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13日09:06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戴先任
現在,快遞等包裝垃圾已成為城市生活垃圾增量的主要來源,但與此同時,選擇使用“創意改良”綠色包裝、助力垃圾減量的商家也越來越多。專家表示,我國社會已掀起垃圾分類的新風尚,但要從根本上破題垃圾圍城,還需從源頭端減少垃圾生產,從末端做好環保治理,配合垃圾分類,共同形成垃圾處理的產業閉環。(8月12日新華社)
垃圾分類成了社會議論的焦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率先吹響了“強制垃圾分類”的號角。但垃圾分類對于破解垃圾圍城來說,只是一種末端治理,末端治理固然重要,但要走出垃圾圍城困局,就不能只有垃圾分類,還要進行源頭治理。
比如要從源頭減少垃圾生產,像快遞餐飲包裝,就是垃圾圍城“新主力”。有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202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達到20194.4萬噸,部分城市垃圾圍城的問題突出,以常住人口超兩千萬的北京為例,每天產生近2.6萬噸生活垃圾,而快遞包裝垃圾在其中已經占據相當比例。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僅2015年一年,我國快遞業所使用的膠帶總長度就達169.85億米,可繞地球赤道425圈,紙板和塑料實際回收率不到10%,包裝物總體回收率不到20%。
要解決包裝垃圾問題,就需要從生產端進行垃圾減量,比如引導企業研發再生技術,實現生產端可循環利用。如現在很多外賣行業減少塑料餐具的使用,就有利于環保。這些都需要加強引導與鼓勵,對于不能使用環保餐具、環保包裝的外賣企業、快遞企業,要予以相應的懲治。
要減少垃圾污染,就需要從源頭、中端、末端進行全方位綜合環保治理,形成完整的“閉環”,這樣才可能對垃圾圍城難題進行破解。當然,垃圾分類正是減少垃圾污染的一個有力切入口,通過強制垃圾分類有助于帶動全方面的垃圾治理,這正是各地強調垃圾分類的原因所在。但不能將垃圾分類變成“單兵作戰”,不能只讓公眾承擔垃圾污染的責任及肩負破解垃圾圍城的使命。通過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綜合治理,環環相扣,落實到人、落實到企業,這樣才能全方位、無死角地對垃圾污染進行“火力全開”,還公眾一個宜居的居住環境,保護好我們世代繁衍生息的這個星球。
據美國媒體報道,長期以來,人們普遍將塑料污染危機歸咎于幾個亞洲國家,但最新研究顯示,世界上最大的塑料垃圾制造者“另有其人”。這項名為《美國向陸地和海洋排放了多少塑料垃圾》的研究報告顯示,美國2016年制造的塑料垃圾在全世界遙遙領先,達4200萬噸;年度人均制造塑料垃圾130.1公斤。
在鄭州,每天產生垃圾8000噸,32天就能填滿一個如意湖;在西安,每天產生垃圾1萬噸,讓國內最大的垃圾填埋場提前20年封場;在杭州,每天產生垃圾1.2萬噸,3、4年時間就能把西湖填滿;在北京,每天產生垃圾1.84萬噸,如果用裝載卡車來運輸,這些車首尾相連可以繞三環路一圈;在上海,每天產生垃圾2萬噸,16天就可以堆出一幢金茂大廈。2億 2013年之前,中國消費者每年吃飯浪費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別達800萬噸和300萬噸,最少倒掉了約2億人一年的口糧。
垃圾分類后,有回收價值的東西將不再被濕垃圾污染,干垃圾焚燒成本降低,濕垃圾則可制成肥料、沼氣等。不僅如此,一些有利于垃圾分類的新發明不斷涌現,新技術得到應用,不少網友直呼“高手在民間”。
根據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7月以來,上海濕垃圾分出量已達8200噸/日,相比2017年的日均分出量增加了1.3倍。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數據分析,《條例》實施以來,干垃圾中混裝的濕垃圾含量降低,焚燒爐燃燒穩定性有了明顯提高。
因為我國是一個垃圾生產大國。2010的北京被400多個大大小小的垃圾場包圍。密密麻麻,塑料遍地,觸目驚心。而超過50種魚類被發現正在食用塑料垃圾。“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淤泥。
昨日,鄭州市建筑垃圾綜合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鄭州市建筑垃圾遺撒有獎舉報辦法(試行)》,決定引入有獎舉報,進一步完善建筑垃圾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工作機制,促進建筑垃圾遺撒行為的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