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23日10:26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量子技術被譽為影響人類未來的十大技術之一,成為國際競爭的熱點。經過二十多年的研究攻關,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了一批世界領先的創新成果。從“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發射,到量子“京滬干線”正式開通,再到最近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的多維度量子隱形傳態,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繼續領跑世界。新中國的第一,今天帶您了解我國量子通信領域的重大成果。
2019年8月15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報道,中國科學家潘建偉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高維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量子隱形傳態,是一種全新的通信方式,通俗來講,就是將甲地的某一粒子的量子信息在乙地的另一粒子上還原出來,被傳輸的物體就像是進行了一場“星際穿越”。美國物理學會等發表評論稱,這一成果為發展高效量子網絡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是量子通信領域的一個里程碑。
2001年,在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從奧利地學成回國的潘建偉開始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組建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實驗室,并陸續將一批有潛力的學生送到國外深造鍛煉,最終成就了世界上著名的量子“夢之隊”。
2016年8月16日,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千公里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和地星量子隱形傳態等三大科學目標,使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躋身國際領先地位。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評價稱,“國際同行們正在努力追趕中國,中國現在顯然是衛星量子通信的世界領導者?!?/p>
2017年9月29日,世界首條千公里級量子保密通信干線——“京滬干線”正式開通,推動了量子通信在金融、政務等領域的示范應用。利用量子“京滬干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的天地鏈路,我國在北京和維也納之間成功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根據計劃,我國還將與意大利、俄羅斯、瑞典和南非等國開展洲際量子密鑰分發實驗。
訊)作為量子信息領域的80后明星科學家,有“量子巫師”美名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陸朝陽的研究工作再次獲得國際獎項認可。2017年6月,歐洲物理學會宣布,授予陸朝陽2017年度菲涅爾獎,以表彰其“在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學量子計算方面的杰出貢獻”。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這句本是科幻和電影界的戲謔和調侃,如今成為不少量子行業從業人員心中的“痛”專家指出,量子技術暫時還沒有與日用品扯上關系,目前所謂“量子+生活”的產品,幾乎都是騙人的東西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技實力伴隨經濟發展日益壯大,一系列重大科學工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科技進步與創新上取得重大進展。通話的另一方,國際量子物理學泰斗、奧地利科學院院長安東·塞林格評價,中國在量子保密通信領域的成就“定會讓愛因斯坦感到驚訝”。
國家統計局7月23日發布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七——《科技發展大跨越 創新引領譜新篇》,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科技發展成果。2018年,國外三大檢索工具《科學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技會議錄索引(CPCI)》分別收錄我國科研論文41.8萬篇、26.6萬篇和5.9萬篇,數量分別位居世界第二、第一和第二位。
此后一系列科技規劃、計劃相繼實施,科技體制改革大幕開啟,科技實力伴隨經濟發展同步壯大,為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撐。[2]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是指研發經費與GDP之比,是國際上通用的、反映國家科技投入水平的核心指標。
國家統計局7月23日發布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七——《科技發展大跨越 創新引領譜新篇》(點擊題目即可查看),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科技發展成果。2018年,國外三大檢索工具《科學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技會議錄索引(CPCI)》分別收錄我國科研論文41.8萬篇、26.6萬篇和5.9萬篇,數量分別位居世界第二、第一和第二位。
新中國的成立點燃了中華民族科技復興的希望。此后一系列科技規劃、計劃相繼實施,科技體制改革大幕開啟,科技實力伴隨經濟發展同步壯大,為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講,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成為我國發展的明顯短板。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勢不可擋,光輝的彼岸就在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