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20日10:46 來源:環球網
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行走在山間的崎嶇的小路上,風雨無阻地為27名重殘少兒送教上門。他們被當地村民親切地稱為“背篼老師”。
老師們為殘疾兒童家送去衣服、食物。熊曉華 攝
行走山間的“背篼老師”,讓農村殘疾兒童讀上了書
在四川仁壽縣特殊教育學校,就讀了一群有不同程度殘疾的學生。劉明才是學校的校長,從2004年建校至今,細心的他在每年招生中都發現了一個問題。“每年招生,都有不少家長來咨詢,關于重度殘疾孩子沒辦法來學校讀書的問題。”
通過調查,劉明才發現,在仁壽縣,有許多因病情、交通、家庭條件而無法到學校來讀書的殘疾兒童。“這些孩子也有學習的權利,要讓他們每一個人都享有均衡而有質量的教育。”于是,從2014年開始,劉明才組織學校所有老師參與送教上門。
“每一年,學校都會對全縣的殘疾兒童進行篩查,根據殘疾兒童的殘疾程度來進行安置。”劉明才告訴記者,輕度的殘疾兒童會到普通學校進行安置;對于中、重度殘疾兒童,會實行特殊學校安置;對于多重殘疾、極重度殘疾,不能實現學校就讀的兒童,實行送教上門和機構培訓的方法。
劉明才說,目前,有27名殘疾兒童因身體的原因,無法和同齡孩子一樣走進校園讀書,經過學校溝通后,他們的家長愿意孩子接受學校的送教上門幫助。
老師們為殘疾兒童家送去衣服、食物。熊曉華攝
于是,來自四川仁壽縣特殊教育學校的40名老師,組成了一支特殊的服務隊。服務隊的老師們每人每月送教上門四到六次,給這群特殊孩子講授生活語文、美工、運動康復等課程。由于孩子們的家庭條件艱苦,老師們上門送教時還會給他們送去衣服、大米、豬肉、食用油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為方便攜帶,老師們多用背篼將教具、學具等物品背往學生家中。
一來二往,送教老師就成了行走在鄉間的一道“特殊風景”,“背篼老師”也因此成為送教老師的美名。
第一次送教上門,她忍不住潸然淚下
顏志霞就是“背篼老師”隊伍中的一員,今年34歲的她已經從事教育工作14年。目前顏志霞擔任仁壽縣特殊教育學校教導處主任。平時周一至周五,顏志霞在學校進行授課,到周末或節假日時,她便組織同事一起到重度殘疾的孩子家送教。
顏志霞到小豪家送教。熊曉華攝
“當知道可以為這些孩子送教上門的時候,我相當激動,我很想去為孩子們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顏志霞說,在她很小的時候,一次礦難使她的父親下肢癱瘓,從此坐上了輪椅。在人生最艱難的時刻,是鄉親們伸出援助之手,幫她家度過了難關,給她帶來希望。也是通過這件事讓顏志霞暗下決心,要延續鄉親們的愛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于是,顏志霞大學便學的特殊教育專業,畢業后來到四川仁壽縣特殊教育學校,成為一名特教老師。
2016年,顏志霞第一次為重度殘疾兒童小軍、小云送教上門。“今生我都不會忘記第一次送教時的情景。我們驅車到公路的盡頭,又背著背篼,沿著泥濘小路步行了一個多小時,才來到小軍和小云的家,他們一家四口已經在院壩里等著我們了。”顏志霞說,寒冷的冬天里,他們一家四口均衣衫不整,特別是小軍的弟弟小云一絲不掛,站在泥巴上四處張望。這樣的場景讓她無比震撼。
蜿蜒崎嶇的山路。熊曉華攝
“經過我們的評估,兩兄弟患有言語障礙、智力障礙。”看著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稀飯,兩兄弟還滿臉泥巴,骨瘦如柴的樣子,已是母親的顏志霞忍不住潸然淚下。
“我想,他們不但應該享有均衡教育的權利,還應該享有高質量教育的權利。從那一刻起,我的腦海里只有一個念頭:再難,送教上門也要前行。”顏志霞說。 她四處忙碌奔走得到家人支持 在送教上門中,每組老師負責教學的重度殘疾學生是固定的,從接手便會一直上門送教,直至孩子的情況有所改善,能夠來到學校里上學。顏志霞小組目前負責的學生分別有:12歲、患有智力障礙的小豪,15歲、患有精神障礙和嚴重癲癇病的小婷,17歲、患有智力障礙的小慧,以及10歲、患有重度自閉癥和精神障礙的小宇。
由于幾個學生住在不同鄉鎮且相隔遙遠,每到送教上門那天,顏志霞一大早便匆匆告別家人,背起背篼,和趕來送教上門的其他兩位老師一起前往重度殘疾學生的家。一整天授完兩到三個孩子的課程后,回到家往往都已近深夜。
顏志霞乘坐摩托車前往送教。熊曉華攝
顏志霞四處忙碌奔走,所幸的是,家人對她的工作都能理解支持。送教路途遙遠且山路崎嶇蜿蜒,在顏志霞開始送教的第一年,她的丈夫黃接主動承擔了每次騎摩托車接她往返的任務,寒來暑往,風雨無阻,直至后來有了可以專門負責接送的人員。12歲的女兒薇薇雖然有時會抱怨顏志霞太忙,沒時間陪她,但暗地里卻經常向自己的小伙伴們驕傲地介紹,自己的媽媽是一名送教上門的“背簍老師”。
在她的努力下,孩子們有了讓人驚喜的變化
“孩子們嚴重的精神障礙是特教事業最大的困難。”兩年前,當顏志霞第一次見到重度自閉癥兒童小宇的時候,他在地上到處滾爬,無法自理大小便,而且不與別人有任何交流,老師們與他甚至連眼神對視都做不到。
通過請教自閉癥教育與康復專業的老師,顏志霞慢慢為小男孩做交往溝通方面的引導,但因為他病癥的特殊性,教學和康復的效果會很緩慢。“經過兩年的堅持,某一次,他看到我們時主動打招呼了,牽著我們的手分享他的玩具,上完課還把我們送到門口。真的非常驚喜,非常欣慰。”顏志霞表示,這是開展送教以來最困難的一次工作,也是最感動的一次回憶。
老師教小婷寫自己的名字。熊曉華攝
而小軍、小云兄弟也有了讓人驚喜的變化。蔡光模是兩兄弟的父親,顏志霞對孩子們的付出,他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蔡光模表示,現在小軍的生活基本能自理了,能夠自己洗衣服、洗臉、洗碗,還會給弟弟穿衣服;而小云也從一開始對外界無動于衷,到現在能夠簡單聽懂指令。“兩兄弟的成長進步很大,這與顏志霞老師的努力分不開。”蔡光模打心底里感激顏志霞。
“每次老師來,都會給小婷布置任務,孩子的進步很快,可以寫字、認東西,做飯、洗衣服等一些簡單的事情也可以做到了。”小婷的奶奶白玉容非常高興看到有癲癇病和精神障礙的孩子因“背簍老師”而發生的改變。老人家在5月時采摘了許多枇杷,堅決要求顏志霞她們收下。樸素又真摯的熱情讓顏志霞深受感動。
心中有愛,特教事業永遠是春天
孩子們的轉變,讓顏志霞常常感嘆,因為有了這個背篼,她終于為那些不能到學校讀書的重度殘疾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打開了另一扇窗。通過這扇窗,他們將看到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害羞的小婷。熊曉華攝
顏志霞說,自從2014年學校開展送教上門以來,“背篼老師”已為該縣27名重度殘疾孩子開展了3千余人次的送教活動。近年來,一些仁壽縣青年志愿者協會的年輕人也開始參與到幫扶中來。
由于對特教事業一門心思的熱忱,顏志霞被國家教育部和殘聯表彰為“交通杯特教園丁教師”,上榜過“四川省新青年”,但顏志霞認為自己只是特教行業里一名普通的老師,特教工作的推進是全體特教老師努力的成果。
顏志霞教授美工課程。熊曉華攝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顏志霞說,每當看到這群重度殘疾兒童因為自己和伙伴們的送教上門而發生的改變時,她就感到很滿足。“只要心中有愛,特教事業永遠是春天。”
作者:起鈺婷、何佳欣、湯雁、熊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