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13日19:19 來源:光明網
【編者按】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美麗中國的建設賡續奮進。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新發展時期。此次,光明網推出“奮進的中國精神”系列特別節目,以微視頻的形式深刻講述生態文明建設、脫貧攻堅過程中的奮斗事跡,傳遞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中展現出的奮斗擔當,感知奮進的中國精神。
本期,我們來到千里林海的塞罕壩,見證塞罕壩三代務林人創造的人間奇跡。
2017年12月5日,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河北塞罕壩林場的代表陳彥嫻、劉海瑩、于士濤捧起了地球衛士獎杯——以他們為代表的三代塞罕壩人,50多年人工造林112萬畝,植樹3億多棵,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令世界驚嘆。
20世紀60年代初,國家下決心在這里建一座大型國有林場,以恢復植被,阻斷風沙。1962年,來自18個省區市,24所大中專院校的畢業生和周邊地區的干部職工,組成369人的建設大軍,進駐塞罕壩。
“等一上壩以后,真的就是白毛風摻著沙子,對面走人根本就看不到,因為那時候沒有林子。”陳彥嫻說。
寒風暴雪中,塞罕壩務林人抱來干草、石頭,搭起草房、窩棚,缺少糧食,便吃全麩黑莜面,缺少蔬菜,便挖點野菜,終于克服生存極限。
1962年、1963年連續兩年的育苗失敗后,1964年,春季造林的號角再次吹響,這次塞罕壩人創造了高寒地區栽植落葉松的成功先例,開啟了大面積造林時代。十年后,60多萬畝樹木讓塞罕壩“換了人間”。
然而,1977年10月,一場罕見的“雨凇”災害襲擊塞罕壩,20萬畝林木毀于一旦。
“聽著咔咔的響聲,樹木就都折斷了,這十幾年的心血毀于一旦,但在自然面前沒有辦法,眼淚真的是順著眼睛往下流,把這些折斷的樹清理完以后,又繼續在這片土地上造林。”陳彥嫻回憶道。
憑著超常的恒心和意志,塞罕壩人又用了20多年,將林場造林總面積提升到112萬畝。
“塞罕壩已經森林茂密,森林覆蓋率超過80%,并且森林的蓄積量已經達到了1000多萬立方米。我們一直秉承一個信念,不忘綠化祖國的初心,不忘改變環境的使命,一直堅守著把這塊地綠起來,并且保護起來。”劉海瑩說。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塞罕壩人用青春筑成綠色奇跡,用奮斗成就大美中國。
近日,第三屆中國國際海洋牧場發展論壇在遼寧大連舉辦。海洋牧場建設作為農業農村部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海洋命運共同體戰略思想的重要實踐活動已持續多年。十幾年來,唐山海洋牧場認真落實農業農村部海洋牧場建設指導思想,把打造中國樣本作為矢志不移的理想信仰。
憑著艱苦創業、遇挫彌堅的精神,在1962年至1982年的建場20年間,塞罕壩人在這片沙地荒原上共造林96萬畝,總計3.2億余株,百萬畝林海初露崢嶸。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對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跡作出重要指示,稱贊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
國際人士認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績顯著,同時積極參與全球生態治理,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中國綠色發展為全球生態治理作出重要貢獻,彰顯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
15年來,安吉的蛻變,是把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縮影,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經歷時代檢驗的實踐樣本。“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被寫進黨的十九大報告;“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被寫入黨章;
我們比往常更期待綠色、期待生命、期待希望。毛烏素沙漠綠了。一片片土地更蔥郁。或是低碳出行減少碳排放。都是在呵護生命的綠色。(圖/文 任夢雅 趙丹)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塞罕壩林場建設者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國慶招待會、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習近平總書記連續發表三篇重要講話,先后10次提及“奮斗”。無奮斗不青春,習近平總書記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
央視網消息:這一彎深深的綠色,就是位于河北最北部的塞罕壩機械林場。面積有112萬畝,栽植樹木5億株,如果把這些樹間隔一米排開,可以繞赤道十二周。它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也是京津地區一道天然的綠色屏障。
早上六點,劉軍和妻子齊淑艷一起登上了望海樓,他們都是塞罕壩機械林場的瞭望員,夫妻倆在這里已經堅守了13年。雖然條件艱苦,但在望海樓的第一個防火期,劉軍夫婦堅持了下來,多次發現火情并及時上報,受到了林場的表彰。
據中國之聲報道:本月6日,中國之聲獨家報道了河北承德塞罕壩防火封山期,有身穿“森林消防”制服的人員私自收受游客錢財,對其放行一事。7日,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召開干部大會,通報有關此事的處理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