國糧食主產省的地位。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增、地減、水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在維護社會和諧發展的同時繼續保持糧食穩產增收?根本出路在于節水。20世紀80年代以來,農田水利工作的重點從抓新灌區建設逐漸轉移到建設與管理并重、注重發揮現有工程效益上。在結合水利樞紐建設、持續推進新建大中型灌區的同時,啟動實施了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1998年,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提出“把推廣節水灌溉作為一項革命性措施來抓”。2011年中央1號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會議更是要求把節水灌溉作為一項戰略性、根本性措施來抓。黨的十八大以后,既要保糧食安全,又要保生態安全,成為灌區建設面臨的新課題。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障國家水安全的重要講話中,把節水優先放在新時期治水思路的首要位置,指明了發展高效節水灌溉的努力方向。“十三五”以來,每年新增200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成為政府工作報告的莊嚴承諾。水利部聯合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印發《“十三五”新增1億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實施方案》,聯合發展改革委印發《全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實施方案(2016—2020年)》等,為落實節水優先、“藏糧于地”戰略提供了政策途徑。
模式創新,讓每一方水產出最大效益。水利部以東北糧食主產區、西北水資源緊缺地區、華北地下水超采區、南方經濟作物種植區為重點,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探索了東北膜下滴灌和噴灌、西北膜下滴灌、華北管道輸水和噴灌、南方變頻泵站+管道輸水灌溉等區域發展模式。
固海三干渠長山頭大渡槽合力推進,節水灌溉事業快速高效發展。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加快了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步伐,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集中連片,大型噴灌機組在田間揮灑出道道彩虹,大田里原來只出現在“科技大棚”的膜下滴灌技術方興未艾,農民告別了“小白龍”式的漫灌用上了IC卡......在結合灌區工程改造建設大力推進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的同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也在探索中創新推進。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累計實施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面積超過1.6億畝,其中2018年新增改革實施面積1.1億畝左右,改革成效日益明顯。節水灌溉投入的是新理念、新模式、新技術,收獲的是農民的經濟賬、國家的安全賬、社會的生態賬。數字是最好的佐證:全國糧食總產量由1949年的1130億kg增加到2018年的6500億kg左右,我國以約占全球6%的淡水資源、9%的耕地保障了占全球近1/5人口的吃飯問題。70年來,我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增長325%,耕地灌溉率超過50%,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到0.554,灌溉面積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共約3.34億畝。與傳統灌溉模式相比,高效節水灌溉畝均可減少用工2個工日,減少渠道占地5%以上。
在近30年來灌溉面積逐年增加、灌溉保證率提高、糧食總產量穩定增加的情況下,農業用水量一直維持在4000億m3左右,其中農業灌溉用水保持在3400億m3左右,農業用水比重從2000年約69%下降到目前約62%。
河套總干渠第四節制閘分水樞紐灌區建設馳而不息,夯實糧食安全基石;條條渠道澤潤大地,農業告別“望天收”歷史。金秋十月,又一年歡慶豐收的鑼鼓即將擂響。在這年復一年的五谷豐登里,輝映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水利底氣和責任擔當。刊于《中國水利》2019年第19期“上善若水 奔流不息——見證新中國治水70年”專輯
來源:中國水利雜志
習近平總書記22日赴吉林考察調研。早在1986年,時任福建省廈門市副市長的習近平就曾在遼寧省沈陽市鐵西區調研。一次次考察調研、分析研判,從工業到農業,從改革到創新,習近平不斷就統籌東北區域發展提出具體要求,為東北振興謀劃未來。
奇瑞萬達貴州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商務車焊裝生產線用懸掛式點焊機進行分總成件焊接。強化創新驅動產業發展,是貴州推進先進裝備制造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招—— 培育裝備制造產業科技型企業。
2019年6月3日,國務院國資委向各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印發《關于印發<國務院國資委授權放權清單(2019年版)>的通知》,要求各中央企業結合實際貫徹落實。10. 中央企業審批未導致國有控股股東持股比例低于合理持股比例的公開征集轉讓、發行可交換公司債券及所控股上市公司發行證券事項。
新華社北京8月29日電 題:撐起國民經濟脊梁——從國有企業發展看中國經濟變遷 突出抓好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建設,強化高質量發展制度保證;突出抓好市場化經營機制,激發高質量發展內生活力;
國務院國資委2日發布消息,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近日印發《關于支持鼓勵“雙百企業”進一步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有關事項的通知》,就“雙百企業”推進綜合性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共性問題,提出了九條針對性政策措施,助力企業打通改革堵點。
2011年9月18日,美國著名財經雜志《福布斯》評選出“全球最棒的11座橋梁”,膠州灣大橋榜上有名。“作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及青島市三城聯動戰略中的重要交通樞紐,山東高速膠州灣大橋進一步完善了青島市東西跨海交通網絡,擴大了青島市城市框架。
編者按: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金融安全,一頭把握著國家命脈,一頭關系著百姓的“錢袋”。金融風險防控事關國家經濟發展大局,關乎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直接影響百姓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帶您用思維導圖一圖梳理。
土的命脈在樹。山有木兮木有枝。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恩賜。眾木成“林”。一直庇護著人類生存繁衍。理應是我們的本心。大自然自有回饋。勾畫出未來的人間。配 音:艾 柯 新華網學習進行時工作室 媒體創意工場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