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9.08億斤!“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河南扛穩糧食安全重任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發布調查結果顯示,經國家統計局核準,今年河南省夏糧總產量為749.08億斤,比上年增加26.34億斤,增長3.6%。小麥總產量748.36億斤,比上年增加27.79億斤,增長3.9%。
夏糧播種面積、總產量和單位面積產量均居全國第一,再創河南夏糧總產量歷史新高。
2019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對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戰略再次進行重點闡述,體現了對河南的關心、對“三農”的重視、對農民的情懷、對糧食的關注。
習近平指出,河南是農業大省,也是人口大省。做好“三農”工作,對河南具有重要意義。河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
●總書記說:要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
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河南糧食生產再迎豐收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河南省委、省政府以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為抓手,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藏糧于地”步伐鏗鏘。河南省持續推進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按照規劃,到2020年全省糧食生產核心區的95個縣(市、區)建成6369萬畝高標準糧田,總糧食生產能力超過1300億斤。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已累計建設高標準糧田6163萬畝,完成規劃任務的96.8%。
“藏糧于技”持續推進。河南省不斷加大科技興農力度,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建設步伐加快,2018年全省通過國家審定主要農作物新品種93個、占全國的1/10。近年來,一批高產、穩產、多抗、廣適的主導品種,對河南省小麥高產穩產起到了重要作用。2018年,河南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0.7%,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2.6%。
5月29日,在河南省舞陽縣文峰鄉焦樓村一處麥田里,農民將收獲的小麥裝車(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2019年麥收,自5月25日南陽大規模機收作業啟動,6月13日全省麥收基本結束,歷時20天,全省“三夏”機收作業秩序井然,機收率保持在99%以上。
在多年高產穩產基礎上,河南省糧食生產實現高基點持續推進。2015年全省糧食總產量突破1200億斤,2018年全省糧食總產量突破1300億斤,達到1329.78億斤,占全國糧食產量的1/10,居全國第二位。截至去年,河南小麥已經連續13年增產、連續15年豐收,連續6年穩定在1200億斤以上。
今年河南優質小麥種植面積增加,夏糧播種面積、總產量和單位面積產量均居全國第一,再創河南夏糧總產量歷史新高。
●總書記說: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要強化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完善土地執法監管體制機制,堅決遏制土地違法行為,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
堅守耕地紅線不突破 實施“土地整治1+N”行動
民以食為天,糧以田為本,耕地是保障糧食安全、生態安全的基礎,是支撐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根基。河南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視耕地保護工作,2018年1月河南省印發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耕地保護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堅守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我省實行“管控性、約束性、建設性、補救性、倒逼性、懲罰性”等六重耕地保護措施,建立了以耕地保護為首要任務的土地管理新格局,全省連續19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確保了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升、生態有改善。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我省耕地保護目標是1.2035億畝,截至目前,我省耕地保有量面積達到1.2166億畝,比國家下達的目標多131萬畝,耕地保護各項工作持續走在全國前列。
在嚴格保護的同時,河南還在土地整治上下功夫,實施“土地整治1+N”行動,將土地整治與生態建設、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相結合,有效推動土地流轉和農村土地的“三權”分置,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三產融合發展。“十二五”以來,我省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6400萬畝左右,有效提高了糧食產量、增加了農民收入、改善了生態環境。由于完成2018年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且成效顯著,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
●總書記說: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自身優勢,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相統一。
近年來,河南省以“四優四化”為主線,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優質小麥、優質花生、優質草畜、優質林果,在發展“四優”中推進布局區域化、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發展產業化,不斷提高農業發展的質量效益和產業競爭力。
優質小麥成“尖兵” 建國以來小麥品種“升級”10次
河南省小麥育種專家錢建康介紹說,“今年河南優質小麥大幅度增產,小麥增產提質,能讓種糧農名收入顯著增加,穩定種糧信心。”
2019年6月5日,周口市沈丘縣馮營鄉徐莊村優質強筋小麥高產百畝示范方傳來好消息:經農業專家驗收組對該示范方內種植的優質強筋小麥新品種“周麥36號”進行實打驗收,周麥36號畝產達到789.2公斤,創下國內優質強筋小麥單產好成績。據介紹,優質強筋小麥新品種“周麥36號”是河南省“四優四化”科技支撐行動計劃主推小麥品種之一。
“我省自主培育的鄭麥9023、鄭麥366、豐德存麥5號等系列優質小麥品種,不斷刷新河南優質小麥高產紀錄?!蔽沂≈N專家鄭天存說,截至目前,全省小麥良種覆蓋率超過98%。
目前,河南小麥的品種利用水平,在全國居于絕對領先地位。資料顯示,1949年~2018年,河南小麥品種進行了10次更新換代,小麥平均單產由不足100斤提高到835斤,最高畝產突破1500斤。隨著河南小麥良種的培育和推廣力度的加大,小麥種子更新換代的速度已由前五代的8~10年更換一次變成第六代后的4~5年更換一次,更換速度明顯加快。
“四優”強力推進,“四化”加速發展,助推農業提質增效。目前,全省優質專用小麥已發展到1204萬畝,占全省小麥種植面積的1/7;花生種植面積已經達到2200萬畝,居全國第一位,其中高油酸花生種植面積達到一半以上;優質林果達到1450萬畝;優質草畜走出了一條秸稈換肉換奶、循環發展的路子,畜牧業產值居全國前列。此外,大豆擴種,蔬菜、中藥材等經濟作物面積也不斷擴大。
糧食就地轉化賣得好 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農頭”連“工尾”,“糧頭”帶“食尾”,記者在走訪時觀察到,圍繞“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我省各地正推動糧食就地轉化增值,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龍頭”帶動產業鏈。“我們新研發的面包糠,售價每噸1萬元左右,在市場上供不應求?!?月28日,項城市蓮花面粉廠總經理賈留敏說。為企業“量身定做”優質小麥的種植合作社負責人王立華告訴記者,他們的5萬畝小麥,今年增收在500萬元以上,間接帶動上千戶農民增收。
“特色”提升價值鏈。“現在大家都想吃得好一點、健康一點,所以我的稻子價錢高還賣得好。”6月2日,在光山縣文殊鄉東岳村,四方景家庭農場負責人楊長太告訴記者,他種的水稻,因“綠色”“有機”在當地很受歡迎??恐l展有機水稻,老楊從4年前的貧困人口變成了現在的致富帶頭人。
“電商”串起供應鏈。在全國超級產糧大縣唐河,近年來不少農民搭上電商快車,讓傳統雜糧紅薯重現光彩,城郊鄉王莊村農民“紅薯哥”李書強就是其中之一。紅薯苗、紅薯葉,再加上鮮紅薯、紅薯淀粉,去年,他在電商平臺的交易額突破500萬元。
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從“大廚房”到“大餐桌”
全省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28萬家,各類新型職業農民超過53萬人。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為我省經濟的重要板塊,全省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營業收入居全國第二位,成為全省第一大支柱產業。
5月23日,在南陽市臥龍區,大型農機正在麥田里收割作業。陳輝吳寧攝
通過農區工業化,農業大省河南培育了一批“響當當”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建立了一批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基本實現了大糧倉、大廚房、大餐桌、大戰略,促進了農民脫貧增收,正有力推動著鄉村產業振興。
“大廚房”凸顯河南的農產品加工優勢。近年來,河南省積極推進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和聯合體。
“大餐桌”顯示河南省農業堅持市場導向。向國人餐桌提供更多優質肉蛋奶和果蔬,不但讓大家吃得飽,還要讓大家吃得好、吃得安全。
“河南造”讓國人廚房更為豐盛。以三全、思念等為代表的速凍食品產業,以雙匯等為代表的生豬產業,以花花牛、科迪等為代表的奶業產業,以恒都、科爾沁等為代表的肉牛產業,以華英、永達等為代表的肉禽產業,以靈寶蘋果、好想你棗業等為代表的特色食品產業,讓河南的農產品產業鏈越拉越長,附加值不斷提高。
不斷壯大的農業產業集群,促進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集群銷售收入占全省農產品加工業總量的半壁江山,龍頭企業與小農戶之間建立起各種緊密聯系,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產業支撐。
33.9億元財政獎勵河南產糧大縣
近日河南省財政下達2019年產糧大縣獎勵資金33.9億元,鼓勵各地抓好糧食生產,產糧大縣獲得獎勵。
河南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產糧大縣獎勵資金由中央財政按照動態獎勵機制,根據近年全國各縣級行政單位糧食生產情況,篩選入圍獲獎縣。常規產糧大縣獎勵資金作為一般性轉移支付,由縣級人民政府統籌安排,合理使用。此次中央財政獎勵資金33.7億元,共覆蓋蘭考等數十個常規產糧大縣和滑縣等10個超級產糧大縣,主要用于支持糧油生產和產業發展等方面。
此外,為進一步調動市縣政府抓好糧食生產的積極性,河南省級財政安排獎勵資金0.2億元,對新安等7個未列入中央財政獎勵范圍的省級產糧大縣,給予適當獎勵,為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實保障。
2019年,河南小麥再獲豐收,河南再一次扛穩糧食安全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