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15日13:36 來源:經濟日報
每逢月中發(fā)布多!
今天,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7月份國民經濟運行相關數據。其中的一項指標波動,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甚至一些人為之頗為糾結。
它,就是消費。
數據顯示,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073億元,增速比上月回落2.2個百分點。
回落?2.2個百分點?消費在近年來經濟增長中一直發(fā)揮著穩(wěn)定器的作用,一些網友不禁要問:本屆消費者不行了嗎?穩(wěn)定器都滑落了,經濟還能穩(wěn)得定嗎?
別慌!讓我們一起找出這背后的原因——
罪魁禍首竟是TA
7月份消費增速回落,“罪魁禍首”是汽車。
之前曾有網友調侃:“6月不買車,7月徒悲傷!”什么情況?
原來,6月份是汽車國五國六排放標準的轉換期,很多廠商、經銷商舉辦了相當多場次促銷活動,所以當月汽車銷量非常猛。
用數據說話:6月份當月汽車銷售同比增長17.2%!
而到了7月份,畫風突然出現了變化:
由于消費前移或透支效應的出現,7月份當月汽車銷售下降2.6%,出現了從正增長17.2%到下降2.6%的落差。
此外,新能源車在6月25日之后補貼減少,銷售商在此之前有搶裝和搶售的情況。
一升一降,主要還是受到了政策和促銷活動影響,而這些因素都帶有一定偶然性。
實際上,扣除汽車零售額影響之后,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8%,這個增速不算太低了,最起碼能和上個月打平。
所以,對于這樣的數據反差,不必驚慌!還是要冷靜下來分析下具體原因,實際上只要消費回歸正常之后,平穩(wěn)增長自然不叫事了。
“剁手節(jié)”也有影響
都說了“罪魁禍首”是汽車。但還有一個數據值得一看,這就是網上零售。
網上零售數據在其中,是拖了后腿還是做了助推?畢竟,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已經超過了40%!
統(tǒng)計局的說法是,網上零售保持較快增長。1-7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同比增長20.9%,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12.6個百分點。
數據是不錯的,當然,還要對比著看。
1-6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21.6%,比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13.2個百分點。
從增速來看,稍微放緩了一點。
但是,別忘了,6月份還有“6·18”——剁手族的狂歡節(jié)。這個從6月初就開始的年中大促,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前透支了網上消費。
沒有了“6·18”的加持,7月份網上零售數據稍微放緩一點,也能理解。
不過,隨著“6·18”的影響逐漸消退,網上消費也將回歸常態(tài),繼續(xù)保持高速增長不在話下。
消費潛力依然很大
從7月單月增速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幅度有點嚇人。
但是從前7個月看,波動并不大。
1-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8283億元,增長8.3%,增速僅僅比1-6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
這說明啥問題?
就算汽車銷售變化有影響,就算沒有“6·18”這樣的“剁手節(jié)”,我們本身的消費能力還是杠杠的!
所以,單月數據下降也別慌,巨大的消費潛力依然是穩(wěn)定器——
? 1、我們有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成長最快的中等收入群體,消費潛力毋庸置疑;
? 2、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速比GDP增速高出0.2個百分點,收入較快增長對消費有支撐;
隨著助企紓困政策及針對小微企業(yè)的金融扶持等政策措施效果顯現,11月份中小企業(yè)生產經營狀況進一步改善。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認為,由于內外需求持續(xù)回暖,中小企業(yè)銷售明顯改善,帶動企業(yè)補庫存意愿增強。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成為全球首個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由負轉正”,同樣成為前三季度中國區(qū)域經濟的關鍵詞。 在東北三省中,吉林省率先實現由負轉正,地區(qū)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5%,比上半年提高1.9個百分點,遼寧、黑龍江同比下降,但主要指標有所改善。
從各地公布的經濟數據中可以發(fā)現,不論是東部沿海還是中西部地區(qū),消費市場呈現出持續(xù)回暖的態(tài)勢,一些新業(yè)態(tài)、新商業(yè)模式發(fā)展勢頭良好,進出口也呈現出明顯回升趨勢。
河北、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寧夏等多個省份實現三次產業(yè)全面增長。東北三省中,吉林省率先實現由負轉正,地區(qū)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5%,比上半年提高1.9個百分點,主要經濟指標比上半年均有所提高。
2020年7月1日離島免稅新政實施,離島免稅購物額度從每年每人3萬元提高至10萬元,取消單件商品8000元免稅限額,新增手機、平板電腦等7類商品,化妝品單次購買數量從12件提高到30件。
截至10月27日,除上海、西藏外,已有29個省份公布了經濟運行情況,其中24個省份實現正增長,各地經濟呈現穩(wěn)定復蘇態(tài)勢↓↓ 相比上半年,北京、廣東、山西、山東、河北、陜西、河南、海南、吉林等省份前三季度經濟增速均實現了由負轉正。
2020年7月1日離島免稅新政實施,離島免稅購物額度從每年每人3萬元提高至10萬元,取消單件商品8000元免稅限額,新增手機、平板電腦等7類商品,化妝品單次購買數量從12件提高到30件。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張立群:“十三五”期間是中國經濟一個重要轉型期,周期性、體制性、結構性的矛盾相互交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強大國內市場加快形成,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1.2萬億元,中國已成為超大規(guī)模市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60%左右。
題:季度增速首次轉正 市場人氣持續(xù)回升——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副司長談前三季度消費“成績單”國家統(tǒng)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3324億元,其中,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0.9%,季度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從當季看,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4.9%,比二季度加快1.7個百分點;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增長5.8%,比二季度加快1.4個百分點;服務業(yè)增加值增長4.3%,比二季度加快2.4個百分點。前三季度,新動能引領作用凸顯,規(guī)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yè)增加值,裝備制造業(yè)增加值增速都比上半年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