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06日13:08 來源:人民網
一握手便知道,毛相林的手如鐵鑄般粗糙有力。這是拿著鋼釬和大錘挑戰大山的一雙手。
也正是這雙手,與下莊筑路英雄譜上其他101人的雙手一道,鑿出了8公里的“絕壁天路”。
現實版的“愚公移山”就發生在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毛相林說,用了整整7年時間,下莊人克服了一個個困難,在懸岸絕壁上鑿出了一條8公里長的脫貧希望路!
村民們在懸崖上開鑿道路。
井底之村
三成人沒去過縣城,23人摔下懸崖
打毛相林記事起,下莊村幾乎就沒什么變化——一樣的閉塞、一樣的貧窮。
毛家在下莊村,到毛相林這一代,已有10代人。
毛相林 上游新聞記者 李化 攝
下莊是個天坑村,地形像口井,從“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有1100多米。全村4個社96戶人家400多人就住在“井”底。
沒有修村公路之前,下莊出村只有一條108個“之字拐”的小路,到縣城要走3天。全村的生產生活物資,都靠背簍背進山。
毛相林記得很清楚,村里先后有23人在懸崖上摔死,75人摔傷、摔成殘疾;由于外出太困難,有三成的人連縣城都沒去過,18歲嫁到下莊的袁大香直到94歲去世,都沒有回過娘家,好多女娃娃出去打過工后,就再也不回來了。
毛相林在上世紀80年代就先后在村副主任、村主任等崗位上干過。毛相林回憶,當時下莊村買包鹽都不容易,大家也為修路在想辦法。第一次想買炸藥炸山修路,結果干了兩年,“沒修好,炸藥炸不開”,因此放棄了。
1992年,毛相林成為共產黨員。1997年,他接任下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坐在下莊井口的巖石上,看著井底的下莊,又一次萌生了修路的想法。
團結之村
湊錢修路,青壯年不分男女全上工地
毛相林的父母親都是共產黨員,他們從小教育毛相林說:“有事莫往后面躲!要往前沖!”1997年7月,毛相林決定,修路這件事,他要帶頭沖一沖。
當時,下莊的路還沒有列入全縣規劃。在全村黨員干部會上,毛相林對大家說:“山鑿一尺寬一尺,路修一丈長一丈,就算我們這代人窮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讓下一輩人過上好日子!”
用毛相林的話說,當時大家是在“反反復復地打嘴仗、算細賬”,但最后形成了共識——修路!因為沒有路,就意味著下莊村,沒有未來,也沒有希望。
毛相林帶頭拿了700元錢作為第一筆修路資金,村民們也東湊西湊籌集了近4000元。
接下來,毛相林以個人名義向信用社貸了1萬多元,又給上級寫申請打報告,鄉政府和相關部門同意了下莊村自己修路,還提供了炸藥和鋼釬等物資。
1997年農歷冬月十二,毛相林帶領村民在“魚兒溪”炸響了第一個向封閉與貧困宣戰的開山炮。
全村青壯年不分男女全部上工地,這102人的名字后來被一同刻在了村里的筑路英雄譜上。
沒有鉆機怎么辦?村民們腰系長繩,趴在籮筐里,吊在幾百米的懸崖上打炮眼。
沒有挖機,就在懸崖峭壁上先“放一炮”,炸個“立足之地”,再用鋼釬和大錘鑿。
毛相林說,那時候,大家吃住都在山洞里,睡在山洞口的人還要在腰上系個繩子,免得夜里翻身掉下懸崖。就這樣,他們以最原始的方式,“步步為營”向前推進。
奇跡之村
7年鑿出絕壁天路,筑路故事引來游客
盡管大家反復提醒注意安全,但事故還是發生了。1999年8月,26歲的沈慶富被峭壁上落下來的一塊大石頭砸中頭部,掉下懸崖。
毛相林回憶說,當時全村人都哭了,但大家心里清楚,不修路,出山死人的風險更大。毛相林領著大家擦干眼淚,又一頭扎進了工地!
沒想到,僅一個月之后,34歲的黃會元也在修路時不幸遇難。
送黃會元的遺體回家時,毛相林做好了挨罵、甚至挨打的準備。但黃會元的父親,當時已72歲的黃益坤并沒有責罵毛相林,只是說 “謝謝你們把會元找回來了”。
就在靈堂前,大家表態還要不要繼續修路時,黃益坤第一個站出來支持,之后,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把手臂高高舉起來!
2004年,用了整整7年時間,下莊人終于在懸岸絕壁上鑿出了一條8公里長的“天路”。
如今的下莊村,有一百畝脆李、一百畝桃子、兩百畝西瓜、六百五十畝柑橘,應季水果直銷重慶主城……
2016年,下莊村在全縣率先實現整村脫貧!今年,全村人均純收入將達9000余元,比20年前翻了四番不止,村里還建成了91棟122戶風貌統一的鄉村民宿。
“歡迎大家來我們下莊旅游,尋訪這條‘天路’。”毛相林說,不少游客都是沖著筑路的故事而來。接下來,村里還考慮將部分路段拓寬,同時考慮啟動環線的建設,歡迎更多人來下莊“打卡”。
有一個四面被大山包圍的下莊村。沒有資金,他帶頭賣豬賣糧。毛相林拿著高音喇叭,走上山崖。下莊村仍然是縣級貧困村。2019年,下莊的柑橘迎來了大豐收。不怨不哀,幸福自己找。戰斗在最前線的 扶貧干部、第一書記們,致敬!
早就聽說重慶市巫山縣有一個靠修路脫貧的山村,我出生在太行山上,多次采訪河南紅旗渠,2008年汶川地震時還曾六進汶川,走過太多的高山峽谷溝溝坎坎,對這次的采訪信心滿滿。2004年,整整7年時間,在毛相林的帶領下,下莊村的“愚公”們終于在絕壁上“摳”出了一條8公里長、2米寬的機耕道。
向仲懷簡介 毛相林簡介 鮮學福簡介 盧國紀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