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20日20:07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甲鑄)布楞溝,在東鄉語中是“懸崖邊”的意思。名字背后,正是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布楞溝村惡劣的自然和生產生活條件的真實寫照。2013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這里,囑托要“把水引來,把路修通,把新農村建設好,讓貧困群眾盡早脫貧過上小康生活”。
如今,六年過去了,布楞溝村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遠眺布楞溝村(王甲鑄/攝)
從東鄉縣城出發,沿著省內372縣道行車約半小時,道路左側的山谷溝底便是布楞溝村。站在山坡上下望,一條即將全路通車的二級公路自布楞溝村前穿過。道路兩側,紅墻灰瓦的56戶新農村村居氣派整齊,村活動中心、村小學以及公路服務中心等新建公共設施格外醒目……中秋時節,村子周邊山谷依然郁郁蔥蔥,一片生機盎然。
然而僅僅在六年前,這里還是東鄉縣位置最偏僻、群眾居住最分散、自然條件最惡劣的地方。六年時間,這里的變化翻天覆地:新房蓋起來了,水引來了,路修通了,山也變綠了,孩子可以在家門口上學,老人能在家門口就醫了……布楞溝村人均純收入從2012年底的只有1624元已經增長到6815元,并在2014年底實現整村脫貧。
布楞溝村告別了吃水難,自來水已全部入戶。(王甲鑄/攝)
布楞溝村的變化首先是修通了從溝底到山頂的20公里“石化路”,這條路將村子與372縣道連接起來。目前,另一條從布楞溝村前經過的真正意義上的公路即將全路通車,眼下村民出門已可行車上路。更值得一提的是,自來水實現了全部入戶。記者在村里看到,有群眾在自家院子水龍頭前立起水泥碑,上面寫著:“吃水不忘總書記,永遠感恩共產黨”。
布楞溝村還將溝邊的一塊荒山推成平地,修建了56戶統一規劃的新農村院落,干凈整潔,并已整體入住。“六位一體”的村級活動場所也同時蓋了起來,村里有了之前想都沒有想過的村衛生室、文化活動室和便民超市。新建的村小學更是村里最漂亮的建筑,兩層教學樓寬敞大氣,小操場上還鋪上了綠色的塑膠。
新建了56戶統一規劃的新農村院落,村小學更是村里最漂亮的建筑。(王甲鑄/攝)
六年來,布楞溝村還積極推進植樹造林,并種植經濟林,2013年以來已累計完成造林5750畝。站在由廈門市幫扶新建的布楞溝綜合服務中心廣場上,當地干部看著滿山翠綠,感慨到:“你們一定想不到,以前這山上光禿禿的,都是黃顏色。”
基礎設施提升了,環境變好了,生活條件跟上了,但最根本的問題是還要村民富起來。過去六年,布楞溝村發展了6家養殖合作社。其中,返鄉創業青年馬大吾建起了村里規模最大的養殖合作社,羊存欄規模最大達到了3000只,并吸納26戶群眾入股,已連續分紅3年,預計今年每戶可分紅3000-5000元。
今年5月份建成的黑木耳種植基地占地12畝,預計年產值120萬元,進入采摘季后,可以解決村內婦女務工15人。記者采訪時,幾位村民正在棚內完成本季的最后一茬采摘,在這里她們每人每天可以收入約100元工資,可年增收萬元以上。
巾幗扶貧車間里正在工作的布楞溝村婦女(王甲鑄/攝)
同時,在新建成的布楞溝綜合服務中心,以生產油馃馃為主的巾幗扶貧車間吸納了村里33名婦女打工,每人每月工資收入可達到1500元以上。未來,折紅二級公路通車后,在服務中心還將配套服務區超市、加油站、洗車行等服務設施,并以此為依托發展旅游業,村民的增收渠道將更廣更多。
“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哪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在布楞溝村,習近平總書記六年前的囑托一步步都落到了實處,變成現實。
城鄉之間有差別,這不奇怪,但是,差距過分懸殊,特別是基礎設施如果差距過大,那就值得警醒了。
鄉村振興是一篇大文章,工程千頭萬緒,該從哪著手呢?總書記在河南團說的明明白白,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
鄉村振興戰略,事關千家萬戶,是中國鄉村又一次全新的征程,靠什么不斷激發前進的動力呢?總書記說得好,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
聯播+12月7日,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進出口已連續6個月實現正增長。從戰“疫”主戰場武漢到三秦大地陜西,從國家糧食主產區之一松遼平原到澎湃著經濟活力的長三角……習近平總書記今年的考察足跡中,留下許多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的殷殷囑托。
12月7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脫貧攻堅、雙擁工作、知識產權保護等。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2017年底,一檔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一夜之間火了起來。新華社發 “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視頻丨總書記的一周
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長江經濟帶沿線,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等方面在全國的地位凸顯,數字經濟、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產業領跑全國。
“十三五”期間,我國教育各項事業長足發展,在提高質量、促進公平等方面成效顯著,百姓有了更多的獲得感,教育的社會貢獻力不斷提升。今年,涼山州進一步落實教育扶貧“三免一補”政策,貧困戶子女入學在免學雜費的基礎上,每人每天還有3塊錢的午餐補貼。
憲法,國家的根本法,治國安邦的總章程。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弘揚憲法精神,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進行深刻論述。(記者羅沙 視覺劉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