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05日17:29 來源:《工人日報》
“俺家今年準備脫貧了,那國家的政策以后俺還能不能享受啊?”
“我是建檔立卡戶,前幾年出了車禍又趕上孩子上大學,所以導致貧困。現在政府給的兩頭牛,飼養起來總覺得‘不解渴’,看看能不能再幫我一把?”
……
這一個個直擊現實問題的提問,來自河南許昌市襄城縣紫云鎮雷洞村正在召開的“議貧會”。
在襄城,每周二被定為全縣“扶貧日”,集中解決扶貧攻堅的相關問題,且不召開與扶貧無關的各類會議,不組織與扶貧無關的各類活動,確保各級幫扶人員集中精力進村入戶開展幫扶工作。而通過調研、實踐、試點,在推行“周二扶貧日”的基礎上探索實施“議貧會”扶貧機制,制定下發了《關于召開群眾議貧會的指導意見》和規則,要求每月至少利用1個“扶貧日”,召開群眾“議貧會”。
這一天,全縣31名縣級干部、97名“第一書記”、2985名幫扶責任人用拉家常式的談話、心貼心的交流,把黨的扶貧政策、扶貧措施、扶貧標準向貧困戶講清楚,讓老百姓積極參與,互相監督,不斷提高知曉度、透明度和滿意度,最大限度激發大家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動力。
“過去下鄉,跟村干部聊聊天就以為掌握了村情。現在得一家一戶挨著走,貧困村是每家每戶的情況都要一清二楚,就怕情況吃不準,開會時候被群眾問得‘出洋相’。”紫云鎮黨委書記李濤說,干部紅臉出汗多了,扶貧工作中不接地氣、作風漂浮、工作方式固化等現象就會逐漸消失。
同時,通過這個“議貧會”,以融入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為目標,變組織資源為精準脫貧優勢,變組織活力為精準脫貧動力,黨員和群眾一起挖出貧困根源、議出脫貧良策、結出致富果實,形成和諧民風,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同步發展。
截至今年7月,由縣委書記帶頭示范,襄城全縣31名縣級干部、428名村級脫貧攻堅責任組組長共組織召開“議貧會”3096場次,參會群眾60余萬人次,解決疑難問題12568件次。
談起探索推廣“議貧會”群眾工作機制的初衷,襄城縣委書記寧伯偉表示,主要是解決扶貧工作群眾認可度低和扶貧政策宣傳不到位等問題。
寧伯偉說,黨員干部做好脫貧攻堅工作,就要接地氣,既要知道貧困戶缺啥、盼啥、想啥、要啥,也要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宣傳好黨的扶貧政策、措施和標準,使非貧困群眾充分理解扶貧不是“救濟”、貧困戶的產生不是指定。
為確保這一舉措“不走形式、不走過場”,襄城縣實行脫貧攻堅縣級干部詢問制度,31位包鄉鎮的縣級領導干部在“扶貧日”以鄉鎮為單位,現場抽查詢問脫貧攻堅應知應會知識和幫扶工作開展情況,并按照“好、一般、差”3個等級,對被詢問人回答情況進行綜合評定,并將詢問結果作為干部考核評價的依據。
截至2018年底,31名縣級干部共開展詢問會220場次,覆蓋全縣15個有扶貧任務的鄉鎮,詢問人數達到12568人次,通過開展詢問活動,詢出了壓力,問出了動力,問答之間,使全縣各級幫扶干部熟悉了扶貧政策,理清了幫扶思路,強化了責任擔當,實現了脫貧攻堅責任、政策、工作“三落實”。
目前,通過一系列機制的創設、保障和推動下,襄城縣在高質量推進全縣脫貧攻堅工作上效果顯著。截至2018年底,襄城縣實現了最后一個貧困村脫貧退出、6156戶15305人脫貧。今年3月,河南省級脫貧攻堅工作驗收中,襄城縣同樣表現亮眼,全縣已在脫貧攻堅中已形成了黨組織和群眾難題共議共解、共建共享的生動局面。
目前,通過一系列機制的創設、保障和推動下,襄城縣在高質量推進全縣脫貧攻堅工作上效果顯著。截至2018年底,襄城縣實現了最后一個貧困村脫貧退出、6156戶15305人脫貧。今年3月,河南省級脫貧攻堅工作驗收中,襄城縣同樣表現亮眼,全縣已在脫貧攻堅中已形成了黨組織和群眾難題共議共解、共建共享的生動局面。
每周二對于河南省襄城縣的廣大干部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 截至2018年底,像這樣的群眾“議貧會”,全縣31名縣級干部、428名村級脫貧攻堅責任組長,已先后組織召開1768場次,參會群眾達50余萬人次,解決群眾疑難問題7462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