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20日17:19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劉天哲):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地交匯處,敦煌是絲綢之路的節點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聞名天下。茫茫戈壁,大漠黃沙,西北廣闊浩渺的土地孕育了這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7月19日,記者跟隨“絲路人·絲路情——2019中外學者交流活動”媒體團來到了敦煌,并走訪了首航節能熔鹽塔式光熱電站、敦煌博物館等。敦煌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用科技點亮絲路,在黃沙大漠中開辟了一片未來城市的綠洲。
光熱發電智慧儲能 打造未來綠色城市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清潔能源也逐漸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如何在不破壞自然環境的前提下實現經濟進步是未來社會發展的關鍵。而光熱發電正是一種優秀的未來新能源。記者走訪了敦煌首航節能熔鹽塔式光熱電站,看到了科技對于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巨大助力。熔鹽塔式發電利用地面的定日鏡將太陽光能反射至熔鹽吸熱塔,熔鹽吸熱將光能轉化為熱能,從而可以被儲存到儲鹽罐內達到收集能量的目的。依托扎實的研究與開發成果,首航節能投資建設了10MW塔式熔鹽光熱發電項目,已于2016年12月成功并網發電,積累了大量設計、制造、建設、調試運行經驗,成為全球第三座、亞洲第一座實現24小時連續發電的項目,為光熱行業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定日鏡場 攝影 劉天哲
“光熱發電比傳統發電有更大的優勢。”首航節能企業總經理劉福國介紹道。“光熱發電可以將電力儲存起來,實現晝夜不間斷發電。這樣不會造成電力浪費。而風力、水力發電等都是即時發電,這樣很多電能其實會流失掉。”
弘揚絲路精神 傳承傳統文化
記者在當天的采訪中還參觀了敦煌博物館,敦煌博物館成立于1979年,博物館內設施齊全,功能完善,是弘揚敦煌文化和絲路歷史的重要窗口。館內按照從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吐蕃、五代、到宋、元、明、清的時間脈絡設置了序廳和其他五個展廳,讓人從歷史的角度深入了解了敦煌的發展,真實再現了各個歷史時期敦煌的經濟、文化、政治發展情況,展現出了一副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館內文物 攝影 劉天哲
多姿多彩的雞首灶,邊關士兵使用的銅弩機,溫潤的玉器,精致的牽陶俑,各種珍貴的佛經,雕刻塑像......一件件文物讓人仿佛沿著歷史長河溯源而上,往日人們生活生產的各種景象呈現在眼前,讓人感到無比震撼。
歷史和現代相交融,文化與科技同發展,敦煌作為“一帶一路”的節點城市,不斷踐行著絲路精神,在保護傳統文化的同時不忘展望未來,積極發展科學技術。歷史與未來在這座古城里交相輝映,人與自然在這里和諧共存。
5月5日拍攝的哈密金風風電設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新華社烏魯木齊5月9日電 題:聆聽復蘇的腳步——新疆企業一線生產見聞 5月5日在哈密金風風電設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拍攝的機械臂機器人。
敦煌10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發電站被形象地譽為“超級鏡子發電站”,是中國首批光熱發電示范電站之一,裝機容量100兆瓦,配置11小時熔鹽儲熱系統,鏡場面積140萬平方米,于2018年12月28日并網發電,是目前中國乃至亞洲裝機容量最大的光熱電站,也是全球單機聚光面積最大、吸熱塔最高的塔式光熱電站。
敦煌建成全國最大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 年發電小時數達5000小時以上 2009年至今,30多家國內外新能源企業落戶敦煌光電產業園區。總投資30億元的首航節能11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發電項目和總投資35.8億元的110兆瓦線性菲涅爾光熱發電項目,均配有16小時超長儲熱系統,可實現24小時發電,年發電小時數達到5000小時以上。
7月19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評論工作局主辦,中國日報網、浙江省委網信辦、江蘇省委網信辦、甘肅省委網信辦等承辦的“絲路人⋅絲路情——2019中外學者交流活動”來到敦煌市熔鹽塔式光熱電站,實地感受絲綢之路的科技創新成果。
這是在敦煌市光電產業園區拍攝的敦煌10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電站局部(12月26日無人機拍攝)。12月27日,百兆瓦級光熱電站——首航節能敦煌10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電站在甘肅省敦煌市建成,并完成各項調試工作,具備發電能力,即將并網投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