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2日14:18 來源:光明日報
十月的烏鎮,陽光灑在青瓦白墻間。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以東,全新啟用的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猶如一只春蠶靜臥,今年又有哪些“黑科技”在這里化繭成蝶?
作為科技創新成果的重要展示平臺,今年“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先于大會兩天開幕,且展期延長為5天。600余家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參展,為這座枕水古鎮帶來許多高精尖的新產品、新應用。從工業制造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少“黑科技”已經從愿景走向了現實,讓參觀者可觸、可感。
在烏鎮,“互聯網之光”既是科技之光,也是生活之光、未來之光。
烏鎮風光。光明網記者 李政葳攝/光明圖片
1.5G,鋪展美好生活新畫卷
5G將如何影響未來?作為大會熱詞,本屆“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專門為“5G”開辟了應用體驗區,通過“5G+數字經濟”“5G+數字政府”“5G+數字城市”“5G+數字生活”“5G+互動體驗”等多領域全景應用展示,為公眾展開了一幅5G時代的全新生活畫卷。
這里成為博覽會最熱門的展區之一。各參展商展臺上,既有自動配送藥品、靈活繞過障礙的5G醫療機器人,還有幾近同步的5G+8K高清直播……多樣化的5G+互動體驗產品,給公眾帶來了沉浸式的“科幻”體驗。
“人在展廳,車在路上。”博覽會現場,來自杭州的李女士親身體驗了一把遠程駕駛“黑科技”。在中國移動“5G+遠程駕駛”展廳內,李女士在駕駛操控臺上,實時控制著一輛行駛在烏鎮子夜路上的轎車。記者看到,展廳內墻壁上的高清顯示屏實時地將車輛駕駛艙以及路面環境等信息通過5G網絡回傳到展廳內,真實還原了司機駕駛時的視野,使得展廳內的李女士就像真的坐在車里一樣駕駛平穩。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基于移動5G車聯網極低時延、超高可靠性及大帶寬,配合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遠程駕駛正在成為現實。未來,這項技術成熟并大規模應用后,在搶險救災、道路搶修等方面將會發揮重要作用。
參觀者在“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體驗“一張地圖游烏鎮”。光明日報記者 方曲韻攝/光明圖片
2.黑科技,讓文化“活”起來
當“黑科技”邂逅文化,也為參觀者帶來了許多驚喜。
機械臂演奏《茉莉花》、手持放大鏡變身博物館、現場組一支AR樂隊、用5G+8K直播技術展示非遺文化……在博覽會現場,豐富的文化元素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雙手一揮,便能穿越回5000年前,與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先民來一次“親密互動”。借助VR技術,良渚古城遺址在博覽會現場“活”了起來。
國家文物局展區內,不少參觀者正在排隊體驗這款互動游戲。站上跑步機,握住右拳,開始行走,參觀者的身影便進入了畫面。選擇“生活場景”,便能乘坐竹筏順水而下。隨著體驗者行走腳步的放慢,竹筏的行進速度也相應變慢了。河道兩岸農田繁茂,彎腰耕作的農夫也清晰可見,5000年前的生活仿佛觸手可及。選擇“博物館場景”,每一件良渚文物都擁有一張“電子名片”,詳細介紹了它的出處和歷史。揮動手臂,就可以隨意選擇自己想了解的文物詳情。
隨著科技與文化的不斷交融,“黑科技”有了歷史的厚度與藝術的溫度,悠遠高深的歷史文化變得更加觸手可及。
“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國家文物局展區。光明日報記者 方曲韻攝/光明圖片
3.智能應用,讓未來更可期
更加無處不在的關鍵詞是“智能”。本屆“互聯網之光”博覽會的許多展品都體現了“智能互聯 開放合作——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大會主題。
在之江實驗室展臺,一款未來感十足的智能手套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是一款能夠夾得起柔軟物體的機械手套。”之江實驗室超級感知研究中心科研專家嚴國鋒一邊介紹,一邊在屏幕上向記者展示了這項名為“微納光纖觸覺智能手套”的黑科技是如何輕巧地、完整地夾起了一顆西紅柿。“夾起西紅柿和夾起石頭,所需要的力完全不同。目前這款智能手套的靈敏度和響應時間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指標。”
嚴國鋒說,人工智能不僅僅是算法、數據和算力,對外部世界信息的準確感知是人工智能的基礎。觸覺感知技術就像人的手,而微納光纖就像皮膚中的神經,可以感知壓力、振動、彎曲、溫度、濕度等物理參數。未來,隨著觸覺感知技術的不斷成熟,智能機器人就能真的擁有一雙像人類一樣的手,在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此外,博覽會現場,智能垃圾分類管理、智能機器人、智能家居系統……許多只在科幻小說中出現的“黑科技”,如今都成了現實。
走出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走向青瓦白墻的古巷深處,科技感依然無處不在。
戴上VR眼鏡,烏鎮西柵景區的風光仿佛就在眼前;步入西柵景區,智能導覽機器人隨時隨地提供咨詢服務;來到景區餐廳,5G送餐機器人端來飲品和食品……在烏鎮這片互聯網試驗田里,“黑科技”早已走入尋常百姓家。
“從零開始”的互聯網強國之路
《光明日報》( 2019年10月22日 07版)
(記者韓鑫)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近日發布《5G產業發展白皮書(2020)》。工信部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底,我國5G基站總數將超過60萬個,據此測算,2020年我國5G通信產業規模將達到5036億元,同比增長128%,實現跨越式發展。
2020年以來,駐馬店移動公司堅持黨建引領,著力營造學的氛圍嚴的氛圍干的氛圍,以打造“政治忠誠、組織過硬、務實清廉、爭先出彩”模范機關為主線,強化黨建引領,聚焦主責主業,積極擔當作為,努力做實做強做優5G產業,為全市產業轉型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以來,駐馬店移動公司黨委積極響應駐馬店市委、市政府5G 新基建號召,以網絡建設、創新應用、服務大眾為重點,科學謀劃,高效推進,在5G 網絡建設和推廣應用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為網絡強市、智慧駐馬店建設貢獻力量。
11月24日,“5G空天地創新應用,激蕩數字經濟新動能”科技創新合作簽約發布會在鄭州中科光啟大廈舉行。
11月24日,“5G空天地創新應用,激蕩數字經濟新動能”科技創新合作簽約發布會在鄭州中科光啟大廈舉行。會上,鄭州聯通黨委書記、總經理朱焰天,鄭州市惠濟區副區長郭劍鋒、中科光啟空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輝、鄭州聯通研究院院長邊防等分別為大會致辭。人民日報社河南分社、河南省工信廳、鄭州大學、河南省中原實體經濟研究院、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泰山保險、阿根廷衛星邏輯衛星公司等相關領導共同出席。
今天(11月18日)的“在這里看見互聯網的未來”欄目,帶你提前探秘互聯網科技成果展示館。酷炫的巨大球形銀幕、光影交錯的時光隧道……在入口處的序廳,沉浸式的設計讓人仿佛置身科幻電影場景之中。
11月3日上午,2020年河南省5G應用推進峰會在鄭州召開。河南省副省長王新偉,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副司長陳家春出席大會并致辭。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發表主題報告,河南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長方強主持大會。
9月25日,“5G時代下河南影視助力黃河文化產業傳承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鄭州舉行。論壇認為,5G+將為河南黃河文化傳承創新注入新活力。
?9月10日,在山西省晉中市太谷縣的晉中國家農高區科創基地,“中部崛起勢正勁”網絡主題活動的記者,看到了我國首臺5G+氫燃料無人駕駛電動拖拉機。這臺拖拉機以氫燃料電池供電為主,鋰電池供電為輔,具有遙控駕駛、自動駕駛兩種模式,可24時待命,最高作業時速30公里,能讓農業生產更加智能。
9月10日,「豫見5G新視界」暨“大象TV產品發布會于河南廣播電視臺8號演播廳順利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