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30日08:59 來源:映象網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河南地域,以古聞名,古都是歷史發展最好的見證者。如今的河南,以新出彩,為古都文化賦予了新的內涵。9月20日,“壯麗70年·古都新風貌”(河南站)網絡主題活動在洛陽啟動。全國近50家媒體,用一周時間,先后走進洛陽、安陽、開封和鄭州,探尋古都發展的奧秘。
河南地處中原,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史學研究證明,在5000年的中華文明史中,河南作為國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3000多年,是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省份。在國務院公布的135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河南8座,名列各省前茅,而在國際有重大影響的八大古都中,河南就有4座,占總量一半。
70年砥礪奮進,中國翻天覆地,古都霸氣盈旺。從歷史深處走來的河南四大古都,與新中國成立70年的發展交相輝映,演繹出了“以古文明、以新出彩”的潑墨畫卷。十三朝古都洛陽,國花牡丹盛世更芬芳;七朝古都安陽,帶著甲骨文的神韻,已蝶變為山水城郭,人工天河紅旗渠書寫了時代傳奇;八朝古都開封,早已超越了清明上河圖的繁華;夏商古都鄭州,更是躍升為國家中心城市、中原崛起的“龍頭”。
時代的春風,吹生古樹新枝。河南古都,不只是一個光環,在中原經濟區還承擔著建設中原城市群、打造發展新的增長極的重大使命。如洛陽,借助自主創新示范區和自貿區兩大國家級發展平臺,持續釋放“乘數效應”,為河南高質量發展注入了蓬勃動力。北臨黃河、西依嵩山的鄭州,是華夏文明重要的生發點。圍繞“歷史文化主干立起來”,以“天地之中·文明之源”為總體定位,統攬黃河文化、嵩山文化、黃帝文化、商都文化、功夫文化等文化支脈,以文旅融合作體、產業升級作骨,越來越成為國內外的吸睛城市。
古都的影響力,不是單憑古老的記憶、久遠的遺存。古城的文旅之根,通過商業激活、提純復壯,逐步邁向了產業化大發展。如今,美食、商業、漢服等等時尚元素,已經成為開封的新標簽。開封搶抓擴大開放機遇,靠“封”揚韻,靠“開”出新,已出落為“一帶一路”交會的重要節點城市、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城市之一。甲骨文是安陽的一首詩,而安鋼集團則是夢中的遠方。70年彈個響指,從甲骨文脈,到鋼鐵之都,再到如今的豫晉冀三省交界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京津冀周邊協同發展區城市,無不洋溢著新時代氣象。延續千年傳奇的河南古都,在新中國的懷抱中更加嬌艷出彩。
探尋古都文脈,考察變遷軌跡,意在發掘和凝聚生生不息、奮斗不止的中原力量。70年來,河南古都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雖是全國萬綠叢中的一點紅,卻能夠說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引領中國走向繁榮富強。(張全林)
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編者按:今年8月下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一書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正式出版。習近平同志強調:“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推薦機構:延時攝影吧)
近日,第八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名單公布,64家基層文藝院團被授予先進集體稱號。達州文藝帳篷輕騎隊隊員 譚仕海:就我個人而言,只要我能上班一天,我就永遠是帳篷隊的一員。
歷史上黃河大改道數次,在黃淮海平原上完成了由北向南、幅度達25萬平方公里的扇形擺動。隨著黃河堤防的修建,豫魯兩省數十萬人被“圈”進河灘,在頻繁的水患中艱難繁衍生息,生活在灘區的群眾曾多達186萬人。
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受到表彰的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示熱烈的祝賀,向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致以誠摯的問候。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令人振奮、催人奮進,既是對廣大勞動者的鼓舞和鞭策,也為我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指明了前進方向。
總有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 他們愛崗敬業,勇于創新 他們攻堅克難,甘于奉獻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道德建設的重要論述,進一步深化《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宣傳闡釋和貫徹落實,中宣部宣教局組織編寫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學習讀本》。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選舉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遵照執行。通知指出,《條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黨章為根本遵循,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是新時代基層黨組織選舉工作的基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