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24日08:18 來源:大河網-河南商報
河南商報 見習記者 馬千惠/文 時碩/圖
“漢服哪里是突然流行起來的,明明是當年那群披著被單轉圈圈的小女孩兒長大了。”
近年來隨著各類古裝影視劇的熱播,漢服這一“小眾愛好”在抖音、快手、B站的推波助瀾下,產業急速膨脹迎來高潮。
漢服這一新興產業,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令人棘手的瓶頸。那么漢服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市場?漢服產業鏈有多長?漢服經濟圈又面臨著哪些坎兒?
漢服產業急速膨脹 規模超十億
我們將時鐘撥回2003年11月22日,一個叫王樂天的電力工人穿著漢服行走在鄭州的街頭。路邊的行人紛紛誤以為這位男子是身穿和服的日本人。盡管受盡人們嘲笑,但王樂天始終堅持穿著自制的漢服走在鄭州最繁華的街道。他的大膽與堅持引來了媒體們的關注,于是王樂天便成為了中國現代第一位穿漢服見諸報道的人。
自2008年便開始研究“漢服文化”的中原漢服社團負責人李杰告訴河南商報記者:“2008年我們這一群因為傳統文化而愛上漢服的人,在組織活動的時候都只敢將漢服帶到活動場地以后再進行梳妝打扮,哪敢穿著它上街呀,人們會以為你是韓國人和日本人的。”
9月18日,河南省鄭州市農業東路如意西路聯盟新城。房間里掛滿了各式各樣的漢服
據史料記載,明清鼎革以后,滿漢民族之間在文化上經歷了一個從劇烈沖突到長期磨合,再到逐漸融合的過程,這其中最明顯的改變就是服飾。民間口口相傳的“十從十不從”就是與剃發易服相關,其中一條就是“生從死不從”,意思是生前要穿滿人衣裝,死后則可穿漢服。
如今隨著《長安十二時辰》、《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瑯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古裝影視劇的熱播,讓漢服的魅力得以重現,穿漢服逐漸成為了當今年輕人的一種風潮。
據初步估算,目前,全國漢服市場的消費人群已超過200萬,產業總規模約為10.9億元。2017年全球漢服文化社團大概是1300多家,到了2019年有2000多家,兩年時間增加了46%。
漢服多元化發展引發的消費升級
漢服文化的興起也推動了漢服經濟的飛速發展,從小作坊到品牌化發展,并快速的向飾品、婚慶、文化等行業快速輻射。
9月18日,河南省鄭州市農業東路如意西路聯盟新城,記者來到了一家漢服私營工作室
“一入漢服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漢服愛好者桃子(化名)向河南商報記者感慨道。桃子由于非常喜歡漢服的傳統文化,剛畢業不久的她幾乎把所有的零花錢都貢獻給了漢服。
“我們漢服圈經常組織活動,有時一件漢服穿兩次,拍拍照就想換新的。起初是放在二手市場去賣,用置換的錢來購買新的款式,時間久了圈子大了,就想做漢服租賃試試,反正自己也很喜歡。”桃子說道。
由于漢服開銷巨大,桃子開始試水漢服租賃市場。桃子向河南商報記者介紹道,“漢服的價格從幾百到幾千元不等,以前為了省錢我都是穿幾百的,但是現在做生意了嘛,就想試試高端漢服。穿過幾千元的漢服以后就知道一兩百的漢服有多山寨了。”
同時桃子表示,“漢服熱”也體現了消費升級,以前人們對配飾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但是漢服的珠寶首飾融合了傳統鏨刻、花絲、現代珠寶鑲嵌技藝、燙花以及細工造花工藝,很受追捧。
桃子拿出店里自己最愛的緙絲扇子說道,“我這把緙絲扇在兩萬元左右,俗話說一寸緙絲一寸金。緙絲扇上面圖案的材質是竹子,將竹子制作的和絲線一樣細,最后再手工制作一點點編。”隨后桃子展示了漢婚新娘的發飾,造型十分莊重別致,銀鍍金的材質市面價格也要兩萬左右。
僅一套新娘發飾就要兩萬元,桃子為何要重金購買那么多不同款式的發飾呢?
一對選擇漢服中式婚禮的新人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現在的西式婚禮太多了,已經整不出什么花樣了,無非就是煽情、秀恩愛、惡搞熱鬧一下。”對此,李杰也向河南商報記者講解了周制、唐制、明制不同時期的傳統婚俗,其中明制的鳳冠霞帔最受年輕人喜愛。
李杰表示,除了西式婚禮高昂的場地布置費用,婚禮全程大家幾乎都是在看司儀在臺上說學逗唱,撐起整個臺子。而在中式婚禮中,看的不是司儀,而是新人整個婚禮中的儀式,司儀只需要發號施令,去解釋這個環節的名稱和意義。傳統婚禮中有很多區別于西式的禮節,有很多屬于中國人的儀式感。
漢服經濟圈背后的坎兒:仍屬小眾商品 尚未形成規模效應
據天貓發布的《2018漢服消費人群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購買漢服的人數同比增長92%。盡管漢服近年來受到了年輕人的熱捧,但2018年度漢服銷售額在全年服飾總營業額中僅占比1%。由此可見,漢服的消費仍然只是興趣愛好還未達到日常消費的程度。
大青衣品牌創始人楊霽鈺表示,因為現在的漢服還不具備規模化發展的能力,相較于時裝制作成本很高,但銷量卻天差地別。漢服僅一件樣衣就要四千塊,普通衣服打樣也就幾百塊錢。漢服由于制作工藝復雜所以成本很高,一般能力的廠家是不敢囤貨的,漢服跟時裝不同,并沒有什么流行趨勢,完全是靠炒作出來的。如果廠家囤貨,一旦炒作不起來,囤下來的布料如果沒有一個很厲害的設計師再次幫他二次創作,就會造成很嚴重的損失。
9月18日,河南省鄭州市農業東路如意西路聯盟新城,漢服的設計稿
面對這一難題,漢服行業興起了一種全新的銷售模式,預售加線上限量、限時搶購。
打開淘寶店搜索漢服不難發現,大部分漢服銷售鏈接上都標注了發貨等待期。其中“清輝閣”這一漢服品牌最為特別,漢服圈流傳這樣一句話來形容這家店“上架不出手,下架求成狗”。
商家每年僅上新兩次,春季一次,秋冬季節一次。每次上新前會打預告,告訴消費者上新時間以及下架時間。在此期間每個淘寶ID只允許購買一套,不同色的話,可以每個顏色各買一套。通常售賣時間僅持續24小時,時間一到便將下架,不再售賣。每次上新買的衣服都要等到第二年才能發貨,最快也要等半年才能拿到衣服。據淘寶數據顯示,每次上新他家的銷售額在400萬-600萬之間。
李杰介紹道,這樣的銷售模式并不是為了饑餓營銷,只是便于統計人數。一方面是為了防止黃牛大面積囤貨炒作價格,影響真正的漢服愛好者的購買。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漢服的制作工期長達半年到一年,基本上都是家庭式作坊發展而來的漢服店家,并未受到資本的垂青。沒有自己的工廠、無法囤貨他們若不限時,是無法保證持續供貨的。
河南省鄭州市農業東路如意西路聯盟新城。漢服的設計稿
在漢服的產業化發展方面,李杰認為目前漢服的產業雖然經歷了高速發展,但處于瓶頸階段,暫時不會再有一個更大的突破。要說漢服的熱度究竟能持續多久,誰也無法預料。真正喜歡傳統文化的這一撥人,不管它的產業化如何發展,這一部分人仍會存在。只是說跟風的那一部分人,會隨著發展褪去那么一部分。
李杰笑道,“現在的孩子們,對待傳統節日的認知僅僅只剩下食物了。八月十五在現在的孩子眼里就是‘月餅節’,端午節是‘粽子節’其實我們國家很多傳統節日的民俗是十分有教育意義的,應該傳承的。”
李杰表示,漢服其實就只是一件衣服而已,希望這件衣服可以作為一個載體,讓更多的人通過這件衣服,去了解它背后的,傳承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
(編輯 吉倩倩 實習生 王紅春 劉夢鴿)
4月8日零時起,武漢正式解封,75個離漢通道管控卡點統一撤除,276列旅客列車從武漢地區各站開往上海、深圳、成都、福州、南寧等地,200多個航班從武漢起飛。3月31日,武漢迎來疫情后第一場土拍,7宗地塊全部成功出讓,總成交價約106.96億元,總出讓面積106.74萬平方米,金茂、龍湖、武漢地產等成為了疫情后第一批拿地房企。
據文旅部官網近日發布的消息顯示,《文化和旅游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演出市場管理的通知》現已對外公開并向社會征集意見,而且其中一項重要內容便是規范演出票務市場秩序,并通過多種監管方式推動票倉公開透明。
據文旅部官網近日發布的消息顯示,《文化和旅游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演出市場管理的通知》現已對外公開并向社會征集意見,而且其中一項重要內容便是規范演出票務市場秩序,并通過多種監管方式推動票倉公開透明。
今年的“雙十一”購物節,電商直播火了,不僅是在電商平臺的生態系統內,頭部主播的名字更是出現在各大社交網絡中。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趙瑜認為,相較于電視購物,電商直播是當下互聯網環境催生的“新玩法”。
作為大批量的工業產品,鞋并無比特幣的信任機制、工作量證明機制,全靠廠家的限量與認可。
昨天,位于南京市新街口金陵飯店地下一層的“金陵大肉包”專賣店突然貼出“限購告示”,每名顧客最多一次只能購買10個肉包,這讓不少“粉絲”感到疑惑。在金陵大肉包門店,記者隨機采訪了排隊購買包子的市民,對于限購“新政”,多數人表示理解。
據了解,目前,國內限量鞋的“市場價”,主要來源于兩三家大的球鞋交易平臺,但這些平臺只具備中介、鑒定等功能。盡管對于一部分人來說,“炒鞋”可能是一種愛好或基于某種情結,但自己覺得更多人是跟風和從眾心理,還有虛榮心在作怪。
不久前,很多人耳熟能詳的“大白兔奶糖”與奶茶品牌合作推出“大白兔奶茶”,吸引了許多消費者排長隊購買,甚至還導致數度斷貨。隨著奶茶消費群體的擴大,一批產品特色鮮明、營銷手段豐富的奶茶引發了年輕消費者的追捧。
潮鞋玩家郭子添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鞋子可以被炒主要是由于廠家的“饑餓營銷”所導致的,物以稀為貴自然價格就高。郭子添說,“炒鞋的市場風頭并非民眾自發的,而是由于品牌方進行了限量銷售,從而導致‘鞋販子’的出現,最終拉高了價格。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現,半年來喜茶已曝出四次衛生問題。長江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加上蘇州喜茶店曝出的衛生問題,在今年,喜茶已經三次因為食品衛生問題被推上輿論的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