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25日15: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今年4月3日,新華社《十一年一千封信他要把一百三十六位英魂送回家》的融合報道播發后,在當地熱心人士的幫助下,在山東省蓬萊市找到了1947年菏澤戰役陣亡名單中的“活烈士”閻壽光(經核實,與烈士名單中的“閆守光”為同一人,當年其入伍登記名字為“閆守光”)。
7月18日,菏澤市經濟開發區佃戶屯街道張和莊村黨支部書記、張和莊烈士陵園守陵人張景憲前往蓬萊市探訪“活烈士”閻壽光。
7月18日,在蓬萊市北溝鎮閻家村,張景憲(右一)提著自己做的中國結前來探望98歲的“活烈士”閻壽光。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7月18日,在蓬萊市北溝鎮閻家村,張景憲(左一)拿著烈士名單向“活烈士”閻壽光介紹情況。新華社記者王南攝
在蓬萊市北溝鎮閻家村,張景憲一行見到了98歲的“活烈士”閻壽光。1947年2月,已有三個女兒的閻壽光應征入伍,隨后參加了1947年的菏澤戰役,因在戰斗中受傷沒及時回到原部隊,遂被列入陣亡名單,并寄送了陣亡通知書。
后來,在野戰醫院病愈的閻壽光輾轉回到大部隊,于1953年復員回家,如今老人已是五世同堂。
7月18日,在蓬萊市北溝鎮閻家村,“活烈士”閻壽光的大女兒閻巧英(右)在指著老人作戰時負的槍傷。新華社記者郭緒雷攝
7月18日,在蓬萊市北溝鎮閻家村,“活烈士”閻壽光的大女兒閻巧英在介紹父親參戰經歷。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7月18日,在蓬萊市八路軍挺進東北渡海出發地紀念廣場前,張景憲(右七)、“活烈士”閻壽光(左四)及其后代撒下鮮花,祭奠1947年菏澤戰役犧牲的烈士。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送英魂回家,讓英魂安息,是退伍軍人張景憲的一顆初心。
11年來,他寄出了一千多封信件,在退信、寄信、再退信、再寄信的反復中,持之以恒地為菏澤戰役中犧牲的136位英烈找“家”。
7月18日,在蓬萊市北溝鎮閻家村,蓬萊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工作人員(左一)前來看望“活烈士”閻壽光。新華社記者王南攝
7月18日,在蓬萊市北溝鎮閻家村,“活烈士”閻壽光(中)向前來探望的人們揮手道別。新華社記者郭緒雷攝
截至目前,
已有30位烈士找到了“家”,
其中包括兩位“活烈士”。
7月18日,在蓬萊市北溝鎮閻家村,98歲的“活烈士”閻壽光在敬禮。新華社記者郭緒雷攝
7月18日,在蓬萊市北溝鎮閻家村,98歲的“活烈士”閻壽光在躺椅上休息。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今天,我們繼續把張景憲提供給的烈士名單附在報道中,如果您知道這些烈士的信息,請給我們留言,或與張景憲聯系,讓我們一起來幫這些為了新中國的成立而獻出生命的英魂回家!
部分烈士名單
姓名 籍貫 年齡
邵紀勝山東省威海市蔣西區巨野村20歲
趙帝水廣西省桂林市太城區桓莊30歲
陳永海安徽省霍邱縣三區黃家莊 22歲
孫炳貞浙江省杭州市城里27歲
唐陸棟福建省永春縣王斗村39歲
李英浙江省永國縣九區海墩村23歲
趙起升山東省沂東縣梁水區蘇村26歲
張德清山東省費縣三區茂峪村25歲
魏元勝山東省萊蕪縣十區方下村28歲
牟宗川湖南省榮林縣玉風區牟家洲22歲
李向林山東省單縣李莊21歲
李福順山東省安丘縣七區陳家劉莊22歲
許化水山東萊蕪縣義封區幸炎村19歲
亓洪槐山東省沂源縣歷山區田莊26歲
王玉春山東省陽信縣六區幸莊23歲
唐標河南省邵陽縣一區李圣村36歲
熊振義湖北省長陽縣金泉區津洋村18歲
王明亮廣西建來縣白少區鹿榮村35歲
任守忠山東省新泰縣岔河區東都村19歲
王洪福安徽省仙申縣生家莊26歲
王兆榮江蘇省泰州城區城里21歲
徐慶功山東省新泰縣東關18歲
張志誠山西省龍縣五區店子25歲
時成伴山東省蓬萊縣石金河19歲
榮忠孝廣東省何晉縣二區大朵莊36歲
盛阿炳浙江省沂建縣五齊村27歲
王兆會山東省沂南縣垛莊區桑園20歲
張法本湖南省華容縣冷譯鄉35歲
張光明廣東省冰縣西南鄉西南村26歲
蕭石湘湖南省豐陽縣壽鄉享下村32歲
張現先江蘇省淮陰縣四紅區大寺后村17歲
于彬常浙江省涉陽縣城區杏村25歲
孟清山山東省沂南縣岸堤區大砦村32歲
蔣則舉山東省萊蕪縣苗山區田家樓23歲
周士珍江西省上饒縣六代區六代村21歲
陳芘友山東省萊蕪縣汶陽區戈林莊22歲
高義君山東省郯城縣大興鎮下莊32歲
李明光河南省陳留縣區興鎮良村25歲
袁金鐸山東省莒縣青山區郭家英河24歲
賈學周山東省益都縣仁和區上莊30歲
王金支山東省廣饒縣二區田家辛莊22歲
張登云山東省臨朐縣三區胡家莊24歲
劉西瑞山東省萊蕪縣二區港里村18歲
劉玉生湖南省芝葉縣四區丁家村35歲
朱廷法山東省長清縣六區石頭莊24歲
(注:名單中地名信息為當年舊稱)
猜你喜歡
聲明:內容來源于新華視界,轉載請注明出處
記者:郭緒雷、王凱、王南
編輯:張凱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在看
在遼寧省鞍山市臺安縣,有一位名叫楊寧的志愿者,從2007年開始,他義務幫助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烈士尋找親人和家屬。 13年來,楊寧的足跡遍布全國8個省份,去過大大小小烈士陵園200余處、村屯180余個,為400多位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烈士找到了親屬。
女孩跳河輕生被救起,他卻再也沒能上岸。11月30日,記者從四川省政府獲悉,省政府評定遂寧出租車駕駛員唐超為烈士。根據《烈士褒揚條例》第八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省政府評定唐超為烈士。
酒海井,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灌陽縣新圩鎮的北部,因形狀類似一種大型盛酒容器而得名,井口直徑約2米,上小下大,下有一條地下暗河相通。酒海井烈士紀念碑不僅代表著當年被國民黨和反動民團殘忍殺害投井的100多名紅軍烈士,也代表著在湘江戰役中犧牲的所有紅軍的英魂。
映象網訊 (記者 阮海峰 陳偉然/文 段晉哲/圖 )11月15日,“2020北京網絡媒體紅色故土行·河南站”活動媒體團來到鄂豫皖蘇區首
習近平:70年來,我們始終沒有忘記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們。70年前的今天,中國人民志愿軍第40軍第118師在朝鮮兩水洞、豐下洞地區與敵作戰,全殲敵軍一個營和一個炮兵中隊,取得了志愿軍出國作戰的第一個殲滅戰的勝利。
由中華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愿軍
據朝中社報道,朝鮮勞動黨委員長、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21日前往朝鮮平安南道檜倉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敬獻花籃。平壤群眾紛紛表示,朝方的紀念活動充分體現了朝鮮人民對中國人民的深厚情誼,也表達了朝鮮人民愿與中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良好愿望。
10月23日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召開前,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名義敬獻花籃儀式在遼寧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丹東抗美援朝紀念塔和朝鮮平壤中朝友誼塔、檜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等四地隆重舉行。
當地時間21日,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名義向朝鮮平壤中朝友誼塔、檜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敬獻花籃儀式在朝鮮舉行。當地時間21日上午,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名義向朝鮮平壤中朝友誼塔敬獻花籃儀式在平壤舉行。
他留一個耳朵 我留下一只腳 還有許多殘肢斷骨 我們合葬在一起 這是一名志愿軍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