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6日15:25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019年10月11日至1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赴印度出席中印領導人第二次非正式會晤、對尼泊爾進行國事訪問。三天兩夜時間里,習近平主席出席多場活動,既有隆重熱烈的國事活動,也有不拘形式的深度晤談。習近平主席從歷史角度審視、從戰略高度引領、從現實層面規劃中國與兩國關系的長期發展。
習近平主席這次南亞之行,是在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后首次出訪。行程結束后,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向隨行記者介紹此訪情況,表示:此次訪問內涵豐富、成果豐碩,為中國同印度、尼泊爾關系注入了新動力,為南亞睦鄰友好搭建了新平臺,為區域務實合作開辟了新前景。
當地時間10月11日下午,印度金奈國際機場,身著民族服裝的當地民眾載歌載舞,有的表演富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婆羅多舞,有的踩高蹺、劃旱船,盛情歡迎中國貴賓到來。
這是中印領導人第二次非正式會晤。第一次,是在中國的武漢。去年4月,習近平主席同印度總理莫迪在武漢成功會晤,引領兩國關系步入健康發展的新階段。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錢峰說:“當時武漢會晤增進了雙方高層的戰略互信,雙方共同明確了中印關系下一步發展方向,為武漢會晤到現在一年多來兩國關系健康地向上發展、步入正確的發展軌道,奠定了強大的基礎,而且發揮了無可替代的戰略引領作用。”
這一次,印度總理莫迪挑選金奈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作為會晤地點。建于公元7至8世紀的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廟群是印度文化遺產和建筑的代表,這里見證了兩國領導人第二次非正式會晤的開端,也定格了文明交流互鑒的場景。
對于擁有燦爛文明的中印兩國來說,文化顯然是拉近彼此距離的最好橋梁。習近平主席在莫迪總理陪同下,參觀印度文明古跡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廟群。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印都是擁有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交流互鑒綿延至今。中印要開展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人文交流,共同倡導和促進不同文明對話交流,續寫亞洲文明新輝煌。莫迪總理對此完全贊同,表示習近平主席這次訪問拉緊了兩個文明古國之間的紐帶。
10月12日上午,兩國領導人在泰姬酒店繼續舉行會晤。此次中印兩國領導人非正式會晤并非針對“一時一事”的協商談判,而是加強了深層次戰略溝通。在兩國領導人長時間深入交流中,習近平主席強調,未來幾年是中印實現民族復興的關鍵期,也是中印關系發展的關鍵期,實現中印“龍象共舞”是雙方唯一正確選擇,最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符合世界的持久和平與繁榮。
印度辨喜基金會資深研究員阮瑞山認為:“最高級別領導人之間的會晤,對于增進兩國領導人和兩國人民之間的互信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主席和莫迪總理已經有很多互動,他們都非常尊重彼此,也都希望能夠加強兩國關系,所以此次會晤將延續武漢會晤的精神,使印中關系更進一步。”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印貿易額由不足30億美元增長到近千億美元。作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10億人口級別的發展中大國,中印雙方經貿合作仍有巨大潛力。王毅說,此次訪問期間,習近平主席同莫迪總理就深化擴大務實合作提出明確目標和清晰思路,推動了各領域互利合作。雙方決定設立高級別經貿對話機制,加強經濟發展戰略對接,探討建立制造業伙伴關系,推動雙邊貿易平衡可持續增長。
印度國家轉型委員會副主席庫馬爾說:“印中兩國可以加深合作,這是兩個非常大的經濟體,印中兩國搞好關系,可以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我們兩國領導人也清晰地表明,希望加深印中兩國關系。”
印度出口商聯合會總干事兼首席執行官阿賈伊·薩海說:“實際上,僅在今年,印度手機進口額就達50億美元,中國的很多手機制造企業都已進入到印度市場,期待更多的投資,更多中國企業來印度建立生產基地。”
面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雙方一致同意,將在多邊機制框架內加強協調,旗幟鮮明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維護多邊主義和多邊貿易體制,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
兩位領導人都積極評價此次會晤成果,同意繼續保持這種有益和富有成效的戰略溝通。莫迪總理接受習近平主席邀請,將再次赴華舉行會晤。
錢峰說:“從某種角度這種非正式會晤機制已經開始固定了,形成一種機制,非正式會晤在中印關系發展過程中可以發揮兩大關鍵作用,一是定海神針的這種作用,可以確保兩國關系持續穩定,不至于偏離發展正確軌道;第二個是戰略引領作用,確保中印兩國的務實合作進一步走實,進一步不斷為兩國各領域合作注入新的、源源不斷的動力。”
結束中印領導人第二次非正式會晤后,當地時間10月12日下午,習近平主席抵達尼泊爾加德滿都特里布文國際機場。在這里,尼泊爾總統班達里為習近平舉行具有濃郁尼泊爾民族特色的歡迎儀式。
這是中國國家主席時隔23年再次訪問尼泊爾。歷史性的訪問,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最大亮點是兩國關系定位邁上新高度。當天會見中,習近平主席同班達里總統共同宣布,雙方將本著同舟共濟、合作共贏精神,建立中尼面向發展與繁榮的世代友好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王毅說,這一新定位不僅為兩國關系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也賦予中尼關系更重要的地區影響。
錢峰說:“加上發展與繁榮,這個意義就非同尋常。現在尼泊爾處于國家穩定新的發展時期,尼泊爾這個國家經濟發展迎來了歷史性的機遇。在這個背景下,尼泊爾更加愿意搭上中國發展的順風車,通過積極地融入到‘一帶一路’倡議,為國家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
尼泊爾和中國分別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兩側。高山無法阻擋兩國之間的交往,“跨喜馬拉雅立體互聯互通網絡”——這是中尼共建“一帶一路”的一個關鍵詞。2017年5月,中尼兩國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目前,中國是尼泊爾第一大投資國和第二大貿易伙伴。此訪期間,習近平主席同尼方領導人商定,加快構建跨喜馬拉雅立體互聯互通網絡。中尼互聯互通建設取得新進展。
尼中喜馬拉雅友好協會主席波卡雷爾說:“尼泊爾人民期待與中國聯通,互聯互通幫助我們成為‘陸聯國’,這是我們的驕傲。習主席的訪問非常重要,這是我們尼泊爾人民長期的夢想,我們期待著通過習主席的智慧和主張,讓尼泊爾成為‘陸聯國’。”
中尼山水相連,世代友好,友誼跨越千年。中尼兩國人民心意相通、休戚與共,是鄰國友好交往的典范。此次訪問期間,睦鄰友好合作收獲新碩果。習近平主席指出,雙方要構建全方位合作格局,重點加強貿易投資、災后重建、能源、旅游四大領域合作。雙方同意擴大教育、青年、地方等領域交流合作,增進民心相通。
同為發展中國家,發展問題是中印、中尼關系的核心議題。新中國70年發展取得的成就也受到廣泛關注。一個穩定、開放、繁榮的中國將始終是世界發展的機遇。當前,中國正朝著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邁進,印度和尼泊爾分別提出了建設“新印度”和“繁榮尼泊爾、幸福尼泊爾人”的愿景。
印度和尼泊爾領導人表示,中國的發展是發展中國家自強的典范,給兩國、南亞地區及世界和平繁榮帶來重大機遇,中國的發展崛起不可阻擋。印度愿借鑒中方的成功做法。尼方更期待從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功中汲取有益經驗。
尼泊爾國家規劃委員會前副主席尚卡爾·夏爾馬說:“向中國學習,中國從1979年以來,通過出口推動經濟增長,開放不同城市,建設經濟特區,并進行良好的管理,我認為這些經驗是很值得尼泊爾學習的。”
印度某上市公司高管巴拉吉說:“當下的中國已經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經濟強國,中國領袖的領導能力被外部世界所尊敬,而習主席就是這樣的人。我希望中印關系也能有同樣的遠見,印度也會從中受益。”
這是國慶盛典后習近平主席的首次出訪。時間不長,內容豐富,意義重大。喜馬拉雅山脈將中國同印度、尼泊爾相隔,但是“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習近平主席以真心交朋友,以誠心化分歧,以恒心促合作,體現了將天塹變通途、推動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的決心和擔當。這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又一次成功實踐。
聯播+12月7日,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進出口已連續6個月實現正增長。從戰“疫”主戰場武漢到三秦大地陜西,從國家糧食主產區之一松遼平原到澎湃著經濟活力的長三角……習近平總書記今年的考察足跡中,留下許多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的殷殷囑托。
12月7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脫貧攻堅、雙擁工作、知識產權保護等。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革命文化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與改革中創造的,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
習近平: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在今年多場多邊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密集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回應時代之問,給出中國方案。“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風高浪急之時,人類唯有團結合作、同舟共濟,才能應對全球性風險挑戰,才能乘風破浪,行穩致遠,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天天學習福州繁華鬧市中,靜立著一座古樸的院落。這里是林覺民在《與妻書》中回憶到的“楊橋巷故居”,也是冰心在《我的故鄉》中用細膩筆觸描繪的令她魂牽夢繞的“父母之鄉”。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以“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揚憲法精神”為主題的第三個全國“憲法宣傳周”在各地同步展開。建立憲法宣誓制度,設立國家憲法日;國歌法、國旗法、國徽法等,以國家立法形式,落實了憲法規定的關于國家象征和標志的重要制度;
“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時代全民普法的頭等大事。”唐一軍表示,目前正值“七五”普法收官、“八五”普法規劃謀劃之際,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將把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宣傳貫徹與普法緊密結合起來,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
重逾千鈞
全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12月3日至4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切接見全體會議代表,代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對全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大家致以誠摯的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