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07日20:4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9月6日電(記者董瑞豐)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高鴻鈞研究團隊近日首次實現了原子級精準控制、按需定制的石墨烯折疊,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尺寸的石墨烯“折紙”。該研究成果6日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上。
二維的紙張,可以通過折疊變為豐富多彩的三維結構。與此類似,理論預測發現,在原子尺度對石墨烯彎曲折疊,可以構筑出具有新奇電子學特性的納米結構。不過,在單原子尺度精確地折疊石墨烯,特別是根據特殊需要沿特定方向進行折疊,具有極大挑戰性。
研究團隊成員陳輝博士介紹,基于這種原子級精準的“折紙術”,還可以折疊其他新型二維原子晶體材料和復雜的疊層結構,進而制備出功能納米結構及其量子器件。該研究工作對構筑量子材料和量子器件具有重要的科學與技術意義。
探索新型低維碳納米材料及其新奇物性,一直是當今前沿科學問題之一,相關研究曾于1996年和2010年兩次獲得諾貝爾獎。
我們日常所用的塑料制品、化纖織物,其實背后都離不開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烯烴,需求量巨大。他口中的“接力賽”,就是我國DMTO甲醇制烯烴,這一自主創新的原創技術的研發和更新歷程。
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1日在杭州發布一款包含1.2億脈沖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的類腦計算機。據了解,研究團隊還研發了專門面向類腦計算機的操作系統“達爾文類腦操作系統”,實現對類腦計算機硬件資源的有效管理和調度,支撐類腦計算機的運行和應用。
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1日在杭州發布一款包含1.2億脈沖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的類腦計算機。據了解,研究團隊還研發了專門面向類腦計算機的操作系統“達爾文類腦操作系統”,實現對類腦計算機硬件資源的有效管理和調度,支撐類腦計算機的運行和應用。
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1日在杭州發布一款包含1.2億脈沖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的類腦計算機。據了解,研究團隊還研發了專門面向類腦計算機的操作系統“達爾文類腦操作系統”,實現對類腦計算機硬件資源的有效管理和調度,支撐類腦計算機的運行和應用。
據浙江大學微信公眾號消息,9月1日,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重大成果新聞發布會在杭州召開。與此同時,團隊還研制了專門面向類腦計算機的操作系統——達爾文類腦操作系統(DarwinOS),實現對類腦計算機硬件資源的有效管理與調度,支撐類腦計算機的運行與應用。
我國科學家近日對水稻小穗的確定性調控分子機制進行解析,為水稻小穗“變性”提高每穗粒數、從而實現水稻增產提供了可能。”西南大學水稻研究所李云峰副教授說,該研究明確了水稻小穗確定性調控分子機制,為提高水稻產量提供了一條新的路徑。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曹務春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趙方慶團隊合作,在蜱及蜱媒傳染病防控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首次闡明了我國6大蜱種的基因組多樣性、群體遺傳結構,以及病原體分布特點。
地處青藏高原腹心地帶的納木錯湖面海拔4730米,是第二次青藏科考包括長江、怒江、色林錯、納木錯在內的“兩江兩湖”區域重要的科考基地。地處青藏高原腹心地帶的納木錯湖面海拔4730米,是第二次青藏科考包括長江、怒江、色林錯、納木錯在內的“兩江兩湖”區域重要的科考基地。
北京時間6月22日22:00,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重要成果,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團隊發現了首個靶向刺突蛋白N端結構域的高效中和單克隆抗體。
用一個全新的基因組圖譜,“打包”不同大豆的主要優點,呈現大豆幾乎所有的遺傳信息——我國科學家近日在大豆基因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有望為大豆的育種改良按下加速鍵。要提高大豆的基礎研究和分子設計育種水平,需要能夠代表不同大豆種質材料的全新基因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