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3日19:02 來源:大洋網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年來,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隊伍不斷壯大,成為黨的“三農”政策的宣傳隊、農業科技的傳播者、科技創新創業的領頭羊、鄉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并勉勵廣大科技特派員要秉持初心,在科技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中國是農業大國,也是農業人口大國,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億萬農民的幸福感,也影響著全面小康的成色,關系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村面貌發生了很大改變,農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農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為黨和國家事業全面開創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撐。就從農業生產來看,2004年至今,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了“十五連豐”,今年糧食產量有望連續第五年超過1.3萬億斤。我們用不到9%的耕地養活了全世界近20%的人口,將中國人的飯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可以說是創下了偉大的奇跡。
這一切,都跟科技興農有著密切的關系。當科技“牽手”農業,創新釋放了中國農民的生產力。科技特派員將技術送到田間地頭,源源不斷地培養農村科技人才,幫助農村農民實現從“靠天吃飯”到科技興農、科技富農的轉變,讓科技成果轉化為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動能。通過科技興農,實現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近幾年無人機、智能農業器械的大量推廣和使用,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
農業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是,我們必須看到,當下農業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全球生態環境不斷惡化,極端天氣多發頻發,耕地數量減少質量下降,淡水資源短缺,農業可持續發展壓力加大。從需求來看,人們從“吃得飽”邁向“吃得好”,對優質農產品的需求增多;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勞動力面臨結構性短缺,這些都需要農業持續走出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之路。
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也是實現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創新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我們不僅需要通過科技創新,加快農業現代化,提供更多優質農產品,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讓農業強起來,讓新型職業農民多起來富起來;也需要健全農業科技創新體制機制,鼓勵像科技特派員這樣的制度更好地實施,讓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能夠走進鄉村,更好地賦能鄉村振興;還需要搭建起創業創新的平臺,讓更多有各種專業技能的人愿意來到鄉村就業創業,推動鄉村文旅產業發展,讓鄉村成為更多年輕人發展事業、成就夢想的舞臺。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用科技創新持續賦能鄉村振興,讓廣袤農村同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小康,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
(廣州日報評論員譚敏)
自2004年開始,新疆伊犁州試點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到2015年科技特派員數量達到1800人,爭取相關項目扶持資金200萬元,科技特派員整體工作水平走在了新疆的前列。管小平主動為當地螃蟹養殖戶提供大量種苗,帶動當地特色養殖產業發展,推廣蟹稻共養,通過測算,每畝可實現增收1500元左右。
記者李琛奇、通訊員姬振江報道:4月的敦煌鄉野,活躍著一支支科技特派員隊伍。他們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戶講授種植技術、與農戶結幫扶對子,按照各自劃分的“責任田”履職盡責。
王永利穿上雨褲跳進魚池,用一口近乎播音員的普通話指揮農戶收網。王永利的泰嘉公司吸納固定就業工人35名,季節性就業人數達75人次,直接帶動周邊農戶500余戶,間接帶動1500余戶,人均年增收達8000元以上。最近,王永利又在謀劃一件大事,那就是把全區養殖大戶聯合起來,組建一個產業聯盟。
5年時間,蘇海蘭和她的團隊首次突破了中國稀缺藥材七葉一枝花在南方人工種植、種子育苗的難題。趙寶龍和他的團隊將設施葡萄和設施桃樹栽培新技術進行了集成,先后編寫了一系列通俗易懂的“土教材”,受到了團場干部職工和技術員的認可和好評。
咨詢了科技特派員朱根發才知,這不是病,而是一種名為“水晶”的蘭花觀賞點,有“水晶”的蘭花更值錢。廣東首批農村科技特派員、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所長朱根發在廣東翁源縣蘭花研究院實驗室做實驗(9月11日攝)。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堅持把科技特派員制度作為科技創新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工作進一步抓實抓好。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是反哺“三農”,更是在為未來播種。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評價科技特派員隊伍已成為黨的“三農”政策的宣傳隊、農業科技的傳播者、科技創新創業的領頭羊、鄉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并勉勵廣大科技特派員要秉持初心,在科技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年來,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隊伍不斷壯大,成為黨的“三農”政策的宣傳隊、農業科技的傳播者、科技創新創業的領頭羊、鄉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使廣大農民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截至2017年,科技特派員們與老鄉建立利益共同體3萬個,創辦企業1.15萬家,帶動農民增收超過1010萬戶,成為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創新“先鋒隊”。
“創新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科技特派員制度發端于福建、發源于南平,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親切關心指導、總結提升的工作機制創新,迄今已有20個年頭。新時代要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為鄉村振興注動力添活力,賦予新動能。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科技特派員制度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總結和倡導的農村工作創新機制。“創新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指示中進一步明確了推動鄉村振興的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