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30日17:20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矯陽
9月初,京張高鐵將開啟聯調聯試,為年底通車做準備。不久前,八達嶺高鐵站封頂,主體工程全部完工。
在世界文化遺產長城核心景區建高鐵站,最牽動人的是文物保護。那么,這座高鐵站為什么要建在長城核心景區?用了哪些新技術新工藝?長城還好嗎?
29日,科技日報記者帶著這些問題,來到了京張高鐵八達嶺站來一探究竟。
“尊重自然、形隱于山”的設計理念
初秋的北京延慶,天高云淡,層林疊翠。八達嶺滾天溝長城景區正門,來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如織。斜對面的山腳,新建京張高鐵八達嶺站口,搭滿鋼架,正進行機電安裝和裝飾工程。站口不大,與兩邊嵌在山體上的裝飾墻形成一個退臺,掩映于山林之間。
這便是大名鼎鼎的京張高鐵八達嶺站入口,而車站則深藏于地下百米,有“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神韻。
“新建車站總建筑面積4.88萬平方米,為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主體站房全部放在地下,建筑面積3.98萬平方米。”中鐵五局京張三標項目部黨工委書記賈友文說,建成的八達嶺車站埋深達102米,是國內最大、也是京張高鐵唯一的地下站房。
未來,在八達嶺長城景區入門口看對面的高鐵站,只能看到一個類似長城垛口的八達嶺站房入口,與山體融為一體,而站房前也均是綠地。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京張高鐵在規劃之初,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風景區內絕不能設車站,越遠對文物保護越好;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全世界的人就都要來看長城,既然高鐵線都路過這里,就應該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在異常激烈的爭論中,法國AREP設計集團和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共同設計出一個方案,體現了各方共識:以人為本。
“既方便游客直達景區,又秉承綠色建筑的理念,讓站房與自然相融。”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相關設計人員告訴記者,八達嶺長城站采用了“尊重自然、形隱于山”的設計理念,從視覺上,將車站與山體融為一體。
“車站內裝修工程完成后,還要在屋面種滿綠色植被,和山體有機地連接在一起,車站外立面的石材就按照長城城磚的色彩、紋理精挑細選,與之呼應。”賈友文介紹說。
多項創新技術 嚴格保護文物
建設如此大規模的地下工程,中鐵五局創新了許多新技術新工藝。
據賈友文介紹,八達嶺高鐵站的設計施工方案,所有設計指標均嚴格按照國家文物局制定的穿越或臨近保護民建(構)筑物標準。
“地下站房由一個暗挖隧洞群組成。”中鐵五局京張三標項目部副總工程師倪派說。
如此超大規模的暗挖隧洞群,爆破控制至關重要。為滿足國家文物局要求的振動速度,經專家研究,中鐵五局采用了電子雷管微損傷爆破技術進行施工。“通過多打眼,采用電子雷管,逐孔起爆技術,減小爆破振動。”倪派說,實際監測均小于國家文物局的爆破振動速率,控制在0.1cm/s以內。
隧洞群產生的巨量是如何處理的?“項目設置了污水處理站,采用先進的曝氣生物濾池過濾系統,通過絮凝沉淀、生物濾池、活性炭吸附等處理工藝,處理水體中的油污。”倪派說,處理過的污水在排放前都有通過嚴格檢測,并優先循環使用。
通過救援隧道下到百米深的站房,科技日報記者看到,八達嶺高鐵站的四車道站臺已建成,照明電梯正加緊施工。這么深的地鐵,乘客要二次乘電梯,一次提升45米,創目前國內高鐵地下車站旅客提升高度之最。這么大的規模和埋深,自然要有通風管道,而八達嶺高鐵站的通風管道設計,也是隱藏于山體中,采用兩進兩出巷道式通風,似有若無。
“建設不允許從地面景區出渣土,中鐵五局創新采用了反向施工法,先在豎井里打一米左右的孔,再在5.8米范圍內爆破。”倪派說,圍繞八達嶺車站建設,中國國家鐵路集團公司已形成“京張高鐵八達嶺地下車站施工關鍵技術研究”課題。
先進的設計理念,創新的技術與工藝,令八達嶺長城站深融于長城,與千年烽火臺交相輝映。
京張高鐵全長173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預計年底通車。屆時,從北京北站乘高鐵到八達嶺,僅需一小時,從地下百米乘電梯鉆出山后,步行1到2分鐘,即可以乘纜車直達八達嶺長城。
2019年12月16日,成貴高鐵全線開通,成都與貴陽兩地之間的通行時間從8小時縮短至2小時58分。京張高鐵、昌贛高鐵等多條線路首次投入春運——” 李師傅是在江西贛州務工的湖北襄陽人,一直盼著贛州通高鐵,今天特意和工友們一起來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