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豫事 > 正文

兩代人苦尋半世紀 泌陽烈士張青山魂歸故里

2019年07月15日07:44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5034

《泌陽縣革命烈士英名錄》記錄的張青山烈士犧牲地為“合肥”,泌陽縣檢察機關人員經反復查閱歷史資料,和其家人深入座談,提出張青山的犧牲地“合肥”可能為“合水”之誤。

泌陽縣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田冬松一行在甘肅省合水縣檢察院大力支持協助下尋找英烈途中

泌陽縣人民檢察院與甘肅省合水縣人民檢察院等當地相關部門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

1983年,張金明到福州軍區某部看望服役的大兒子張玉忠時,將其爺爺被追認為革命烈士的喜訊告訴了他,張玉忠(右一)激動不已,邀上幾個戰友與父親(前排中)合影留念。

甘肅省合水縣老城鎮一處半山腰的烈士陵園里,張青山烈士的長孫張玉忠在烈士墓碑前查看爺爺英名。

甘肅省合水縣老城鎮烈士陵園內,張玉忠在爺爺張青山合葬墓地捧取黃土。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特約通訊員程新青首席記者李釗文圖

  兩代人苦苦尋找半個多世紀,檢察機關積極履行公益訴訟保護職責,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72年前為國捐軀的河南省泌陽籍革命烈士張青山英魂終回故里。

  千里之外在甘肅找到爺爺

  近日,河南省泌陽縣人民檢察院向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發出檢察建議,要求依照法定程序在家鄉為革命烈士張青山立碑紀念,方便后人緬懷先烈,弘揚烈士為國捐軀的大無畏革命精神。泌陽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接到檢察建議后高度重視,在縣財政局等部門大力支持下,立即行動,積極落實,并結合懸掛退役軍人“光榮之家”匾牌,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雙擁模范城創建宣傳活動。

  今年5月20日下午,一家兩代人苦苦尋找半個多世紀,在距我省泌陽縣千里之外的黃土高原甘肅省合水縣老城鎮一處半山腰的烈士陵園里,泌陽縣革命烈士后代張玉忠終于找到了爺爺張青山,了卻了他們父子兩代人一大心愿,告慰了他父親張金明的在天之靈。

  張玉忠跪在刻有他爺爺張青山名字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前忍不住熱淚橫流:“爺爺終于找到了”“爺爺,我接您回家”……這亦悲亦喜的哭聲,令在場的泌陽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田冬松、副檢察長白松亞一行,甘肅省合水縣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蔣衛東、民行科長石明,合水縣老城鎮原副鎮長文功臣等人唏噓不已。

  張玉忠的哭泣聲也驚動了老城鎮烈士陵園69歲的管理員薛庭賢,老人主動上前詢問因由,并攙扶來自千里之外的革命烈士后代張玉忠,全程陪伴并向他介紹情況,提供資料。老人還雙膝跪地幫助張玉忠捧取烈士張青山合葬墓地的黃土,帶回家鄉,迎回故土,以示紀念。

  為緬懷這位為國捐軀,長眠在隴東黃土高原上的革命烈士,河南省泌陽縣人民檢察院、甘肅省合水縣人民檢察院按照當地風俗,在位于半山腰的老城鎮革命烈士墓碑前舉行了祭奠紀念儀式,鞠躬致敬,以表達對革命烈士張青山的敬仰、追思和緬懷之情。

  尋找父親,從小伙變成老人

  張玉忠的爺爺張青山,泌陽縣泌水鎮人,出生于1907年2月,1936年7月在泌陽參加鄂豫邊地區的革命游擊隊,1937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后參加桐柏山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游擊隊又改編為豫南人民抗日獨立團,1938年2月豫南人民抗日獨立團奉命改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第八團隊,當地人稱為“老八團”。由于當時白色恐怖的社會環境,張青山參加革命后再也沒有與家人聯系,張青山也被當地國民黨民團誣為參加了“土匪”,多次到家里要人,并對其家人進行欺凌迫害,家人也只是從民團的行徑中隱約知道張青山參加了革命,參加了紅軍。

  新中國成立后,張青山的兒子張金明及孫子張玉忠、張玉強兩代人跨半個世紀多方尋找打聽張青山下落。

  張金明3歲時,父親張青山就離開家參加革命,張金明8歲時喪母,成了孤兒,靠要飯和接濟為生,解放后政府把他送進掃盲班學習,又為他安排了工作,尋找父親張青山,將父親遺骨接回家,成了張金明的一大心愿。

  為尋找父親張青山,張金明工作之余就四處奔走,到河南確山和桐柏等革命老區、福建福州、安徽合肥、江西贛州、湖北武漢等各地尋找,那時候因信息閉塞,通訊交通不便,一直沒有下落。

  后來,張金明還帶著兒子張玉忠、張玉強一起尋找,在尋找過程中遇上了許多好心人幫助,也受過不少氣,吃了不少苦。

  為尋找父親,張金明從一個帥氣的小伙變成了白發蒼蒼的老人,他把自己的工資除了養家糊口之外,全部花費在了尋親的路上,他一路走來,只能吃最便宜的方便面,為省錢多次露宿街頭。因當年新四軍“老八團”戰友或在歷次戰斗中犧牲或去世,健在的年事已高,記憶模糊,張金明尋找父親的下落一直沒有得到可靠的信息。

  民政部追認張青山為革命烈士

  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通過泌陽籍老紅軍史玉林等人介紹,張金明才輾轉聯系到張青山的老首長、時任武漢軍區司令員的張才千將軍。

  張才千將軍曾任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第二旅旅長,八路軍第129師第385旅770團團長,保衛延安,留守隴東八年,率部參加了豫西敵后抗日游擊戰爭、中原突圍、保衛陜甘寧邊區等重大戰役,解放后張才千將軍曾任湖北省軍區司令部參謀長、武漢軍區司令員等職務。在武漢見到老部下張青山的兒子張金明,張才千將軍拉著張金明的手熱淚盈眶,張金明的到訪,又勾起了將軍對革命戰爭年代出生入死崢嶸歲月的回憶。

  據張金明生前多次講述,張才千將軍對他說:“你父親張青山是革命烈士,我給組織證明?!迸R走張才千將軍還給張金明送了一件毛呢褂子和幾斤茶葉,并派人到泌陽看望了張金明家人并協調辦理張青山烈士的有關證明手續。

  1983年5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張青山為革命烈士,并為其家人發放了革命烈士證明書和烈屬光榮牌。隨后,張金明到福州軍區某部看望服役的大兒子張玉忠時,將這一喜訊告訴了他。張玉忠激動不已,還和幾個戰友專門聚餐歡聚,留下了和父親張金明難得的部隊合影照片。

  去世前他仍沒找到父親的犧牲地和遺骨

  為傳承紅色基因,繼承光榮傳統,1989年3月張金明又將高中畢業的小兒子張玉強送入了部隊,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張玉強退伍到公安機關參加工作后,也加入尋找其爺爺遺骨的隊伍。

  張玉強曾多次帶著父親張金明到革命烈士證明書上記載的犧牲地安徽合肥尋找爺爺張青山的下落,找遍了合肥市的烈士陵園,也沒有得到任何有價值的線索。經合肥市民政部門經多方查證,也未找到張青山烈士這個人。

  民政部門工作人員無奈地告訴他們,革命戰爭年代有很多像張青山烈士這樣的英雄為國捐軀,不但犧牲地不詳,不少人連名字都沒有留下。

  當地民政部門工作人員理解張金明父子兩代尋親的心情,勸說他們不要再盲無目的地尋找,但張金明父子堅信一定能找到親人張青山的犧牲地和遺骨。

  找不到父親張青山的犧牲地和遺骨,成了張金明老人一塊心病。去年86歲的張金明老人彌留之際,仍念念不忘呼喚爸爸的名字,臨終要求兩個兒子一定要幫助他完成遺愿,找到父親張青山,至今張玉忠手機里還保存著父親張金明去世時呼喚其爺爺的視頻。

  公益訴訟促使犧牲地尋址難題出現轉機

  今年4月,泌陽縣人民檢察院內設機構改革完成后,其家人向負責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第四檢察部請求幫助,要求啟動英烈權益保護公益訴訟程序。第四檢察部主任盧斌、主管副檢察長白松亞經反復查閱歷史資料,到縣民政局查閱英雄烈士名錄,并和其家人深入座談,提出張青山革命烈士證明書上的犧牲地“合肥”可能為“合水”之誤,“水、肥”發音很近似。

  經查閱資料,1947年甘肅合水確實發生過一次慘烈的戰斗,辦案人員推測可能是工作人員記錄有誤,將“合水”誤記成了“合肥”。史料也記載,1946年中原突圍之后,經部隊整編,中原局、中原軍區有一部分人隨王震率領的北路軍右翼部隊359旅和干部旅,殺出重圍,奪路西進,于1946年8月底勝利到達了陜甘寧邊區,完成了戰略轉移任務。

  據《第一野戰軍》一書202頁至206頁記載,1946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軍委決定,將兩野戰軍統一組成晉綏軍區第一、二、三縱隊。1947年黨中央撤出延安后,西北野戰兵團三戰三捷,然后兵分三路,二縱和教導旅在左,一縱在右,新四旅和野戰軍總部在中路,從安塞出發,再次出師西征,1947年5月王震率領的二縱359旅717、718、719和獨四旅進至陜甘交界處合水縣城東時,與國民黨新編騎兵青馬警戒部隊遭遇,雙方發生激烈槍戰。

  據合水縣老城鎮烈士陵園紀念碑碑文記載:內戰爆發后,國民黨反動派整48旅進占此地,集中25萬兵力瘋狂進攻陜甘寧邊區,西北野戰軍團在青化砭、羊馬河、蟠龍“三戰三捷”,殲敵三個旅,俘敵旅長三人,在此期間國民黨整編第八十三師騎兵八旅侵占了慶陽、合水縣城(今老城鎮)。為收復革命根據地,1947年5月29日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三五九旅、獨立第四旅與駐守“葫蘆城”(合水老縣城)的敵軍展開了殊死搏斗,此次戰斗激烈,由于戰時倉促,烈士棺木未具,烈士遺骸被就地掩埋。為旌表烈士殊勛,以慰英靈,1955年甘肅省合水縣人民政府在老城鎮西關建立了犧牲烈士合葬墓和烈士陵園,緬懷先烈,激勵后人。

  根據查詢到的大量信息資料,泌陽縣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田冬松決定成立公益訴訟辦案組,經請示駐馬店市人民檢察院、泌陽縣委領導后親率調查組奔赴甘肅,到史料上記載曾發生合水戰斗的甘肅慶陽合水縣調查取證。甘肅合水縣人民檢察院給予了全面配合和大力支持,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李瑛安排主管副檢察長蔣衛東、民行科長石明親自陪同協助查找。

  兩地檢察機關跨省協作,查明英烈事跡

  兩省檢察官沿著黃土高原上的溝溝壑壑,從新縣城到老縣城,從合水縣烈士陵園一直找到位于老城鎮半山腰的“葫蘆巴”烈士陵園,蒼天不負有心人,終于在合水縣老城鎮找到了革命烈士張青山的犧牲地,并通過當地檢察機關調取了相關證明材料。

  通過兩地檢察機關跨省協作,基本查明:張青山烈士1947年5月犧牲于甘肅合水戰斗,忠骨埋葬于合水老城鎮烈士公墓,紀念碑基座上刻有革命烈士張青山的英名,紀念碑碑文對這次戰斗有詳盡敘述。

  革命烈士張青山的長孫張玉忠在當地檢察機關和老城鎮烈士公墓工作人員見證下,按當地風俗在烈士合葬墓地莊重取土,用白布包裹系以紅巾,將爺爺忠魂迎回故土。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泌陽縣人民檢察院在完善相關證據材料后,及時向負責英烈權益保護工作的泌陽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發出了檢察建議,依照有關程序和法律規定,在家鄉為張青山烈士立碑紀念,方便其家人祭拜,緬懷先烈,以弘揚烈士為國捐軀的大無畏革命精神,供后人敬仰傳承。

  泌陽縣位于大別山與伏牛山脈交界處,是一片紅色的熱土,革命老區。戰爭年代,涌現出了許多英雄烈士,永遠激勵著泌陽人民,當年在泌陽戰斗過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英烈們創建的豐功偉績,永遠銘記在泌陽人民心中。

  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于都縣紅軍集結出發地看望紅軍后代和革命烈士家屬代表時動情地說,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現在國家發展了,人民生活變好了,我們要飲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

  他們沒有等到新中國成立那一天,他們沒有看到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沒有英烈們前赴后繼的犧牲奉獻,就沒有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保護英雄烈士的合法權益,緬懷英烈,致敬英雄,傳承英烈精神,全社會人人有責。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頒布實施一周年,尋找英烈、幫英雄尋親、送英雄烈士回家,在全社會營造崇尚、捍衛、學習、關愛、保護英雄烈士權益的良好社會風尚,我們都應該有所作為,讓我們永遠銘記這些為國捐軀的革命烈士們!

文章關鍵詞:張青山 張金明 合水縣 故里 人民檢察院 合肥 老城鎮 犧牲 檢察機關 責編:張亞普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