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心得】 黃德耀:我要做一根不能斷的“紅”線
9月1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同當地紅軍后代、烈士家屬代表交談,紅軍后代黃德耀激動地緊緊握住總書記的手,介紹了自己的革命家史。總書記稱贊說:“你講的課是有感染力、說服力的。”
習近平勉勵紅軍后代、革命烈士家屬做好紅色基因的傳承和傳播,引導人們堅定跟黨走。
黃德耀:我要做一根不能斷的“紅”線 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
黃德躍來自大別山一個革命世家。外祖母晏春山、爺爺黃本富、小爺爺黃成香,都是為革命犧牲的烈士,外祖父潘家年、母親潘鳳英、父親黃世祥均是老紅軍。
信念的傳承,是對革命的忠誠。黃德躍的外祖母晏春山烈士,早年在武漢紗廠當童工時,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加入了共產黨,并和丈夫響應黨組織的號召,回到新縣老家開展革命工作。在1935年5月17日,由于叛徒告密,晏春山被捕,她受盡嚴刑拷打卻始終嚴守黨的秘密,最后把敵人引向懸崖自己跳崖犧牲。跳崖時,她仍高呼“共產黨萬歲”。
紅色家庭、紅色家風,成為黃德躍和他的家庭永恒的精神財富。一直以來,黃德躍同志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和子女,從不把自家前輩的歷史作為自己工作、待遇、晉升的老本,也從來不把父輩的關系、權利、榮譽別在自己腰桿子上。
黃德耀說:“我要做一根不能斷的‘紅’線,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把革命先輩的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
吳世友:我們作為烈士的后代,有責任把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吳世友是革命先烈吳煥先的侄子。吳煥先1907年出生于河南省新縣四角曹門村,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11月,他率紅25軍從羅山縣何家沖開始長征,在粉碎敵人40多個團的圍追堵截后,長驅千里,進入陜南地區。1935年5月,吳煥先代理中共鄂豫陜省委書記。為粉碎敵軍“圍剿”,他率部每天行軍百余里,日夜與敵周旋,在袁家溝口伏擊戰中取得了重大勝利。
2009年9月10日,吳煥先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吳世友說:“我的大伯25歲是軍長, 28歲在甘肅戰斗中英勇犧牲。我們的先烈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付出了很多血和汗。我們作為烈士的后代,我們有責任、我們有能力把自己的家建設好,把子女教育好, 把紅色的基因代代相傳,要把老區人民的光榮傳統發揚好、傳承好。”
鄭直軍:我們要把革命的精神繼續傳承下去
鄭直軍是革命先烈鄭維山的侄子。鄭維山,湖北省麻城縣乘馬區第四鄉屋脊洼村(現河南省信陽市新縣泗店鄉泗店村屋脊洼)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先后參加了鄂豫皖蘇區第一、二、三次反“圍剿”和黃安、商潢、蘇家埠、黃光等四次進攻戰役。在紅軍長征途中,三次爬雪山、三次過草地、兩次率部迎接兄弟紅軍會師。抗日戰爭時期,參加了“百團大戰”和“五一反掃蕩”等戰役、戰斗。解放戰爭時期,參加了張家口保衛戰、石家莊戰役、淶水莊疃戰役、察南戰役、平津戰役、太原戰役和挺進大西北的戰役、戰斗。
1950年任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1955年至1971年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對部隊的戰備訓練和各項建設,兢兢業業,嘔心瀝血。
鄭直軍說:“我的大伯教育我們要不給組織添麻煩。我現在一直在基層保護森林資源,我已經干了30多年。我們要把革命的精神 ,由我們或者是紅二代紅三代,把這個精神繼續傳承下去。”
劉小妹:把這種紅色精神當作一種力量源泉 一代代傳承下去
劉小妹是革命先烈劉名榜的孫女。劉名榜是新縣郭家河鄉蓮花村人,1928年參加革命,1929年帶領農民自衛軍參加白沙關“萬人暴動”,同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西征川陜后,吳煥先、高敬亭、劉名榜先后重建和領導了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和大別山紅色游擊隊。
在敵人的殘酷“圍剿”中,劉名榜等人與上級黨組織失去聯系,一連數月被敵人圍困在深山密林中。敵人還把劉名榜的母親和妻子帶到山上喊話,要挾劉名榜屈服。劉名榜卻鼓勵同志們:“無論斗爭多殘酷,生活多艱辛,哪怕只剩下一個人,也要堅持到底,決不讓大別山革命的紅旗在我們手中倒下!”在他的率領下,游擊隊多次主動出擊敵人,懲辦了一批極為反動的保長、叛徒,打擊鄉保武裝,在大別山產生廣泛影響。
為深入發動群眾,劉名榜采取“敵上山,我下山”的斗爭方法,將便衣隊化整為零,恢復和建立黨的組織,為紅二十八軍籌集了大批給養,輸送了大批青年參加紅軍。20世紀50年代中期,八一電影制片廠以劉名榜為原型,將他的事跡拍成電影《五更寒》,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期間正式上映。
劉小妹說:“把這種紅色精神傳承到四代五代,一代代的傳承下去。當作一種力量源泉,把這個紅色基因一代代的傳承下去,帶到我的工作當中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管是大事小事,把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