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25個故事,講述他們的回歸之路……

2019年09月18日19:35  來源:經濟日報

5034

  17日上午,由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主辦的“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國家文物局系統梳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300余批次、15萬余件回歸文物情況,精心遴選了25個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回歸案例,統籌調集全國12個省市、18家文博單位的600余件文物參展,展覽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至11月下旬。

  此次展覽分“革故鼎新  昔往今歸”、“多措并舉  殊途同歸”、“協和萬邦  四海歸心”三個單元。圓明園獸首銅像、伯遠帖、五牛圖、王處直墓浮雕石刻、龍門石窟石刻佛像、秦公墓地金飾片、皿方罍、圓明園青銅虎鎣、曾伯克父青銅組器……這些文物不光精美,背后還都有說不盡的故事。

  “圓明夢歸”

  以圓明園獸首銅像由散到聚的今昔對照為引線,折射中華民族從屈辱危亡走向復興的歷史進程。

  回歸之路:

  圓明園獸首銅像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十二生肖噴泉構件,1860年英法聯軍劫掠圓明園后流失海外。獸首由清乾隆年間西洋畫師設計,中國宮廷匠師制造,融合東西方文化特色。獸首形態逼真,表現細膩,展現出較高的工藝水準。

  圖為展覽中的圓明園獸首銅像。

  20世紀80年代以來,包括圓明園獸首在內的我國流失文物陸續現身海外,國際拍賣企業屢屢高價漁利,國人強烈憤慨譴責,國際輿論廣泛關注,文物回歸面臨重重障礙。中國政府始終以堅定的決心推進文物回歸,從牛首、虎首、猴首的國企競拍,到馬首、豬首的華商捐贈,再到鼠首、兔首的外國友人返還,圓明園獸首從星散到重聚,輾轉走過的,正是一條中國流失文物回歸之路。

  “革故鼎新 昔往今歸” (1949-1978)

  一、前蘇聯、前民主德國返還《永樂大典》與義和團旗幟

  二、香港搶救征集珍貴書畫文物

  三、香港搶救征集珍貴錢幣文物

  四、楊銓捐贈文物

  五、侯寶璋捐贈文物

  通 過 前蘇聯和前民主德國返還《永樂大典》與義和團團旗、從香港搶救征集珍貴文物、華人華僑捐贈文物等代表案例,展現新中國成立伊始,黨和政府迅速扭轉鴉片戰爭以來珍貴文物大量流失的局面,開啟流失文物回歸的序幕。

  回歸之路:

  《永樂大典》成書于明永樂六年(1408年),是我國歷史上享有盛譽的皇家巨典和百科全書。全書共計22937卷,分裝為11095冊,約3.7億字,匯集了當時所能見到的我國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約8000種古代典籍,堪稱輯佚之淵藪。明嘉靖年間曾摹錄一套副本。《永樂大典》已知存世僅存800余卷、400余冊,每一冊均極為珍貴。

  圖為展覽中的《永樂大典》。 本報記者 張雪 攝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期間,德國士兵曾從北京翰林院搶走3冊《永樂大典》,后收藏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圖書館。1955年12月11日,前民主德國總理格羅提渥向中國返還了這3冊《永樂大典》以及10面義和團旗幟。此前,1951年、1954年和1958年,前蘇聯分別向我國返還了前蘇聯國立列寧圖書館、列寧格勒大學等機構收藏的64冊《永樂大典》。

  新中國成立后,在周恩來總理親自關心下,時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長的鄭振鐸成立“香港秘密收購文物小組”,專門在香港從事珍貴文物搶救工作。文物小組克服艱難困苦,保護和追回了大量流失的文物。其中,又以《中秋帖》《伯遠帖》的回歸最為后人所樂道。

  圖為展覽中的《中秋帖》(復制品)。 本報記者 張雪 攝

  《中秋帖》《伯遠帖》和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快雪時晴帖》被乾隆統稱為“三希”。清末時,中秋、伯遠二帖被溥儀攜出紫禁城,其后幾易其手,輾轉至港。1951年10月,鄭振鐸得悉“二希”即將詢價出售的消息后,立即在徐森玉、胡惠春、徐伯郊等人的協助下,啟動文物搶救工作。周總理高度重視“二希”的搶救征集,專門作出批示。時任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長的王冶秋奉命偕同上海文管會主任徐森玉、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兼程南下談判,最終成功購回“二希”,撥交故宮博物院收藏,結束了兩件國寶長達數十年的顛沛流離。

  圖為展覽中的《伯遠帖》。 本報記者 張雪 攝

  改革開放后,依靠國內立法的基礎支撐和國際公約的合作框架,我國政府與相關國家逐步展開雙邊合作,探索形成了外交談判、執法合作、民事訴訟等流失文物追索返還有效途徑。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流失文物,以海外華人華僑、國際友好人士捐贈方式回歸國內。

  “多措并舉 殊途同歸” (1978-2012)

  六、葉義捐贈犀角文物

  七、格林伯格捐贈頤和園銅窗

  八、從英國追索三千件文物

  九、莊氏捐贈書畫文物

  十、從美國追索王處直墓浮雕石刻

  十一、龍門石窟石刻佛像回歸

  十二.英國返還清代大沽鐵鐘

  十三、從日本追索北朝菩薩石立像

  十四、從丹麥追索文物

  十五、范季融捐贈青銅器文物

  十六、從美國追索唐代石槨和壁畫

  十七、曹其鏞捐贈漆器文物

  通過從英國追索3000件文物、從美國追索王處直墓浮雕、頤和園文物回歸、龍門石窟石刻佛像回歸等典型案例,表現改革開放后,我國政府立足雙邊合作,探索流失文物追索返還的有效途徑。

  回歸之路:

  1994年6月,河北省曲陽縣的王處直墓遭盜掘,被盜文物幾經轉賣,流失海外。2000年2月,我國學者在美國偶然發現某拍賣行即將拍賣疑似王處直墓被盜浮雕武士石刻的重要線索,隨即將消息傳回國內。經河北省文物局研究確認,相關拍品確系王處直墓甬道處兩塊浮雕之一,國家文物局立即啟動文物追索工作。

  2000年3月,國家文物局照會美國駐華使館,要求美方中止拍賣并返還流失文物,美國政府也對此表達了積極的合作態度。3月21日,美國紐約州南區地方法院做出要求相關機構中止拍賣的決定,并下達民事沒收令,授權海關部門將文物扣押沒收。2001年3月,在經歷一年的審判后,該法院做出返還文物的最終裁決。2001年5月26日,這塊浮雕武士石刻回歸中國。美國著名收藏家安思遠通過媒體報道了解相關情況后,主動將自己收藏的另一件武士浮雕石刻無償返還中國。

  王處直墓武士浮雕石刻的回歸,是我國首次成功叫停國際流失文物商業拍賣。

  圖為展覽中的王處直墓浮雕石刻。 本報記者 張雪 攝

  20世紀初,中國古代佛教雕塑藝術寶藏龍門石窟遭到嚴重的破壞與盜鑿,無數精美造像流失海外。古陽洞、蓮花洞、火頂洞、萬佛洞、看經寺等遭到的破壞尤為嚴重,很多石窟的佛雕長期“身首異處”。其中,看經寺浮雕羅漢像在20世紀30年代被盜后,曾現身歐美拍賣會上,后被捐贈給加拿大國家美術館收藏。

  2001年4月,經過雙方友好協商,加拿大國家美術館在充分了解浮雕羅漢像被盜的背景及其重大的歷史文化價值后,決定將文物無償返還給中國。這是我國政府首次促成國外重要文物收藏機構退藏并返還流失文物,為解決歷史上流失文物追索難題進行了具有開創意義的探索。

  看經寺浮雕羅漢像的回歸,開啟了龍門石窟被盜佛像回歸的序幕。2004年至2005年,經過嚴密的專家論證以及龍門石窟研究院的研究確認,國家文物局搶救征集了包括古陽洞高樹龕北魏釋迦摩尼佛首、火頂洞觀音菩薩頭像在內的7件龍門石窟佛教造像,于2005年10月在龍門石窟舉辦流失海外龍門石窟回歸慶典。

  圖為展覽中的佛頭像。 本報記者 張雪 攝

  “協和萬邦 四海歸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

  十八、皿方罍器身回歸

  十九、秦公墓地金飾片回歸

  二十、鄧峪石塔塔身回歸

  二十一、山西聞喜西周春秋青銅器回歸

  二十二、從英國追索青銅虎鎣

  二十三、美國兩次返還文物

  二十四、意大利返還文物

  二十五、從日本追索曾伯克父青銅組器

  通過從法國追索秦公墓地金飾片、從英國追索圓明園青銅虎鎣、美國返還文物、意大利返還文物、從日本追索曾伯克父青銅組器等重要案例,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與發展。

  回歸之路:

  1919年,湖南省桃源縣漆家河出土了一件器型碩大,雄渾莊重,做工精美的青銅方罍,因其上的銘文而被稱為“皿方罍”。該罍是中國晚商、西周早期青銅器的代表之作。

  當時中華大地災難深重,文明不昌,器身不幸流落海外,輾轉流傳于數國古董商人之手,顛沛流離于亞洲、美洲和歐洲的異國他鄉。器蓋一直留在國內私人之手,1952年收歸國有,1956年湖南省文管會移交給湖南省博物館收藏至今。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藏家與省博物館數度互動,雙方均想以各自的方式使器物合璧,終未成功。

  圖為展覽中的皿方罍。 本報記者 張雪 攝

  2013年,皿方罍再現國際拍賣市場,并將于2014年3月正式在美國進行拍賣。為使文物不再流離海外,在國家文物局協調下,在湖南省委、省政府支持下,湖南省派出代表團赴紐約洽談文物回歸事宜。最終在各方善意促成下,原先的拍賣計劃被取消,皿方罍器身得以重回祖國懷抱。2014年6月28日,皿天全方罍身首合璧,入藏湖南省博物館,終于走完了這條歷時百年的回歸之路。

  圖為展覽中的青銅虎鎣。 本報記者 張雪 攝

  青銅虎鎣為西周晚期文物,原為圓明園舊藏。1860年,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其中青銅虎鎣被英國一海軍軍官哈利·埃文斯掠走帶回英國。

  2018年3月,圓明園虎鎣即將在英國拍賣的消息引發我國各界強烈反響,深深牽動著國內民眾和愛國華僑華人的心弦。獲知虎鎣下落后,國家文物局在第一時間開展信息收集、協商談判、協調聯動、宣傳引導等多方面工作,綜合運用外交、商業、輿論等多種途徑,積極推動青銅虎鎣返還。

  2018年4月底,青銅虎鎣境外買家表示愿將文物捐贈給中國國家文物局。2018年9月21日,國家文物局代表團在中國駐英國使館舉辦虎鎣捐贈接收儀式。2018年12月,青銅虎鎣正式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圖為展覽中的曾伯克父青銅組器。 本報記者 張雪 攝

  曾伯克父青銅組器,為春秋時期曾國高等級貴族克父所鑄,包括鼎、簋、壺、甗、霝、盨等6大類共8件,品類豐富,鑄造精致、保存完整,每件青銅器均有銘文,共計330字,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信息。“曾伯克父”器物群為目前考古發現所未見,對于研究春秋時期歷史文化、曾國宗法世系以及青銅器斷代與鑄造工藝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2019年3月初,國家文物局獲悉,日本某拍賣行擬拍賣疑似我國流失的曾伯克父青銅組器,立即組織專家團隊對青銅組器進行研究,確認其為近期湖北曾國墓葬被盜掘后非法出境的文物,并隨即會同公安部門通過刑事與外交渠道共同開展追索。

  3月9日,國家文物局正式照會日本駐華使館,要求日本政府依據相關國際公約規定,返還我國流失文物。同日,日本拍賣企業公開聲明撤拍青銅組器。隨后,中日兩國政府代表共同約見拍賣企業代表,公安機關緊鑼密鼓推動文物盜掘走私犯罪調查,最終促成青銅組器拍賣委托人將文物無償上交國家。

  2019年8月,國家文物局、公安部組成聯合工作組赴日,完成曾伯克父青銅組器接收工作。

  流失海外中國文物是我國文化遺產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文物的聚散回歸,與國家治亂興衰息息相關,緊緊牽動中華兒女心弦。文物的每一次回歸,都在凝聚著民心,激昂著力量,重重擂響著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鼓點。

  記者: 張雪

文章關鍵詞:安思遠 菩薩石 永樂大典 釋迦摩尼 伯遠帖 故事 中秋帖 國家文物局 龍門石窟 拍品 責編:張亞普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