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23日07:29 來源:猛犸新聞
東方今報·猛犸新聞見習記者 高明靜\文圖
9月21日, 省政府新聞辦“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十五場在鄭州舉行。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各級各有關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把脫貧攻堅作為錘煉“四個意識”的大熔爐、轉變工作作風的突破口、檢驗干部能力的新標桿、推進發展的好機遇,鉚足干勁、狠抓落實,中原大地展現出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畫卷,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減貧成效。
成效顯著 年均脫貧110萬人
省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史秉銳介紹說,2013年新一輪建檔立卡之初,全省還有53個貧困縣,其中國定貧困縣38個、省定貧困縣15個;有9237個貧困村、698萬農村貧困人口,貧困人口總量居全國第3位,脫貧任務艱巨繁重。
然而,經過幾年的努力,目前,全省共實現582.4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8315個貧困村出列、39個貧困縣摘帽,全省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底的8.79%下降到2018年底的1.21%,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連續7年高于全省農村平均水平、去年達到11911元。
我省的扶貧工作也得到了中央的認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2013年以來,河南年均減貧110多萬人,成就是顯著的”。
就以南陽市內鄉縣七里坪鄉后坪村為例,“這幾年后坪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黨支部書記王金貴說,幾年來,村里的樓房多了,過去的土坯房、磚瓦房,現在90%以上都變成樓房、平房;過去村里很少有私人小車,現在一半以上的戶都有小車,有的一戶有兩輛甚至三輛;過去下雨是泥水路,晴天是揚灰路,現在是組組柏油路,戶戶水泥路;過去“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現在是“三無一眼凈”;過去人們小農意識嚴重,怕餓死,只種小麥、玉米、水稻,現在都種上了高效益的果樹、花卉;群眾的收入提高了,過去人均四五千元的收入,現在人均18000多,貧困戶的人均收入也達到了14318元。
扶貧不僅改善了基礎設施、加快了經濟發展,也提高了基層治理能力,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鞏固了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基礎、積累了經驗,脫貧攻堅深遠的政治意義、戰略意義、全局意義正在持續顯現。
精準落實 下足“繡花功夫”
為了把精準扶貧“第一粒扣子”系好,我省在精準識別上下足“繡花功夫”,多次組織各地開展“回頭看”、再核實,建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動態管理機制,做到“脫貧即出、返貧即入”。根據國家考核結果,2018年我省貧困人口識別準確率為99.74%,較2017年提高1.13個百分點。
精準識別更要精準發力,我省堅持因村因戶因人精準施策,著力打好產業扶貧、就業創業扶貧、生態扶貧、金融扶貧“四場硬仗”,開展健康扶貧、教育扶貧、扶貧助殘、易地扶貧搬遷、危房改造清零、扶貧扶志“六大行動”,實施交通扶貧、水利扶貧、電網升級和網絡扶貧、環境整治“四項工程”,貧困人口醫療費用實際報銷比例提高到90%以上,貧困縣小學、初中凈入學率基本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建檔立卡貧困戶等“4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超過45萬戶,隨著“兩不愁三保障”問題的解決,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和滿足感越來越高。
在國家對我省2018年度脫貧攻堅工作的考核中,建檔立卡貧困戶綜合滿意度達89.83%,較全國平均水平高3.71個百分點。貧困人口退出準確率達到99.32%。
大膽革新 扶出“河南特色”
針對脫貧攻堅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我省堅持用創新的思維、改革的辦法來推動解決,確保各項扶貧政策落細、落地、落實。
經過這幾年的探索,我省形成了產業扶貧“扶貧車間”、金融扶貧“盧氏模式”、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上蔡模式”、“3 3 N”健康扶貧模式、易地扶貧搬遷“四靠、五有、五個一”模式、宅基地復墾券制度、困難群眾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制度、扶貧扶志“愛心超市”等一批具有河南特色的經驗做法,不少工作走在全國前列,更多貧困群眾享受到了扶貧帶來的實惠和紅利。
此外,我省還積極主動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把脫貧攻堅作為鄉村振興的“六大行動”之一,納入鄉村振興總體戰略規劃,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力爭中原更加出彩、全面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堅實牢靠。
然而,當前我省脫貧攻堅仍處于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全省還有14個國定貧困縣、1221個貧困村、104.3萬貧困人口沒有擺脫貧困,任務依然很重。
史秉銳說,下一步,我省將進一步抓好攻堅責任落實、重大專項落地、脫貧質量提升和作風能力建設。嚴格貧困退出標準程序,全面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加強防返貧動態監測,統籌推進貧困縣村和非貧困縣村脫貧攻堅工作,進一步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銜接,并堅持實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制度。一手抓攻堅、一手抓鞏固。按照目前的工作力度、進展程度,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打贏這場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年度戰役,以優異的成績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往期回顧|第五屆:建設數字河南 助力出彩中原
在10月1日國慶閱兵慶典中,以“出彩中原”為主題的河南彩車讓世界為之矚目。據了解,河南彩車彩飾造型由盤鼓、麥浪、黃河水、絲綢帶、高鐵列車、鄭歐班列、宇通客車、空中絲路、城市天際線、彩虹橋、牡丹花等11種元素組成。
9月25日至28日,2019數字經濟峰會暨河南智能產業生態建設國際交流會在鄭州市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本次峰會以“數創未來,出彩中原”為主題,采用論壇和展覽展示相結合的方式,集中展示了數字經濟最新技術成果,開展了多方國際交流合作,發布了一批亮點突出的重大載體平臺,簽約了一批標志性重大合作項目。
映象直播 | 數創未來 出彩中原 2019數字經濟峰會開幕式
“數創未來·出彩中原”9月20日,映象網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9月25日,2019數字經濟峰會暨河南智能產業生態建設國際交流會將在鄭州舉行。
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將于9月份在鄭州召開,鄭州正全城行動,積極打造靚麗城市形象,鄭州將以嶄新的面貌熱情接待參會嘉賓。
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河南代表團舉行聯組會議,并向中外媒體開放。人民日報、新華社、香港大公文匯報、北歐時報等境內外69家媒體140余名記者到場采訪,共同聚焦出彩中原。
展覽圖片記錄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省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涌現出的一大批在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的“國際范兒”。
焦作: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示范城市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 許昌: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高質量努力在中原更加出彩中走在前列 南陽:高質量建設重要區域中心城市以更加強烈的爭先出彩意識添彩中原
改革開放40年來,民權林場和全省其他92個國有林場一樣,經歷了從財政全供改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最后重新吃上“財政飯”的過程,林場從靠砍樹賣樹維持運轉到不再為溫飽發愁、全力投入生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