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5日11:09 來源:中國日報網
10月2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赤道幾內亞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獎獲獎名單揭曉,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獎。
中國日報網10月23日電(胡雨濛)10月22日,總部位于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2019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赤道幾內亞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獎(UNESCO-Equatorial Guinea International Prize for Research in the Life Sciences)獲獎名單,共3人獲獎,其中包括來自中國的屠呦呦。
諾貝爾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共和國勛章,還有這次的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獎,屠呦呦先生為什么如此優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公告中說,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因其在寄生蟲疾病方面的研究獲獎。她發現的全新抗瘧疾藥物青蒿素在20世紀80年代治愈了許多中國病人。
本世紀初,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將基于青蒿素的復合療法作為一線抗瘧治療方案,拯救了620萬人的生命,使非洲瘧疾致死率下降66%,5歲以下兒童患瘧疾死亡率下降7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稱,該獎項旨在獎勵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的杰出生命科學研究。今年是該獎項的第五屆。
另外兩名獲獎者分別是來自美國的凱托·洛朗森( Cato Laurencin)教授,以及來自愛爾蘭的凱文·麥圭根(Kevin McGuigan)教授。
凱托·洛朗森教授由于在生物材料再生工程的臨床應用、干細胞科學等方面的創新工作獲獎。凱文·麥圭根教授研發的太陽能消毒技術幫助非洲和亞洲等地的人們獲得了干凈飲用水。
據悉,頒獎儀式將于2020年2月在位于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非洲聯盟總部舉行。
網友紛紛表示:國之棟梁,當之無愧!
新浪微博網友評論截圖
外媒稱她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BBC曾將屠呦呦列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候選人之一,與居里夫人、愛因斯坦和圖靈并列。
她入選的三大理由分別是:艱難時刻仍秉持科學理想,砥礪前行亦不忘回望過去,她的成就跨越了東方和西方。
BBC的一部紀錄短片更是高度評價屠呦呦,“如果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來衡量偉大程度,那么屠呦呦無疑是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當我們提及杰出科學人物時,毫無疑問,屠呦呦一定會在其中。”
屠呦呦,女,漢族,中共黨員,1930年12月生,浙江寧波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和“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先進工作者”、“改革先鋒”等稱號。
因發現抗瘧新療法,屠呦呦成為中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如今,這位譽滿全球的科學家已經快90歲了,為中醫藥事業培養更多的人才,是她的新目標。
諾貝爾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共和國勛章,還有這次的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獎,屠呦呦先生為什么如此優秀?
10月22日,總部位于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2日公布2019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赤道幾內亞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獎獲獎名單,共3人獲獎,其中包括來自中國的屠呦呦。
瘧疾,世界上最主要的高死亡率傳染病。青蒿素的發現,為世界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抗瘧藥。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聯合療法已經成為瘧疾的標準治療方法,在過去的20多年間,青蒿素聯合療法在全球瘧疾流行地區廣泛使用。據世衛組織不完全統計,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每年治療患者數億人。
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屠呦呦,中國首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用創新性的研究為世界帶來了迄今最重要的抗瘧疾藥——青蒿素。1930年12月30日,浙江省寧波市開明街508號屠家男主人,從《詩經·小雅》“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中擷取“呦呦”二字,為剛剛降生的女兒取名。
瘧疾,世界上最主要的高死亡率傳染病。青蒿素的發現,為世界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抗瘧藥。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聯合療法已經成為瘧疾的標準治療方法,在過去的20多年間,青蒿素聯合療法在全球瘧疾流行地區廣泛使用。據世衛組織不完全統計,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每年治療患者數億人。
如果屠呦呦沒有發現青蒿素,人類與瘧疾已持續千年的戰爭,也許依舊一眼望不到盡頭。在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任研究實習員的屠呦呦與老師樓之岑副教授一起研究中藥
如果屠呦呦沒有發現青蒿素,人類與瘧疾已持續千年的戰爭,也許依舊一眼望不到盡頭。在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任研究實習員的屠呦呦與老師樓之岑副教授一起研究中藥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即日起,女性之聲特別策劃并推出“致敬70年·她們撐起半邊天”系列融媒體報道,通過聚焦來自不同領域的杰出女性群體,回首新中國成立70年來走過的崢嶸歲月和光輝歷程,展現70年來“她力量”撐起的“半邊天”。她們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用“無疆的大愛”護佑著百姓的健康。她們有著屢敗屢戰的堅韌執著無博士學位無留洋背景無院士頭銜屠呦呦曾被戲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