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04日21:17 來源:中國日報
十一國慶大閱兵,全國人民極其振奮,情緒燃到了“沸點”。
當天,中國日報外媒說欄目發布了一組動態數據圖。都說數據太客觀沒溫度,可這個視頻卻讓很多網友在線飆淚。
網友留言:一刷、二刷、三刷,一遍一遍刷,刷一遍哭一次。
放在頭版上的量化關注
視頻中的數據是整理了70年10萬篇《紐約時報》的頭版新聞后得出的。
(注:2019年數據截止到8月31日,并非全年)
如今中國的經濟新聞很容易登上西方主流媒體的頭版,比如中國的鱷魚、中國制造的玫瑰花、中國的珍珠、中國的網購“剁手黨”....。.
1949年呢?當時的中國在世界經濟的輿論場上是一個毫無存在感的國家。那時候的中國,“人均鋼鐵產量只夠打一把鐮刀”。沒人愿意花時間看這個“爛攤子”起步的國家要干什么。
70年來,《紐約時報》頭版稿件數量縮了一半,但涉華經濟報道卻成倍增加。從前20年(1949——1968)的67篇,增至近20年(1999——2018)的282篇。
拉開70年的時間軸,拋開文章里爭議、質疑、猜測甚至是污化的字眼和論調,70年《紐約時報》的報道,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國的歷史變遷:從處處受到制裁、封鎖的弱國、窮國,發展成為一個大國、強國,發展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外媒唱衰中國幾十年
結果如何?
伴隨著中國的成長,一路以來是西方很多人刺耳的評論,蔑視封鎖——借機打壓——挑刺“檸檬酸”...... 中國人退縮了么?結果又如何?
1
大慶油田狠狠打臉外媒
下面這張照片,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小時候我們都讀過大慶油田“鐵人”王進喜的故事。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大慶油田發現前,外媒報道的內容是怎樣的。
《紐約時報》的報道中充斥著制裁(sanction)、禁運(embargo)、禁令(ban)、封鎖(blockade)等字眼,尤其在石油領域。
上世紀50年代,《紐約時報》多次報道西方國家對中國的石油禁運政策。如1951年的報道《英美聯合禁止向中國共產黨出售石油》。Britain Joins U.S. In Prohibiting Sale Of Oil To Chinese Communists
1958年,《紐約時報》再次發文《西方的石油禁運阻礙中國發展》。
West's Oil Embargo Handicaps Chinese
西方以為不賣給中國人石油,中國就沒有辦法發展么?
就在《紐約時報》報道禁運石油阻礙中國發展的第二年,中國發現了大慶油田。
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喜噴工業油流,勘探發現了大慶油田。窘迫的新中國石油工業,從此翻開新的一頁,這也是中國石油開發史上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一頁。我們中國人靠自己站了起來。
60年來,大慶油田累計生產原油近23.9億噸。
2一輪一輪經濟制裁結果怎樣?
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以來,中美關系開始緩和,1979年中美關系正常化,在《紐約時報》的報道中,開始高頻率地出現中美貿易等相關話題。
從《紐約時報》的報道中可以看到,這期間,美國一方面“酸溜溜”地承認中國崛起,又以此為借口挑起下一次“經濟制裁”。
1988年,《紐約時報》寫下文章,《沿著中國的海岸線,經濟巨龍在覺醒》。
Along The Chinese Coastline, Economic Dragon Awakens
1993年《紐約時報》的報道肯定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蓬勃發展的中國是西方夢寐以求的市場》。
Booming China is dream market for West
看著中國強大,美國開始動起了腦筋。
終于,1995年,《紐約時報》報道稱《最后期限已過,美國對華的經濟制裁正式開始》Sanctions On Trade With Beijing Begin As Deadline Passes
自那后,貿易逆差、競爭對手這兩個詞就成了它們掛在嘴邊的常用詞。
《紐約時報》1999年頭版刊登文章《美國進口中國產品大幅增加,貿易逆差飆升》;2001年撰文《中國在亞洲貿易中逐漸成為美國的競爭對手》。
U.S. Trade Deficit Soars as Imports Increase SharplyChina Emerges As Rival to U.S. In Asian Trade
如果你看了70年的經濟報道,你就會發現,這樣一輪一輪的經濟制裁反復出現。
制裁中國,結果如何?今天的盛世就是最好的答案。
3
美國官員:不能讓中國加入WTO
結果怎樣?
很快,中國經濟發展到了重要階段。中國能否加入WTO?
1995年到2000年期間,《紐約時報》多次報道中國經濟崛起對美國的威脅,甚至在中國加入WTO的問題上大做文章。
比如;1997年,《美國官員說,中國還沒有準備好加入世貿組織》。
U.S. Officials Say China Is Not Ready For Trade Group
結果怎樣?
2001年在中國加入WTO之后,美國不得不承認中國經濟崛起帶來的全球經濟地位提升。
1961年至1978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為1.1%;1979年至2012年,年均貢獻率升至15.9%,僅次于美國;2013年至2018年,年均貢獻率升至28.1%,居世界第一。4
“檸檬酸”論調抬頭
結果怎樣?
中國在不斷發展,唱衰中國經濟的“檸檬酸”論調再次抬頭。
2003年至2005年,《紐約時報》發表多篇報道,稱《中國經濟大幅下滑》《棘手的商業問題》《堆積如山的債務》《中國正鑄就其夢想,但有人擔心這只是虛妄的“泡沫”》等。
Drop-off in China's EconomyTough Business IssuePiles Up DebtChina Builds Its Dreams and Some Fear a Bubble
2008年奧運會《紐約時報》再次抓住這個契機,唱衰中國經濟。《30年過去了,中國的道路上充滿了經濟風險》《奧運之后,中國將走向何方》。After 30 Years, Economic Perils on China's PathAfter Glow of Games, What Next for China?
結果如何?
要讓西方媒體感到失望的是,中國的GDP總量在2010年全面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
中國GDP從1952年到去年實際增長174倍。什么概念?
CD君做了張圖,大家直觀感受下↓↓
5
全球影響力和創新力
終于有一天,我們擁有了所有人都必須承認的全球影響力和創新力。
《紐約時報》2015年寫道《中國為新絲綢之路鋪平道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人民幣納入主要世界貨幣之一》
China Paves Way for New Silk Road
I.M.F. Adds China's Currency To Elite Global Financial Club
2019年,報道了中國舉措震動全球市場。Jolting Global Markets
只是,一些國家的表現讓很多人忍俊不禁。不能阻止中國強大就拿中國當“替罪羊”。
來看看《紐約時報》的兩篇稿件:
2010年,《中國成為美國大選拉選票時的替罪羊》。China Emerges As a Scapegoat In Campaign Ads2011年,《中國被要求在歐洲投資,以拯救歐洲經濟危機》China Is Asked For Investment In Euro Rescue
2019年,美國耶魯大學杰克遜全球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撰文寫下這樣一段話:
如今,美國共和黨人與民主黨人罕見地在一個關鍵問題上達成了共識:把困擾美國的所有問題都歸咎于中國。痛批中國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有著如此廣泛的號召力。
In a rare moment of bipartisan agreement, America's Republicans and Democrats are now on the same page on one key issue: Blaming China for all that ails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bashing has never had broader appeal。
斯蒂芬·羅奇認為,美國政客無非是想找中國給自己當“替罪羊”罷了。
梳理完70年10萬篇《紐約時報》的報道,CD君想用它們10月2日刊發的一篇文章里的一句話做結尾。
“70年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種力量能夠阻止中國人發展。”
編導/剪輯:王瑜
撰稿:王瑜 胡雨濛 侯晨晨(實習)
美術:梁晨
審校:何娜 張若瓊 高啟輝
制片人:高啟輝 王曉瑩
監制:柯榮誼
出品人:王浩
還記得早在3月份,《紐約時報》寫了一篇關于中國健康碼的報道,幾乎是以描述洪水猛獸的筆觸,揭露了“一種新型的對人身自由的鉗制”。因為各國防疫規定不一,對人員隔離的標準和隔離措施不一,檢測寬嚴不一(未必一樣精確,未必一樣普及),而數據也不互通,所以各國的“健康碼”也就不互認。
據《紐約時報》報道,在12月2日這一天,全美因新冠肺炎病亡的人數至少為2885人。美國衛生部長 阿扎:本月內,我們可將首批疫苗運送至各州,我們非常急切地滿足美國人的疫苗接種愿望。
美國麥肯錫咨詢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詢公司之一,這家公司近日被美國媒體曝出了一個巨大的丑聞,更有網友直接稱麥肯錫是“殺人公司”。田納西州新生兒科醫生 斯蒂芬· 帕特里克:這和濫開阿片類藥物處方關系密切,在田納西州大約80%新生兒戒斷綜合征患兒的母親被開出過阿片類處方藥。
據多家美國媒體報道,民主共和兩黨的國會領袖日前表示,他們認為有希望就新一輪紓困計劃達成妥協。 △《紐約時報》稱,絕大多數經濟學家敦促通過新一輪紓困計劃,該報還梳理了一系列即將到期的紓困條款
說起國際政壇上擅于變臉的政客,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絕對名列前茅。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莫里森聲稱要與中國進行接觸的同一天,澳大利亞議會通過一項法案,賦予聯邦政府否決各州與外國達成的任何協議的權力。
針對有報道稱美國政府將對中國共產黨員收緊簽證政策,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3日說,中方敦促美國政府以更加理性、冷靜和客觀的態度看待中國和中國的發展,放棄對中國共產黨的仇恨和不正常心理。
(圖片來源:澳大利亞廣播公司) 11月3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社交媒體推特發文,引用中國畫家創作的諷刺漫畫,譴責澳大利亞士兵殘忍殺害阿富汗平民、兒童的暴行。澳大利亞士兵犯下的罪行激起了全世界的公憤,但面對來自中國的譴責,澳大利亞政客和西方媒體們卻“炸毛了”。
今年的11月26日和27日,美國的感恩節和“黑色星期五”如約而至。《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日前引用美國學者查克·柯林斯的研究結果指出,即使在疫情之下,美國的億萬富翁們依然是贏家。
當地時間11月30日,《紐約時報》數據庫最新數據顯示,加利福尼亞州已經報告至少1219400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以及死亡19151例。該州于11月29日成為美國首個報告7天內增加確診病例數據超過10萬的州。(央視記者 徐德智) (編輯 邱婧)
據《紐約時報》報道,截至當地時間11月28日,美國11月份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過400萬例,是10月份病例數的兩倍多,再次刷新單月確診病例最高值。 美國專家預計,病例數急劇上升的趨勢在在未來幾周很可能會繼續下去,甚至激增的速度還會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