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05日08:28 來源:澎湃新聞
一場內部工作會議上,同時出現了夾雜有河南、山東、安徽、湖北、江蘇味的普通話。這是8月30日,淮河生態經濟帶城市合作辦公室第1次工作會議上出現的情景。
據國務院于2018年10月正式批復的相關規劃,淮河生態經濟帶涉及五省共29個成員城市。經濟帶西至河南桐柏,東至鹽城,以淮河之名,橫跨了半個中國。
淮河生態經濟帶的“大旗”已立,兄弟們該聯手做點什么?
相比今年4月,由各地市政府主要領導參加的淮河生態經濟帶城市合作首次市長會商會,這次討論顯得更為具體。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現場獲悉,本次工作會議討論了2019年度工作要點、工作計劃、合作機制等多份文件。同時,各地也開始根據自身特色牽頭成立各類行業聯盟、專委會,主動尋求優勢互補。
會上,29個成員城市代表都進行了發言。澎湃新聞注意到,共治千里淮河,加強交通互聯互通,打造生態旅游廊道等,成為了會議現場的熱門議題。
作為本次會議的東道主,江蘇省淮安市發改委主任、淮河生態經濟帶城市合作辦公室主任黃克清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完善合作機制,聯合推進重大事項,并加強與“十四五”規劃銜接,將國家規劃進一步落地落實。
淮河一家親的歷史和現實必然
根據國務院批復的相關規劃,淮河生態經濟帶以淮河干流、一級支流以及下游沂沭泗水系流經地區為范圍,涉及上下游29個市縣。
江蘇淮安、安徽蚌埠和河南信陽等城市,被確立為淮河生態經濟帶區域中心城市。其中,淮安是淮河生態經濟帶首提首推城市。
今年4月舉行的淮河生態經濟帶城市合作首次省際聯席會,市長會商會,和8月底舉行的城市合作辦公室第一次會議,都放在了淮安召開。
在本次會議召開之前,淮安市委書記姚曉東也率團前往蚌埠和信陽“串門”。
盡管分屬三個不同省份,這三座區域中心城市,被發現確有不少共通之處。比如,除了流淌著共同的“母親河”淮河,三市都有“南北交融”的特征。淮安和蚌埠都建有南北分界線標志,淮安歷史上是南船北馬、九省通衢之地。信陽也正好處在南北分界線上,素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之稱。
一直以來,淮河充當著中國南北重要分界線的角色。如今,當地理分界線上升為生態經濟帶,無疑給千里淮河帶來了更多想象空間。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淮河生態經濟帶規劃牽頭制定者鄭新立認為,位居長江和黃河之間的淮河,可以成為中國“第三條出海黃金通道”。
同時,淮河流域南鄰長三角,北望京津冀。在鄭新立看來,淮河生態經濟帶的目標應當成為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后,中國的“第四增長極”。
然而,正如本次城市合作辦公室會議上,江蘇省發改委副巡視員周金剛所說,淮河生態經濟帶的29市縣總人口占全國10%,地區生產總值卻只有8%。
也就是說,淮河生態經濟帶并不如珠三角、長三角這樣的城市聯盟那般“星光熠熠”,其平均實力在中東部地區并不突出。
澎湃新聞注意到,淮河生態經濟帶上無一GDP萬億城市。最強城市徐州,2018年GDP不到7000億元。而三大區域中心城市中GDP最高的是淮安,尚不足4000億元。
如何書寫流域經濟示范帶答卷
澎湃新聞注意到,淮河生態經濟帶以河流為紐帶,而非以某一個中心,向四周輻射發散,這是其區別于都市圈的顯著特征。
今年4月的省際聯席會議上,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副司長張東強提出,要將淮河生態經濟帶,打造為“流域經濟帶的典范”。
生態方面,這次城市合作辦公室會議上,澎湃新聞從一份城市合作事項匯總表上看到,不少城市聯名提出要建立上下游生態補償制度,開展補償試點,并強化源頭保護。
有關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想法更多。比如,淮宿蚌城際鐵路、京滬高鐵二通道、豫皖高鐵平頂山至宿州段等幾十個規劃建議,均在匯總表中有所提及。
要致富,先修路。信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新會曾在今年4月的首次市長會商會上表示,淮河生態經濟帶要內部交通暢達,否則有被周邊其他經濟帶“瓜分”掉的風險。
利好是,推動“沿淮鐵路”前期工作,已被寫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
此外,在旅游業聯動發展方面,不少城市都有著共同語言。比如,淮安、信陽等城市聯名提出,組建淮河流域文化旅游產業聯盟,定期組織峰會,進行點對點的精準旅游營銷。
滁州市提出,以南京、合肥兩大都市圈和蘇北地區為重點,共建大明文化、紅色文化等旅游線路,并提請蚌埠、淮安等皖北和蘇北城市一同參與。
本次城市合作辦公室會議上,也討論通過了各成員城市牽頭組建行業聯盟和專委會名單,共30余個。
淮河生態經濟帶城市合作辦公室主任黃克清表示,要推動《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落地落實,首先要進一步完善合作機制。
要制定一批符合淮河生態經濟帶實際、運作高效的合作發展機制,促進各城市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續的合作發展。
其次要加強“十四五”規劃銜接。黃克清提出,各成員城市要以開展“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為契機,全面落實《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把《規劃》明確的重大工程、重點項目、重大政策、重要改革任務,與本地區經濟社會緊密銜接起來。
此外,還要聯合推進重大事項落地,鼓勵各成員城市根據工作和實際發展需要,牽頭組建專委會和行業聯盟,發揮社會力量,參與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
新冠疫情期間,在廣闊的瀾滄江-湄公河流域,一批中國建設者為打造欣欣向榮的瀾湄流域經濟發展帶而日夜奮戰。這是2020年7月17日航拍的位于老撾中部波里坎塞省的中國電建水電三局南屯1水電站項目建設工地。
黃河流域省份有著全國約30%的人口,經濟總量約占全國的26.5%,在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推動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向城市圈集聚、向城市群集聚,減少生態敏感區域的人類活動,將有助于黃河流域的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
當日,記者從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獲悉,從1999年8月12日至今,黃河實現連續20年不斷流,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奔流不息,支撐著流域經濟和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