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04日12:50 來源:光明圖片
蘇木山林場坐落在內蒙古興和縣大南山深處,以其險峻的山勢,茂密的森林,紛呈的花卉吸引人們前來觀光旅游。季夏時節,由蘇木山山腳順著棧道一路登高,滿山的落葉松林遮天蔽日。登上蘇木山最高點黃石崖,觀遠山,不同層次的綠色前呼后擁般撲向眼簾,仿佛訴說著一個個務林人造林護林的動人故事。60年風雨,兩代人的不懈努力,荒山禿嶺上人工種植出18.6萬畝人工林如今已郁郁蔥蔥。圖為2019年7月18日蘇木山林場內的人工森林覆蓋率高達78%。 文/張璋
蘇木山林場坐落在內蒙古興和縣大南山深處,以其險峻的山勢,茂密的森林,紛呈的花卉吸引人們前來觀光旅游。季夏時節,由蘇木山山腳順著棧道一路登高,滿山的落葉松林遮天蔽日。登上蘇木山最高點黃石崖,觀遠山,不同層次的綠色前呼后擁般撲向眼簾,仿佛訴說著一個個務林人造林護林的動人故事。60年風雨,兩代人的不懈努力,荒山禿嶺上人工種植出18.6萬畝人工林如今已郁郁蔥蔥。圖為造林者使用過的工具。(拼圖) 張瑜攝/光明圖片
蘇木山林場坐落在內蒙古興和縣大南山深處,以其險峻的山勢,茂密的森林,紛呈的花卉吸引人們前來觀光旅游。季夏時節,由蘇木山山腳順著棧道一路登高,滿山的落葉松林遮天蔽日。登上蘇木山最高點黃石崖,觀遠山,不同層次的綠色前呼后擁般撲向眼簾,仿佛訴說著一個個務林人造林護林的動人故事。60年風雨,兩代人的不懈努力,荒山禿嶺上人工種植出18.6萬畝人工林如今已郁郁蔥蔥。圖為2019年7月18日,護林人員在進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 張瑜攝/光明圖片
蘇木山林場坐落在內蒙古興和縣大南山深處,以其險峻的山勢,茂密的森林,紛呈的花卉吸引人們前來觀光旅游。季夏時節,由蘇木山山腳順著棧道一路登高,滿山的落葉松林遮天蔽日。登上蘇木山最高點黃石崖,觀遠山,不同層次的綠色前呼后擁般撲向眼簾,仿佛訴說著一個個務林人造林護林的動人故事。60年風雨,兩代人的不懈努力,荒山禿嶺上人工種植出18.6萬畝人工林如今已郁郁蔥蔥。圖為2019年7月18日,蘇木山林場職工在裝運木料。 張瑜攝/光明圖片
蘇木山林場坐落在內蒙古興和縣大南山深處,以其險峻的山勢,茂密的森林,紛呈的花卉吸引人們前來觀光旅游。季夏時節,由蘇木山山腳順著棧道一路登高,滿山的落葉松林遮天蔽日。登上蘇木山最高點黃石崖,觀遠山,不同層次的綠色前呼后擁般撲向眼簾,仿佛訴說著一個個務林人造林護林的動人故事。60年風雨,兩代人的不懈努力,荒山禿嶺上人工種植出18.6萬畝人工林如今已郁郁蔥蔥。圖為2019年7月18日,游客在蘇木山林場內游覽。 張瑜攝/光明圖片
蘇木山林場坐落在內蒙古興和縣大南山深處,以其險峻的山勢,茂密的森林,紛呈的花卉吸引人們前來觀光旅游。季夏時節,由蘇木山山腳順著棧道一路登高,滿山的落葉松林遮天蔽日。登上蘇木山最高點黃石崖,觀遠山,不同層次的綠色前呼后擁般撲向眼簾,仿佛訴說著一個個務林人造林護林的動人故事。60年風雨,兩代人的不懈努力,荒山禿嶺上人工種植出18.6萬畝人工林如今已郁郁蔥蔥。圖為蘇木山林場木棧道上的野花。 張瑜攝/光明圖片
蘇木山林場坐落在內蒙古興和縣大南山深處,以其險峻的山勢,茂密的森林,紛呈的花卉吸引人們前來觀光旅游。季夏時節,由蘇木山山腳順著棧道一路登高,滿山的落葉松林遮天蔽日。登上蘇木山最高點黃石崖,觀遠山,不同層次的綠色前呼后擁般撲向眼簾,仿佛訴說著一個個務林人造林護林的動人故事。60年風雨,兩代人的不懈努力,荒山禿嶺上人工種植出18.6萬畝人工林如今已郁郁蔥蔥。圖為蘇木山林場木棧道旁邊的野花。 張瑜攝/光明圖片
蘇木山林場坐落在內蒙古興和縣大南山深處,以其險峻的山勢,茂密的森林,紛呈的花卉吸引人們前來觀光旅游。季夏時節,由蘇木山山腳順著棧道一路登高,滿山的落葉松林遮天蔽日。登上蘇木山最高點黃石崖,觀遠山,不同層次的綠色前呼后擁般撲向眼簾,仿佛訴說著一個個務林人造林護林的動人故事。60年風雨,兩代人的不懈努力,荒山禿嶺上人工種植出18.6萬畝人工林如今已郁郁蔥蔥。圖為2019年7月18日,航拍蘇木山林場內的公主閣。王茜攝/光明圖片
蘇木山林場坐落在內蒙古興和縣大南山深處,以其險峻的山勢,茂密的森林,紛呈的花卉吸引人們前來觀光旅游。季夏時節,由蘇木山山腳順著棧道一路登高,滿山的落葉松林遮天蔽日。登上蘇木山最高點黃石崖,觀遠山,不同層次的綠色前呼后擁般撲向眼簾,仿佛訴說著一個個務林人造林護林的動人故事。60年風雨,兩代人的不懈努力,荒山禿嶺上人工種植出18.6萬畝人工林如今已郁郁蔥蔥。圖為2019年7月18日,游客在蘇木山林場情人閣上的木棧道行走。張瑜攝/光明圖片
蘇木山林場坐落在內蒙古興和縣大南山深處,以其險峻的山勢,茂密的森林,紛呈的花卉吸引人們前來觀光旅游。季夏時節,由蘇木山山腳順著棧道一路登高,滿山的落葉松林遮天蔽日。登上蘇木山最高點黃石崖,觀遠山,不同層次的綠色前呼后擁般撲向眼簾,仿佛訴說著一個個務林人造林護林的動人故事。60年風雨,兩代人的不懈努力,荒山禿嶺上人工種植出18.6萬畝人工林如今已郁郁蔥蔥。圖為2019年7月18日,航拍蘇木山林場內的情人閣。 王茜攝/光明圖片
蘇木山林場坐落在內蒙古興和縣大南山深處,以其險峻的山勢,茂密的森林,紛呈的花卉吸引人們前來觀光旅游。季夏時節,由蘇木山山腳順著棧道一路登高,滿山的落葉松林遮天蔽日。登上蘇木山最高點黃石崖,觀遠山,不同層次的綠色前呼后擁般撲向眼簾,仿佛訴說著一個個務林人造林護林的動人故事。60年風雨,兩代人的不懈努力,荒山禿嶺上人工種植出18.6萬畝人工林如今已郁郁蔥蔥。圖為2019年7月18日,游客在蘇木山林場內的黃石崖游覽。張瑜攝/光明圖片
蘇木山林場坐落在內蒙古興和縣大南山深處,以其險峻的山勢,茂密的森林,紛呈的花卉吸引人們前來觀光旅游。季夏時節,由蘇木山山腳順著棧道一路登高,滿山的落葉松林遮天蔽日。登上蘇木山最高點黃石崖,觀遠山,不同層次的綠色前呼后擁般撲向眼簾,仿佛訴說著一個個務林人造林護林的動人故事。60年風雨,兩代人的不懈努力,荒山禿嶺上人工種植出18.6萬畝人工林如今已郁郁蔥蔥。圖為2019年7月18日,航拍蘇木山林場內的黃石崖。張瑜攝/光明圖片
蘇木山林場坐落在內蒙古興和縣大南山深處,以其險峻的山勢,茂密的森林,紛呈的花卉吸引人們前來觀光旅游。季夏時節,由蘇木山山腳順著棧道一路登高,滿山的落葉松林遮天蔽日。登上蘇木山最高點黃石崖,觀遠山,不同層次的綠色前呼后擁般撲向眼簾,仿佛訴說著一個個務林人造林護林的動人故事。60年風雨,兩代人的不懈努力,荒山禿嶺上人工種植出18.6萬畝人工林如今已郁郁蔥蔥。圖為2019年7月18日,蘇木山林場內海拔2334.7米的黃石崖。包東坡 攝/光明圖片
這是8月27日拍攝的蘇木山森林公園(無人機照片)。近日,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興和縣的蘇木山森林公園綠意濃濃,景色宜人。近日,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興和縣的蘇木山森林公園綠意濃濃,景色宜人。
雨后的蘇木山,云海、山海,層層疊疊、如夢似幻。光明網 曾震宇攝 接任蘇木山林場場長后,董存戰利用外出開會的機會仔細調研了其他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倍鎽鸶嬖V,接過父輩傳來的接力棒,就要勤勉敬業,一張藍圖繪到底,為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再添新綠。
雨后的蘇木山,云海、山海,層層疊疊、如夢似幻。光明網 曾震宇攝 接任蘇木山林場場長后,董存戰利用外出開會的機會仔細調研了其他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倍鎽鸶嬖V,接過父輩傳來的接力棒,就要勤勉敬業,一張藍圖繪到底,為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再添新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