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17日22:10 來源:光明網
新中國成立70年
粗鋼產量增長5799倍
平板玻璃產量增長803倍
汽車產量連續多年蟬聯全球第一
……
我國工業從幾乎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實現了由一個貧窮落后的農業國成長為世界第一工業制造大國的歷史性轉變。
數據顯示,我國工業增加值從1952年的120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30516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970.6倍,年均增長11.0%。
一方面,工業生產能力迅猛增長,高技術裝備類產品發展迅速。
2018年,粗鋼產量比1949年增長5799倍;
原煤產量比1949年增長115倍;
平板玻璃產量比1949年增長803倍;
2018年,計算機產量為3.1億臺;
汽車產量為2781.9萬輛,連續多年蟬聯全球第一;
高鐵動車組已成中國靚麗名片,走出國門。
另一方面,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現代工業體系門類齊全。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創新驅動戰略的指引下,研發成果豐碩,如“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多次蟬聯全球超算500強榜首。
目前我國已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一個行業比較齊全、具有一定技術水平的現代工業體系已經形成。
新中國成立70年,中國人民憑著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闖勁,憑著一股滴水穿石的韌勁,創造了波瀾壯闊、世界矚目的工業奇跡。
7月份,隨著復工復產有序推進,國內市場鋼材需求旺盛,鋼鐵生產經營保持高位平穩運行態勢,經濟效益漸回暖。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生鐵、粗鋼、鋼材產量同比分別增長8.8%、9.1%和9.9%;中鋼協重點統計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8%,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3.4%。
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增速比上月提高0.9個百分點,對工業增加值形成支撐,特別是7月份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6%,創下2016年10月份以來的新高。開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同樣認為,7月份工業生產總體平穩,建筑鏈、汽車制造鏈增長進一步加快、采礦與電力、熱力、燃氣明顯回落。
一季度工業經濟主要指標震蕩回升,經濟運行大幅下滑態勢有所改觀,信息通信業運行總體平穩。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13.8%,第二產業投資下降21.9%,第三產業投資下降13.5%;民間投資47804億元,下降18.8%,降幅分別比1-2月份收窄11.8、6.3、9.5和7.6個百分點。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1元,名義增長0.5%,實際下降3.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41元,名義增長0.9%,實際下降4.7%。
(楊曦)國家統計局今日公布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2065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6.8%。其中,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450億元,下降15.8%,降幅比1-2月份收窄4.7個百分點;商品零售下降12.0%,降幅比1-2月份收窄5.6個百分點。
12月12日,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發布預測成果顯示,2019年我國鋼材消費量預計為8.86億噸,同比增長7.3%;2020年我國鋼材需求量預計為8.81億噸,同比下降0.6%。對于全球鋼材需求狀況,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發布預測成果則顯示,2019年全球鋼材消費量約為17.81億噸,同比增長4.1%;2020年全球鋼材需求量約為18.02億噸,同比增長1.2%。
2018年,我國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2%,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0.7%,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2.2%。中國經濟從以依賴單一產業為主,轉向依靠三次產業共同帶動,經濟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不斷增強。
從生態環境部發布的中國空氣質量改善報告看,我國大氣污染治理任重道遠。據相關機構測算,到2025年,“超低排放”相關任務完成后,將帶動鋼鐵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排放量分別削減61%、59%和81%。
(記者趙永新)18日下午,采用5G室內數字系統建設的全球首個5G火車站在上海虹橋火車站啟動建設。
記者從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獲悉,2018年,鋼鐵行業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市場秩序明顯改善,全行業經濟效益創歷史最好水平。2018年我國出口鋼材6934萬噸,同比下降8.1%;出口金額3985億元,同比增長7.7%;平均出口價格5747元/噸,同比增長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