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18日12:59 來源:求是網
在一個國家的各種制度中,政治制度處于關鍵環節。
以什么樣的思路來謀劃和選擇政治制度模式,關系國家的前途命運。
01各種西式藥方都不靈
在中國建立什么樣的政治制度,是近代以后中國人民面臨的一個歷史性課題。為解決這一歷史性課題,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辛探索。 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底該向何處去? 在那個風云變幻、苦難深重的亂世,各派政治人物紛紛登場,都沒能找到正確答案;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各種西式藥方,都未能醫治疾病纏身的舊中國。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的,不觸動舊的社會根基的自強運動,各種名目的改良主義,舊式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主義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種方案,都不能完成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都不能讓中國的政局和社會穩定下來,也都談不上為中國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
02中國共產黨帶來了答案
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有了正確答案。 中國共產黨高高擎起馬克思主義大旗,從一開始就肩負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使命,從一開始就探索適合中國國情、保證人民當家做主的新型政治制度。
圖為晨曦下的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2017年9月4日攝)。新華網吳愷攝
大革命時期,我們黨領導工農運動,在城市建立罷工工人代表大會和市民代表會議,在農村組建農民協會,進行了政權建設的最初探索。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們黨領導人民建立蘇維埃政權,實行工農兵代表大會制度。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大會通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選舉產生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告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全國性的工農民主政權,是中國共產黨在局部地區執政的重要嘗試。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葉坪村隆重召開。圖為“一蘇大會”會場(新華社發)
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黨領導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性質的政權,陜甘寧邊區實行了以“三三制”為原則的參議會制度。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中提出了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構想,但由于歷史條件所限,這一構想未能在抗戰時期實行。
解放戰爭時期,我們黨在各解放區相繼召開人民代表會議。1948年8月,華北臨時人民代表大會在河北石家莊召開,大會選舉產生了華北人民政府,為奪取全國政權、建立中央人民政府進行了探索性試驗。
新中國成立前夕,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通過具有臨時憲法地位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宣告新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新中國成立后,1954年9月15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隆重開幕。這次會議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新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圖為全國人大代表進入會場。 新華社記者 劉東鰲 攝
03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
回顧這段歷史,我們就能更加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斷: “在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是深刻總結近代以后中國政治生活慘痛教訓得出的基本結論,是中國社會100多年激越變革、激蕩發展的歷史結果,是中國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運的必然選擇。”
(本文章為原創,如蒙垂愛關注轉發,務請標注“來源:求是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后,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6月3日上午在鄭州閉幕。因年齡原因,同意接受丁巍同志辭去河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秘書長職務,高保群同志辭去河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省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報河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備案。
5月25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栗戰書委員長向大會報告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只有代表人民、為了人民、服務人民,才能不懼風吹浪打、不怕荊棘叢生,凝聚起共克時艱的磅礴力量。
期待已久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22日就要開幕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何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這60多年是如何走來的,又取
7月15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39次主任會議在鄭州舉行。會議聽取了關于《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2018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報告審議意見落實情況的報告》的意見,決定將有關意見書面報告常委會會議審議。
晉察冀邊區第一屆參議會的召開是晉察冀邊區高度重視黨的建設、加強黨的領導的結果,也是黨領導人民開展民主政治建設的生動實踐。60多年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我國建設、改革實踐中發揮了巨大功效,為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重要制度支撐和法治保障。
“十三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履職正逢‘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通過“大學習”,代表們集中“充電”,提高了政治站位、增強了履職本領、強化了責任擔當,為做好本屆人大工作起好步。
今天下午(8日)進行的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第二場“代表通道”集中采訪,三組共9位代表來到通道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在此,我想建議,要加大人大制度的宣傳力度,使人大制度能夠進校區、進黨校、進社區,使這一中國人民自己創造的好制度發展好、完善好。
檢查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情況,是全國人大常委會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直接參與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具體行動,也是常委會2018年監督工作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