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29日08:23 來源:央視網
庫布其沙漠中的一條穿沙公路,兩旁綠意盎然。
綠色理念創造“綠色奇跡”
“小時候記事起,村里村外全是沙,房前屋后都有沙丘,沙丘經常拱上房頂,晚上睡覺還得頂門,不頂門沙就涌進家里來了?!边@是生活在庫布其沙漠北緣的達拉特旗中和西鎮官井村,一位80多歲的老人對曾經惡劣自然條件的深刻印象。
從一幅標明庫布其沙漠區位的地圖上看,沙區整個輪廓看上去像一只長脖子巨獸,緊貼黃河內蒙古段“幾”字彎的內側。為了馴服這只“巨獸”,鄂爾多斯人民奮斗了幾十年。
上世紀50年代提出“禁止開荒,保護牧場”;60年代提出“種樹種草基本田”;70年代提出“退耕還林還牧,以林牧為主,多種經營”;80年代提出“三種五小”;90年代提出“植被建設是鄂爾多斯最大的基礎建設”……
一個個時間節點,一場場“頭腦風暴”,一代代人始終把庫布其沙漠治理作為求生存、圖發展、謀富裕的根本大計。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下,庫布其沙漠治理步入快車道。一個個草方格鎖住沙丘,一群群牛羊進了棚圈,一片片綠色草木持續擴展。鄂爾多斯人民找到了一條戰略合理、戰術有效、技術先進的科學治沙之路。
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的庫布其沙漠中,技術人員操控無人機飛播造林。
以參與庫布其治沙的一個企業為例,這幾年的治沙面積,相當于前20年治沙面積的總和;343項治沙科技創新成果,有290多項在這幾年完成。
讓世界驚嘆的綠色奇跡在庫布其沙漠上演,昔日的“死亡之?!保兂山癯跋M!?。
綠色行動引領“綠富同興”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p>
習近平的“兩山論”早已深入人心,它告訴鄂爾多斯人,綠色不是庫布其治沙的句號,而是老百姓致富的新起點。
在沙漠里養牛,聽起來匪夷所思,但是一個牧民說,他們做到了:“養了600頭呢!年收入80多萬元!”
在一個曾經一窮二白、寸草不生的地方發展旅游,一般人認為不可能,但庫布其的神奇之處就是處處皆有可能。
響沙灣,地處庫布其沙漠的最東端,憑借天然“鳴沙”資源,經過20多年傾心打造,成為內蒙古一張獨具特色的旅游名片。
從無邊荒漠到旅游天堂,近10年來,鄂爾多斯市生態旅游景區累計接待游客近1000萬人次,實現收入24.6億元。
在庫布其沙漠中的白土梁林場沙棘林內,林場管理員鄧勝利展示沙棘樹剪枝育苗技術。當地通過種植沙棘,既解決了荒漠化問題,又幫助農牧民增收,實現了生態和經濟雙重效益。
在庫布其大漠深處,除了百萬畝的沙柳檸條,甘草絕對算得上是一道亮麗風景線。百萬畝甘草在這里不僅固了沙,更富了農牧民。
“吃了上頓沒下頓,夾生窩頭沙磣牙”,流傳于農牧民口中的這句順口溜,是之前沙區百姓艱苦生活的真實寫照。而今,在庫布其沙漠深處,牧民孟克達來一家人去年收入30多萬元。
孟克達來家住七星湖旅游景區境內的獨貴塔拉鎮道圖嘎查牧民新村,他擁有“沙地業主、產業股東、旅游業小老板、民工聯隊長、產業工人、生態工人、新式農牧民”等七種新身份,每一種新身份都能帶來不菲的收入。
沙患變成沙利,風沙變成風景,黃沙變成黃金。
隨著治沙產業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從治沙中尋找商機,農牧民市場化參與,從產業發展中獲得穩定收入,實現“綠富同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鄂爾多斯政府和治沙企業累計為群眾提供就業機會100多萬人(次),沙區農牧民人均年收入從不到400元增長到1.8萬多元。
從黃沙漫漫到綠意蔥蘢,從“死亡之?!钡健敖洕G洲”。庫布其沙漠治理讓“兩山論”綻放大漠。
“綠色名片”共筑生態文明
“防治荒漠化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國際社會攜手應對?!?/p>
習近平的綠色發展理念不僅著眼于中國,更著眼于推動全球環境治理,為世界人民謀幸福安康。
庫布其治沙之所以成功,在于它創造了一種模式,探索出了一條“黨委政府政策性主導、企業產業化投資、農牧民市場化參與、科技持續化創新”四輪驅動的“庫布其沙漠治理模式”。這種模式,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2014年,庫布其沙漠生態治理區被聯合國環境署確定為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范區”;2017年9月,庫布其防沙治沙的成功實踐,被寫入190多個國家代表共同起草的《鄂爾多斯宣言》。
“庫布其沙漠治理模式”成為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防治荒漠化模式,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也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張“綠色名片”。
這張名片,走出庫布其,走向烏蘭布和、騰格里、塔克拉瑪干……走入沙特、蒙古國等國家和地區,沿著“一帶一路”,在中東、中亞、東南亞等地落地生根,播種綠色希望。
已越關山,再眺雄峰。
在致第七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的賀信中,習近平指出,面向未來,中國愿同各方一道,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共筑生態文明之基,攜手推進全球環境治理保護,為建設美麗清潔的世界作出積極貢獻。
?。ㄖ醒霃V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這是9月14日拍攝的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境內的庫布其沙漠(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這是9月14日拍攝的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境內的庫布其沙漠(無人機照片)。
砂石路上,一輛皮卡車飛馳而來、停在房前,剛從治沙工地回來的敖特更花,從車上走了下來。穿著鞋在沙漠走路不方便,敖特更花干脆脫了鞋,光腳背樹苗翻越沙丘。2016年,敖特更花牽頭成立了神湖養殖專業合作社,和周邊牧民一起發展養牛和飼草料產業。
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推出《習聲回響》特別策劃《如數家珍》。生機勃勃的庫布其、綠意盎然的塞罕壩、碧波蕩漾的長江水……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生態環境之變皆在眼前。
庫布其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總面積約為1.86萬平方公里,主體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境內,是京津冀地區三大風沙源之一,是內蒙古自治區中西部地區生態環境極度脆弱的地區之一,曾被稱為“死亡之?!?,惡劣的生態環境問題已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庫布其沙漠治理方面存在亟須解決的問題,沙區生產生活條件十分惡劣,農牧民散居在沙漠里,過著與沙為伴的游牧生活,苦不堪言。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心治沙事業,也牽掛著在風沙中逆行、從荒漠奪回綠洲的治沙人。21日,正在甘肅考察工作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八步沙林場,實地察看當地治沙造林、生態保護等情況。
1997年4月3日,王文彪和鹽廠的員工懷里揣著干糧,頂著風沙,拖著帳篷,走進沙漠腹地,與施工隊一起開始修建公路。庫布其沙漠第一條穿沙公路是當地人民破解生存危機的利器,更刻下一代代治沙人追尋綠色的印記。
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7月27日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舉辦,國家主席習近平致賀信。庫布其沙漠治理的實踐證明,必須進行一場認知革命,以生態文明思維對待自然、保護修復生態,才能使沙漠治理變得更加科學、可持續。
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這是庫布其沙漠中利用黃河分凌減災的水進行沙漠生態修復形成的沙漠濕地景色(2018年6月9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這是杭錦旗庫布其沙漠生態公園景色(4月26日無人機拍攝)。
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構筑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為了讓鹽場活下去,王文彪啟動了一項工程:每賣一噸鹽,從銷售收入中提出5元錢用于沙漠治理。
4月1日,在達拉特旗銀肯塔拉生態旅游區,治沙工人前往下一處種植點。近日,一批治沙工人在此地開始為期一個多月的沙柳種植工作,對庫布其沙漠進行治理。近日,一批治沙工人在此地開始為期一個多月的沙柳種植工作,對庫布其沙漠進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