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20日20:03 來源:央廣網
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無人機輔助監督,違章智能檢測、江中的“隱形環島”,“水上電子警察”遠程監控指揮……昔日的長江水急船多的“老虎口”六圩河口,在科技的助力下,煥然升級成秩序井然的“水上交通第一崗”,2018年全年共保障1.85億噸船載貨物安全出港,監管過境船舶約100萬艘次,有效降低了該水域的通航風險。
六圩河口環島航行示意圖(央廣網記者 黃炎秋 攝)
保護與發展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對通航安全的保護,長江航運的發展也無從談起,沒有對智能化、數字化的投入,航運發展也難以邁入現代化行列。
六圩河口聯合監管辦事處執法現場(央廣網記者 黃炎秋 攝)
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設河段位于“一帶一路”的交匯處,是長江主航道中通航條件最好、船舶通過量最大、經濟效益最為顯著的航段,以長江通航里程七分之一的長度承擔了長江全線70%的貨物運量。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交通強國等多個國家戰略在此交匯,沿江經濟對航道的依存度高,航道的旺盛,標志著沿江經濟的旺盛。
深水航道疏浚現場(央廣網記者 黃炎秋 攝)
深水航道建設以后,長江水深從過去的7-10米增加到12.5米,可以容納更多大型船舶通航。截至2018年底,12.5米的深水航道共節約水運物流成本約15.5億元,節約714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142萬噸。
2019年5月,長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正式運行,“寧道測903”輪配備了無人測量船、側掃聲納、磁力儀、無人機等測量設備,航道變深了,航道的全景化、智能化、數字化也走向深處。
無人船在進行水深測繪(央廣網記者 黃炎秋 攝)
長江萬里晴,千帆帶風輕。數字化與智能化給如今的長江航道帶來的不僅是更加安全的通行環境,還有更加人性化的便民服務。例如長江南京航道局打造的航道“微服務”,通過空間數據庫和微信小程序為船員提供服務。誠然,把服務做小、做精是互聯網時代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無微不至的關懷,無處不在的服務,長江航道發展將走向更深,更暢,更智能。
將千年難治的“老虎口”變成“長江水上交通第一崗”,將復雜的長江下游變成更經濟環保的深水航道,利用智能化大數據建成便民服務平臺,電子警察、數字航道、便民服務......這些代表著新時代長江航道發展的字眼,成為綠色長江的標桿,也象征著中國人為治理生態鍥而不舍、革故鼎新、一干到底的精神。保護與發展雙管齊下,生態與經濟齊頭并進,數字航道建設將帶領長江駛向未來。(央廣網評論員 黃炎秋)
交通運輸部政務新媒體 攜手中國交通廣播 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協同聯動 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題:綠舟揚帆護大江——長江黃金水道奏響“綠色交響曲”2015年10月以來,相關部門和沿江省市持續開展長江干線非法碼頭、非法采砂專項整治,關停取締非法碼頭1361座,一大批碼頭被規范提升;建起了一個個江灘公園。航道建設一方面有助于降低船舶能耗,大量的生態修復工程也在扮靚長江黃金水道。
南京龍翔洗艙水接收轉運碼頭,一排排管線正等待著裝在洗艙水的船舶停靠。水上服務區工作人員正在將生活垃圾轉運至垃圾收集船上(央廣網記者 黃炎秋 攝) 推進長江生態保護,還要提升配套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