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7日10:17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消息,日前,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加強學生體育課程考核,不能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要求者不能畢業”的要求再次聚焦大學生體質健康。這意味著以后大學生體育“掛科”也可能會影響正常畢業,這樣的要求釋放出哪些信號?
信號一:引導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目前,我國在基礎教育階段重智育輕體育的思想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轉。運動意識差、體質下降明顯、鍛煉時間不足等問題在大學生群體中依然廣泛存在,“健康第一”的意識在學生和社會中都有待覺醒。
“無論是在學校學習,還是走到社會上,包括從事科學研究方面的工作,身體健康都是你取得成績、做出貢獻的基礎,沒有一個好身體,其他的都無從談起。但在我們的學生中間,有這種意識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從事多年體育教育研究的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說。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在接受采訪時則表示,大學教育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功能和作用,參加體育活動有很多社會化的功能。他說:“現在出臺這些政策的著眼點不僅僅是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體育活動還能磨煉意志品質、提高抗挫折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這些對于學生個人、家庭和社會來說可能比單純的成績更重要。”
信號二:大學體育教育將增加過程性考核
大學體育成績與畢業證捆綁是否意味著沒有運動天賦的學生即使專業課再好也拿不到畢業證?受訪的多位專家表示,這是對政策文件的誤讀。
在2014年發布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被認為難度最大的耐力跑項目,大三大四男子1000米和女子800米的及格成績分別為4分30秒和4分32秒。“現在的成績要求已經放寬很多了。達到這個成績不需要你的運動天賦有多么突出,只要堅持正常參加必要的體育運動就能達到。當然,一個大學生如果成天在宿舍里打游戲就想達標肯定有困難。”王宗平說。
王登峰也給擔心因為一次體育測試成績不合格而影響正常畢業的孩子吃下一顆定心丸。他表示,全國各普通高校將增加體育課程設置和學生管理。在體育成績的評定中,日常體育課出勤、早操簽到以及代表班級和院系參與體育競賽等體育相關活動也占據一定權重,注重過程性考核。“目前的體育健康測試覆蓋了大學所有年級,這樣學生體質健康才能保持連續性,不能靠突擊訓練拿到短期合格。而且如果有學生因為體育成績不合格沒拿到畢業證的,當年也有機會通過補考拿到畢業證。”王登峰說。
信號三:學校體育資源將更多普惠全體學生
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曾發布《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這個標準明確提出,各高校要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心,每年將測試成績向學生反饋。這就對各高校體育教育的軟件和硬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重慶市政協委員、西南政法大學教授程德安認為,這次《意見》再次聚焦大學生體質健康,對高校體育教育資源向全體學生普惠具有積極意義。
“按照《意見》的要求,高校除了要保障能為學校爭得各種榮譽的有體育特長的學生外,也必須滿足全體學生對體育教育資源的需求,這也是對現有體育教育資源的一種更有效利用。”程德安說。
在被問及《意見》中的要求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時,王登峰認為,目前全國高校體育工作經費、體育教師的數量和硬件設施水平可以滿足學生的需求。“當然,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也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學校、學生、家長以及社會共同努力。我們高興地看到,重視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氛圍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