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07日00:18 來源:解放日報
近日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成為中國影史動畫電影票房第一,也讓“國漫”再度成為熱詞。正日漸興起的國漫和傳統的諷刺漫畫、插圖、連環畫等能否歸為一談?日前在深圳舉辦的《百年國漫大展Y-COMIC-X?》展覽中,將國漫的源流上溯到《子愷漫畫》,并將賀友直、戴敦邦、施大畏等畫家的連環畫作品納入展陳體系,引發各界關注。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民族文化自信的提升和優秀作品的不斷涌現,中國漫畫也到了需從學理上系統梳理研究、辨明源流的時機,以助其更好向前發展。
漫畫和“小人書”區別在鏡頭語言
從1925年的豐子愷漫畫、張樂平的《三毛從軍記》、萬籟鳴的《猴子撈月》,到連環畫泰斗賀友直的《我自民間來》、中國動畫電影代表作《哪吒鬧海》總設計師張仃的水墨手稿、戴敦邦二十年暢銷繪本《紅樓夢插圖集》……這些作品作為承載文化記憶、演繹中國故事的經典之作,早已被美術史所承認,放在任何一座藝術殿堂中都不會失色。然而,當它們和時下流行的《鏢人》《一人之下》《那年那兔那些事兒》等新國漫共同展出時,卻有了另外一層含義。
《百年國漫大展Y-COMIC-X?》上,85位中國漫畫家的400余件漫畫作品以時間為線索,串聯起中國漫畫初長成、連環畫的黃金時代、外來影響下的新國漫、國際化與數字化、獨立精神、漫畫與多媒體時代六大章節。為何要將諷刺漫畫、連環畫歸入國漫體系?展覽主辦方設計互聯副館長趙蓉認為,無論是老一輩藝術家運用水墨等藝術形式的漫畫,還是如今年輕人的國際化漫畫語言,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并且堅持作品趣味性。“以圖像說話,在不同時代連接起人們對于文化的共同感受與記憶。相比風格上的變化,我們更看重漫畫作為與觀眾緊密聯系的藝術形式所體現的時代變遷。”
在上海城市動漫出版傳媒有限公司總編、上海海派連環畫中心主任劉亞軍看來,連環畫是用連續的畫面表現故事,其中單線白描的形式在歷史上最為輝煌、影響力最大,但連環畫不等于“小人書”,用多幅連續形式講故事的漫畫都可以叫連環畫,這也使得傳統連環畫和新國漫本沒有天然的鴻溝。不過,傳統連環畫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步入衰微,視覺表現上的局限是重要原因之一。“傳統連環畫不是鏡頭語言,而是以中景為主,一鏡到底。新國漫運用了特寫、切割等鏡頭語言,豐富了畫面表現力。”
這一特點也在展覽中有明顯的反映,比如展覽顧問、中國知名漫畫家、動畫導演顏開1994年起連載的《雪椰》,是在“中國動畫5155工程”啟動之前唯一被中國漫畫讀者認可的漫畫作品。比較《雪椰》和傳統連環畫,鏡頭語言的運用無疑是一大特色。另一方面,來自西方和日本的影響同樣鮮明。這樣的作品也更符合新一代年輕讀者的胃口。
不過,經典的作品總是超越時代的。連環畫泰斗賀友直對鏡頭語言無師自通,他的《山鄉巨變》中,表現人物喝醉后的景象,視角都是搖搖晃晃的,也在當時引發轟動。而且,連環畫在構圖、細節考證上要求嚴格,但現在的動漫作品往往只注重故事節奏,作者的手上功夫、文化修養也和老一輩作者差距很大,這使得當下國漫難以出現真正的藝術精品。
傳統連環畫從未故步自封
幾年前,在一次上海美協組織的連環畫創作項目啟動大會上,賀友直提出,“能不能畫成繪本的形式?”這句話讓在座的人都大吃一驚。在他看來,所有的畫面、文字都服務于講故事和傳播,海派連環畫將來要往繪本方向努力。
不僅是賀友直,許多傳統連環畫家都意識到,隨著時代發展,連環畫必須與時俱進,在形式和內容上不斷創新和突破。目前,海派連環畫主要有兩種探索方向,一種用鏡頭語言、條漫等方式重新表現經典連環畫作品,使其更加適合當下的手機閱讀習慣。比如在《雞毛信》中加入對話框,給海娃丟失雞毛信后大驚失色的臉部表情做特寫鏡頭等。另一種探索則是將連環畫和現在的數字化技術結合,通過AR、VR、游戲等方式注入新的活力。
老一代連環畫人一直在思考如何跟上時代,他們從來沒有故步自封。比如曾創作《孫子兵法》等連環畫作品的楊德康,近年來一直在探索如何用連環畫的方式講奧數。為了研究鏡頭語言,不會電腦的他把畫面復印好,再用剪刀減下來,一張張地貼出電影感。在探索中,也有新一輩連環畫人對傳統的堅守。比如倪春培創作《淞滬抗戰》時,始終用毛筆在宣紙上構圖,盡管硬筆更加省力,但就像賀老等人所堅持的那樣,用毛筆才能畫出味道來。
據了解,從去年開始,連環畫創作數量呈井噴狀態。除了在主題出版市場上占有一定分量外,一些經典題材如《三國演義》等依然受市場歡迎。
國漫發展需補“造型”短板
在百年國漫大展開幕式上,中國美術家協會動漫藝委會副主任、廣東省動漫藝術家協會主席金城介紹,十年前,漫友雜志社和中國美術館合作承辦過中國動漫藝術大展,自己前不久也和一些漫畫家策劃過“中國動漫日本行—從水墨中來”展覽,希望讓世界看到中國動漫的水墨美學。
過去,中國動漫最大的短板是不會講故事,從近年來的幾部動畫電影可以看出,中國動漫已經找到了自己講故事的方式,《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也更多在于故事講得好。但國漫要進一步發展,還需要補上其他方面的短板。
今年的上海電影節期間重新修復放映了《大鬧天宮》,其中對中國元素的運用,包括張光宇的人物造型等至今看來仍是難以超越的經典。包括《哪吒之魔童降世》等許多當下人氣動漫作品在有好故事的同時,人物造型仍有過于歐美化或日韓風的爭議,如何吸收借鑒傳統水墨動漫、線描連環畫等優秀作品的造型語言,發揚中國學派精神,也是百年國漫大展將這些作品集聚一堂進行討論的意義之一。
在另一方面,相比傳統連環畫,新國漫尚未被藝術機構所接納。顏開介紹,針對國漫的專業性的漫畫展覽非常少,如今更多是在全國各地的一些大賣場上看到國漫的身影。但在國外,優秀漫畫家的作品會被放在頂級藝術場館中展出。“希望未來具有學術性、藝術性的國漫展覽越來越多,讓參展者能夠在展覽中找到尊嚴,從而創作出更加具有藝術水準的作品。”
業內人士認為,在當下尋找更好的發展,新國漫和傳統連環畫需要互相守望。(記者 鐘菡)
“女兒已經快一個月沒見我了,我想把自己生活的日常以及在隔離病房一線的所見所聞畫出來,當作生日禮物回家后講給她聽。疫情發生以來,作為省人民醫院感染科護士,王倩第一時間就報了名,要求到醫院疫情防控的最前線——公共衛生醫學中心發熱門診工作。
目前,她已在遼寧省 抗擊新冠肺炎第一線 奮戰了兩周的時間 王楠出生于1989年 平時愛好畫畫 對她來說,戰疫的每一天都值得記錄下來
三毛第一次走出上海,來到首都北京,登長城、逛故宮,感受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偉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