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5日19:13 來源:光明網
光明網北京10月25日訊(記者 孫彰)烏蘭牧騎蒙古語意為“紅色嫩芽”,漢語意思為“紅色文化工作隊”。1957年6月,第一支烏蘭牧騎誕生在美麗的蘇尼特右旗草原上,至今已經走過60多年發展歷程。近日,“見證七十載·草原新發展”線下采訪團一行走進了巴林右旗烏蘭牧騎。
在遼闊無邊的內蒙古大草原上有這樣一支獨具特色的文藝演出隊伍,他們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用歌聲和舞蹈把黨的關懷送到草原深處,把豐富多彩的文化服務送到牧民身邊。他們就是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烏蘭牧騎。
在內蒙古赤峰的巴林右旗就孕育了一支優秀的烏蘭牧騎隊伍,他們成立于1959年,是一支崛起于中國北方巴林草原的藝術勁旅,他們以其獨有的藝術品格躋身于民族藝術之林,是一支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草原文化輕騎兵。
60年來,巴林右旗烏蘭牧騎足跡幾乎遍布了內蒙古大草原的每個角落,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吸引十里八村的牧民們前來觀賞,有時走到一些偏遠的鄉村,十幾個牧民就是他們的觀眾,雖然沒有粉絲的擁簇,沒有鮮花與禮物,但在每次演出時,他們仍努力搜集素材,把耳聞目睹的生活故事轉化為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
巴林右旗烏蘭牧騎剛成立時,包括演員在內一共只有13人。從那個時期開始,他們不畏艱難,勇于進取,使烏蘭牧騎藝術與時俱進走進了新時代。如今,巴林右旗烏蘭牧騎已經發展到58名隊員,有了排練廳和辦公樓,演職人員也更加專業化。
時代在變,但烏蘭牧騎扎根生活沃土,服務農牧民群眾的初心沒有變,“短小精悍、一專多能、小型多樣、輕便靈活”的特色始終沒變。隨著交通工具、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烏蘭牧騎把腳步邁向了更遠的牧區,讓更多農牧民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看到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在隊伍不斷壯大,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的同時,巴林右旗烏蘭牧騎又在向新的征程邁進。
近日,“百團千場”下基層惠民演出在內蒙古各地開展,一大批優秀節目和綜合服務跟隨烏蘭牧騎隊員的腳步穿過大漠戈壁、跨過林海雪原,來到農牧民的身邊。在包頭市九原區烏蘭牧騎,隊員李文妤正在錄制民族舞的教學視頻,幾百名跳舞愛好者,不用出家門,不用交學費,就有老師教跳舞。
時間回溯到上世紀50年代,在廣袤的內蒙古草原上,由于牧民居住分散、通信落后,牧區文化生活嚴重匱乏,黨和政府的聲音也難以傳達到基層。“文藝深深融入人民生活”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文藝規律的深刻認識,也是烏蘭牧騎贏得群眾喜愛的成功之道。
庫倫旗烏蘭牧騎正在泊白嘎查進行一場惠民演出。庫倫旗被譽為“安代舞之鄉”,當地把安代舞文化融入脫貧攻堅工作,將愛好文藝的群眾納入民間文藝隊,發揮文化扶貧的特殊功能。
牢記總書記囑托,內蒙古持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深入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積極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目前,內蒙古全區共有75支烏蘭牧騎、3500多名隊員,年均堅持深入農牧區基層活動4個月以上,為各族群眾演出100多場,同時開展多種文化服務。
牢記總書記囑托,內蒙古持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深入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積極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目前,內蒙古全區共有75支烏蘭牧騎、3500多名隊員,年均堅持深入農牧區基層活動4個月以上,為各族群眾演出100多場,同時開展多種文化服務。
草原綠了,繁花開了,內蒙古廣大農牧民又迎來了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的烏蘭牧騎。“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堅持人民至上,牢牢植根人民,我們備受鼓舞。
牢記總書記的囑托,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烏蘭牧騎,風雨無阻為農牧民群眾送演出、送服務。從2018年開始,內蒙古成立了“草原輕騎兵志愿綜合服務隊”,包括理論宣講、法律知識、衛生健康、脫貧攻堅、生態保護等220支專業志愿者隊伍。
【學習進行時】習近平總書記8日赴寧夏考察調研,促進民族團結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到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少數民族群眾脫貧出列的好消息不斷傳來:7年間,民族地區累計減貧2500多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1%下降到4%。
參與“網上烏蘭牧騎”的草原藝術家、歌唱家和烏蘭牧騎隊員們紛紛表示,戰“疫”不僅僅是白衣使者的使命與職責。圖為內蒙古老中青三代音樂家和優秀歌手組建的“網上烏蘭牧騎”。
喀喇沁旗烏蘭牧騎隊長吳國輝在家中創作快板作品《為逆行者點贊》。” 同時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杜絕大范圍人員聚集,各地烏蘭牧騎嚴禁組織隊員進行集體錄制、集體排練,充分突出烏蘭牧騎小型、便捷、靈活、一專多能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