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11日10:33 來源:光明日報
中秋節第三個特點是緊迫的時間感。俗話說“年過中秋月過半,星期就怕禮拜三”。意思是一過中秋就快到“年終算總賬”的日子了,要抓緊時間完成今年該辦的事。在古代北京,中秋還是一個結賬的日子,是時間段落的標志,又叫“節關”,屆時要清理債務。北京宣武區今年中秋節要舉行空竹比賽會,抖空竹是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北京空竹有單輪的,有雙輪的。二輪相照,抖動起來有“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的含意,激勵人們珍視大好時光。
中秋節的第四個特點是溫馨的骨肉情。花好月圓之夜,骨肉團圓之時。團聚、團圓是中秋節俗的中心意義。因為家族生活的關系,中國人有很強的家族倫理觀念,重視親族情誼與血親聯系,形成了和平、和諧、和睦團圓的民俗心理。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家族團聚成為人們生活中體現幸福的大事,中秋節的存在就為民眾的定期會聚提供了良好的時機。每逢佳節倍思親,節日是加強民族凝聚的促進劑,人們不約而同地對民俗事象的認同并實踐,是一個偉大而又神秘的力量。月餅是點心的一種,作為一種社交的禮物本來是傳遞情感,“知恩必報”。“點心,點心”,點到而已,并不求奢華,重在情意。對月餅進行豪華包裝是不符合“點心”之原意的。如果包裝過度豪華,不好降解,造成處理上的困難,有悖民俗“不怕重復”的原則,是不利對節日的民俗事象進行保護的。
文章最后指出,中秋節是中華民族渴望統一、團結心理路程的見證,又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認同、溝通、凝聚和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智力資源。傳統節日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大好時機,是展示和傳播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陣地,弘揚和培育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中秋節是個大團圓的節日,這種向往團圓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維系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我們要過好中秋節,就要將傳統的文化元素、當代人的審美追求、現代的科學技術三者結合起來,豐富我們的節日民俗事象,讓中秋節過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把人們的情感充分表達出來,增強節日的吸引力、感染力,讓人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們真正感受到:美在中秋!
擯棄文化粗放式的發展舊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用與時俱進的思想“澆灌”這片“精神原鄉”,才能傳承好、發展好我們的“文化家底”。舌尖上元宵的甜味,燈會上熱鬧的場面,化開了,就是中華文化的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